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孩在镜头前化“纯妆”,6岁男孩现场卖衣服。近年来,各类儿童博客充斥着与年龄不符的东西,这种“反差”成为很多短视频账号的吸粉工具。北青-
北京头条记者发现,“导演”这些视频的成年人赚了很多钱。然而,表演和观看的未成年人可能会因为过早接触物质世界而在三个方面迷失。
103010批次利用女生推销美容产品。
“看到妈妈的化妆品我就销毁,除非她给我用”“想要一套美妆套装,化上优雅成熟的女性妆”“刚过完五岁,化上清纯的桃色妆”……这些话出自一个才五六岁的小女孩之口,极其不听话。
| 5岁女孩在线教化妆,6岁男孩带货直播?平台监管条款成为“虚设”/
近年来,一批儿童“网红”以“全网最小的美妆博主”、“跟萌娃学化妆”等噱头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于一些家长来说,给孩子拍摄短视频,小范围上传,可以记录孩子的生活,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儿童美妆博主其实都是由成年人策划制作内容,交给儿童“网红”表演。他们以“吸引眼球”为目的,获取流量为商家做广告,赚取利润,只有少数博主记录他们的生活。有家长观察到,为了推销产品,儿童美妆博主经常说“幼儿园的孩子都在用”、“让妈妈赶紧给你买”,这对孩子有明显的激励作用,“一听到就转身让我买产品”,或者和同学比较。
随着网上舆论对此事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所有人都评论说,利用女孩推销美丽不应该持续太久。
童装和零食也是儿童博主带货的“重灾区”。
但是北青-
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童美只是各类儿童博主中的一种,更多的儿童博主成为了成人眼中吸引流量的“利器”。记者在浏览多个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时注意到,除了美妆,更多的儿童博主主要在视频中展示童装。
在一段配有“五岁孩子累得睡不着觉养家糊口”的视频中,漂亮的女孩穿着各种童装出现。一些看起来像小学生的女孩穿着各种服装,摆出成人模特的姿势来吸引流量。一些账号主页则是“温馨提醒”:“童装是我们自己的家”,这揭示了此类视频的最终目的。在同名淘宝店,儿童也被用作展示商品的模特。不仅如此,一些视频账号甚至打出“6岁男孩帮妈妈直播带货”的噱头,吸引网友点击,然后购买这个账号出售的童装。
| 5岁女孩在线教化妆,6岁男孩带货直播?平台监管条款成为“虚设”/
除了为自己的产品“打电话”,很多账户也接受业务合作。在一个主页介绍为“13岁女儿和5岁女儿”的视频中,一个女孩拿着某品牌糖果串做的窗帘,和父亲开玩笑。在另一个主要面向儿童的账户中,两个女孩被用作滑道,用卷尺将球形糖果滑入她们的嘴里。北青-
北京头条记者发现,与上述账号一样,各类糖果频繁出现在以儿童为主要呈现者的视频中,同样,出现的糖果也出现在上述账号的“商品窗口”。在上述粉丝超过300万的账户窗口中,一款麦片销量超过23万,酸辣粉销量超过180万。
| 5岁女孩在线教化妆,6岁男孩带货直播?平台监管条款成为“虚设”/
监管部门叫停 未成年人三观易受影响
7月22日,中央网信办提出,要严格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出现在直播中,严肃查处炒作“网络名人子女”的行为,禁止诱导未成年人奖励的行为,防止出现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的现象
北京头条记者查看了各平台制定的直播规则,发现大部分平台在主播入驻协议中“声明”用户需要实名认证后才能申请直播。如果用户是未成年人,申请需经监护人同意,否则平台无法为其提供相应服务。部分平台还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注明,如果被监护人在平台申请注册账号并使用相关服务,默认会获得监护人的同意。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朱伟认为,视频背后的成年人赚了很多钱,但拍摄和观看视频的未成年人的不成熟观点受到影响。像这样过度推销孩子的博主并不少见,要克制。监护人应该更加小心,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过早地让孩子接触成人世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馨
编辑/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