基于专业的大学生如何开展硬核创业?投资者更看重什么?8月21日,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160多名青年学生来到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创业讲堂,希望在这里找到答案。
知名教育专家李加华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以专业为基础的硬核创业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他解释说,以前的创业模式非常流行,强调高流量低成本,通过免费和补贴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以获得更多的流量。然而,这种创业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它可以复制。有什么不能复制的?就是科技。大学生只是有机会在专业领域深化学习。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大三学生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的观点,并在下面画了一条红线。他有过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最后一次是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PPT定制、方案撰写、资金申报、公司注册等。但是同类型的公司太多,没有核心竞争力,后期发展也不是很好,就放弃了。
朱说,这次重新开始,他和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起工作。“我和我的搭档都喜欢骑自行车,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定位队友、无法转头判断后方交通情况等问题。发现这个痛点后,我们的两位机械专业人士一直想研究一项发明,于是他们开发了智能背包和智能骑行手柄。”
朱坦言,之前做互联网平台失败的原因是不了解平台,立场不准确。专业型创业不仅有技术壁垒,还能更精准地控制市场,更精准地分析痛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寻找专业知识来解决,投资者也会更加认可。
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豪表示,大学生创业初期不要一上来就做样板平台,要专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做一个小落地。他建议可以从边缘切入,做重垂直深耕,扎根后再借助资本、团队、资源放大,做真正痛点的发现者、解决者、创造者。
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李俊认为,技术创新将带来更多核心竞争力,支撑创新更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让项目快速延伸并占领市场,所以两者各有利弊。但对于大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结合专业,多考虑自主创新、原创的技术发展之路。“希望他们在未来兼顾技术和商业模式,让项目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
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优势是团队。高校团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最重要的是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如何处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是一门科学。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凤表示,团队成绩其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领导者需要真正倾听和理解团队成员的声音,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团队的需求,这样团队才能持续发展。
大学生创业也有劣势。在李加华看来,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只有1%。客观原因是创业从零到一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只有少数人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实现可持续增长。主观原因是starti的领导迭代
企业家的领导力正是投资者最看重的。郑永刚说,投资意味着投资于人。好的人可以调整不好的项目,但如果是不靠谱的人,再好的项目也可能夭折。
如何提高领导力,李加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家要锻炼思维能力,有想法;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必须有一句俗语;要锻炼自己的执行力,必须有实践。
“时代在变,方法在变,思维在变,模式在变。”温州大学创业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石永川认为,创业如果在急流中游泳,不进则退,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鉴于创业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创业需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的结合。针对瞬息万变的创业环境,创业需要的不是被动学习,而是经验积累、模式示范和实践升级相结合。“大学生创业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谢婉珍实习生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