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技术不成熟的同学完成一首歌时通常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那么我们也知道完成一首歌需要良好的音准,比较有律动的节奏,清晰的咬字,良好科学的发声加上个人的情感表达。所以想唱好一首歌需要的“零件”还是挺多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那么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呢?
1.五音不全,唱歌跑调
很多人认为音盲是天生的,但其实天生音盲的人很少,可以理解为听力障碍。大多数人唱不准,很大程度上和听力不好有关,就是因为先听不准才唱不准。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生多练习听力,用钢琴唱一些音阶或旋律。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平时应该多配合原唱哼哼。而且,唱完之后,还要记录和审视自己,让自己慢慢认识到自己跑调了。其实就是说明他们的听力越来越好,慢慢改正会越来越好。
2.节奏感不好,唱歌卡不上拍
节奏差的学生往往节奏差。所谓节奏也是一种拍子感。就像跳舞一样,你的动作要和某一拍对齐,唱歌和伴奏一样,对应的是歌曲中的某一个字或词。
节奏感差的同学可以学习舞蹈或者学习一种乐器,可以很好的带动自己的节奏,学习简单的节奏乐理,对歌曲节拍的构成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下次唱歌的时候也要边打边唱,这样身体才能更好的配合伴奏。
3.吐字不清,咬字吃力
这种问题往往是学生从小养成的说话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分不清N和L,有的学生发不出鼻音,有的学生学习保持舌头扁平。
至于发音的问题,通俗唱法讲究咬上牙。一方面感觉像咬了牙,会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更接近于“会说话会唱歌”;另一方面,咬上牙会让声音感觉像是在向前走,没有“吞咽”和出口腔。
4.气息不够用,声音虚,抖
这个问题跟肺活量和呼吸控制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呼吸不好,不能很好地控制呼吸流量和声音的匹配,在你唱完一句话之前就很容易死掉,同时你的声音也会变得虚弱和颤抖。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增加肺活量。通常积极的运动,如游泳、跑步等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肺活量的同时给我们更多的呼吸。然后要学会腹式呼吸,找到横膈膜腰腹的支撑,说话时不漏气,控制呼吸输出的速度。
5.音域窄,低音下不去,高音上不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靶场大多是天生的,但不要忽视后天的训练和培养。许多学生通常有错误的说话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这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
扩大音域=气息加强了声带训练的共鸣发展,所以不可忽视。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范围,你应该先从呼吸开始。百分之八十的人唱不出高音,是因为掌握不了正确的气息用力技巧。在某些情况下,呼吸问题得到解决,高音得到解决。另外两个方面是多训练声带,放松一些和唱歌有关的肌肉。
6.不会真假声切换
alt='唱歌中最常见的7个致命问题及解决办法' />
众所周知拓展一个人音域最快的方法就是开发假声,不过很多同学连假声都不会发这就很尴尬了。因为高音向上走真声必定会逐渐融合假声的,一个人没有假音是万万不行的。
自身不会发假声的同学第一步就是发出假声,假声的状态是一定要非常放松的感觉发声位置在很高的头腔,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自己打哈欠时的状态,或者欢呼时的”WOW!“,另外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多模仿模仿”驴叫“,找到一种声音始终在鼻腔附近游走的感觉,女生多听听邓紫棋的歌,男生多听听林俊杰的歌,去模仿模仿歌星的发声没准就会找到真假声转换的感觉了,毕竟模仿是一个人学唱歌的第一步。
7.唱歌苍白无情感
唱歌没情感是一个层面很宽的问题,有些人天生自带歌唱感染光环,可能因为音色比较特殊,又或者唱歌技巧丰富能把歌曲演绎得特别到位,但是大部分同学唱歌时都是比较平淡和没有感染力的,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那么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一定先把我说的前三条做好,保证音准的正确,节奏律动的把持,和标准咬字发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尝试把歌曲段落划分,比如主歌第一段我们往往是弱声”收拢“着唱作为铺垫的感觉,在第二三段再逐渐爆发把声音释放出来,这样别人听觉上就可以觉得情感表达更丰富。其他方面基础还可以的同学,可以试试练习颤音,哭腔,怒音,转音等歌唱小技巧,都能提高你的专业程度。
能唱歌和唱好歌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为什么声乐作为最难学习的一门艺术,一方面因为看不见摸不到只能想象和感受,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东西不直观很抽象。但是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且逐一去解决,相信你在歌唱中问题越来越少,离麦霸也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