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国文化传播的例子,短视频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在本周一举行的2021长江文化艺术峰会上,“艺术”这个主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此外,今天是五一,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无数游客在各种文化旅游融合的现实模式和景区打卡的旅途中,其中艺术融合的影子不可或缺。因此,长江文化艺术周“文旅融合”主题峰会可谓恰逢其时。   

  

  5月1日上午,主题是“画山海”。   

  

  “艺术之旅”的“文旅融合”主题峰会在九龙坡区黄桷坪重庆102艺术基地正式拉开帷幕。“中国艺术与文化旅游的交融由来已久。从竹林七贤到魏晋书法家王羲之.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旅行者。”在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后,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建国,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鑫依次上台,围绕艺术、文化、旅游的融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孙若风在演讲开始时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贺的诗句“老当益壮,乡音不改,头发也衰”。他说,何写了他回到家乡和国家的感受。“这也是当今中国艺术的真实写照,回归乡村。”孙若峰说,然而,艺术回归农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僵硬。”孙若峰说,生动是乡村艺术的第一魅力,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突出优势。   

  

     

  

  孙若峰带来了《用艺术打开乡村之门》的分享。   

  

  在孙若峰看来,艺术回归乡村仍然存在同质化、碎片化的问题。孙若峰指出,乡村艺术原本就是与生活最直接的联系,也有着最浓郁的生活气息。“但现在很多乡村艺术已经悬在空中,没有停飞。因为离开了原有的土壤,比如离开了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它逐渐枯萎了。”   

  

  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促进乡村艺术与城市艺术的互动,“中国的乡村艺术与城市艺术息息相关。它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根据地,深入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比如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从农村放出来的风筝。”孙若峰表示,二是促进农村居民与艺术家、设计师的互动。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将目光转向乡村,参与乡村的艺术建设。他们会真诚地向乡村艺术家和传承人学习,尊重生活在乡村的年轻人,有想法就和他们讨论,找到最好的艺术解决方案,精心还原乡村面貌,保护乡村艺术的生命力,”孙若峰提到,事实证明,真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敏感和专业素养,更好地识别当地生活和艺术之美,并加以提炼和呈现,帮助当地居民更好地发掘乡村艺术的积淀,呈现乃至重塑乡村艺术之美。   

  

  孙若峰表示,也要推动乡村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旅游的互动,尽可能将乡村艺术的传承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创造性地将乡村艺术融入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比如一些地方尝试将传统表演艺术的音乐动作融入广场舞,取得了成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美术委员会委员冯建国带来的分享,与他在新疆、西藏拍摄的岁月有关。他的主题演讲是《艺术如何融入在地的特殊环境,打造独特的新文旅IP》。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冯建国分享。   

  

  “艺术和文化旅游有什么关系?”面对这个问题,冯建国举了两个例子来回答。“北京的一些人应该知道,网络名人中有一个叫东京园的地方,离故宫不远,紧挨着中国美术馆。”冯建国说,这是因为他的几个朋友建了一座古庙,花了五年时间才修好。“还有,我的另一位建筑师朋友赵崇信看中了阳朔一家糖厂的旧址。”冯建国说,赵崇信当时说,这个地方让他想起了在电影学院学摄影时塔克夫斯基的电影《乡愁》。“他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像电影里的那个地方,于是就和业主商量不拆了,而是保留老建筑。然后,用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请了一个建筑师来建阳朔糖果屋,后来成了网上的名人酒店。”   

  

  冯建国说,在不同的环境中,尤其是在独特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接受如何让艺术的东西落地。这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也是行业内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中,故宫知识产权的发展应该是其中之一。为此,本次峰会特别邀请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欣分享《传统文化的新文旅转化实践》。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欣分享《传统文化的新文旅转化实践》。   

  

  贾信首先提到故宫其实是双重身份:既是博物馆,又是旅游景点。她引用的第一个。   

成功案例是“图书+”。“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做‘图书+’很容易,但是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把这两个身份结合在一起。”贾欣说,他们的灵感源自当下在线下很火的“找寻线索、层层打开关卡、顺利逃脱”的密室逃脱概念。她口中的这个案例最终就是读者、粉丝看到的解谜语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

  

“我们先为读者虚构了一个身份:你是一个回到乾隆年间进入如意馆的宫廷画师。我们在书里安排了18件藏有玄机的道具。大家一边看书,一边寻找答案。”贾欣说,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手机APP,和书中的道具配合就基本上可以解决基础的谜题。这个还没完,“更多的谜题则是放在现实中故宫的小角落里的,比如下水道的一些装饰花纹上。”贾欣说,如此一来,故宫就变成了巨大的迷宫,也让读者玩故宫玩得又有意思了。据介绍,这部《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众筹额就超过了2000万,单品印数达到50万册,码洋达到8000万元。这些都创下了纪录。

  

最后,贾欣表示,在故宫里面做文创,其实一直是有紧迫感的。“大家都在做产品时,我们想怎么样超越产品。大家都在做数字的话,我们就想怎么样让数字更多的赋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文字/视频 裘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