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短视频推动电商扶贫 短视频对电子商务论文

  

  【人物】“苹果教授”孙建社。   

  

  [故事]   

  

  现年63岁的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从1982年起坚守太行山科技扶贫,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贫困村,增加苹果产量,延伸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科技助力扶贫新路径。   

  

  2017年开始,河北农业大学与保定市在他打造的太行山路首站的基础上,联合建立了5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站,涉及保定市19个县(市、区),涵盖果蔬、中药材、水产养殖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在站内转化应用推广,科技贡献率达80%以上。孙建社获得2019年国家扶贫奖。   

  

     

  

  [评论]   

  

  知识改变命运,将知识播种在祖国大地,足以改变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38年前,刚刚毕业的孙建社离开城市,毅然奔赴太行山,投身扶贫开发,与孤独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的林草相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探索出了一条当地人因地制宜用科技扶贫的新路,让成千上万的农民致富增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孙建社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撰写论文,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源自心中常念百姓。   

  

  孙建社看到顺平县苏家疃村村民的果树不结果,生活贫困。他一头扎进果园,成为“科技村长”重新规划种植;村民文化程度低,他就现场教,把果树管理的要求和方法印成书,送到家家户户,带领村民大大增加了苹果产量。为了帮助太行山区人民乃至我国生态类型相近的贫困地区人民脱贫,孙建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自然环境、适宜适度规模经营的苹果省力化矮化砧木、高效密植新模式。他毕生致力于脱贫攻坚、造福农民的伟大事业。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映照持之以恒的坚守。   

  

  25岁毕业后就进山了,今年过婚礼的时候,孙建社把最好的年华留在了大山深处。从帮助一个村增加苹果产量,到探索适合贫困山区的果园规模经营模式,再到推动“太行创新站”开枝散叶……孙建设几十年来一点一滴积累,推动扶贫开发由点到点、由浅入深。他变白了,但他繁荣了扶贫事业。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胜在播撒知识种子。   

  

  无论是数十年前手工培训“土专家”改良果树种植,还是创新岗位培训贫困户专业技能,孙建社都贡献知识、传播知识,让脱贫致富事业得以延续,科技成果得以持续应用。   

  

  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尽最大努力。   

  

  从“植绿富民”的李保国到科技兴农的孙建设,从“改土治碱”的曲周实验站到“成果转化”的太行山驿站,一批批科研人员坚守一线,让科技与扶贫事业碰撞出了火花。这火花照亮了大山,也照亮了山村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