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微视电商直播怎么开通,短视频电商存在的问题

  

     

  

  微视是腾讯的溃疡,是腾讯对外形象的重大还原。是腾讯的斯大林格勒(这里腾讯演德军)、瓜达尔卡纳尔岛(这里腾讯演日军)、长津湖(这里腾讯演联合国军)。   

  

  关于“微视SB、Tik Tok、Aauto Quicker NB”的文章往往能成为热门话题,凡是做空腾讯的对冲基金都会采取微视。   

  

  听说腾讯的《和平精英》最近拿到了版本号。但是微视做不到!   

  

  听说腾讯的《王者荣耀》今年居然创下了每月70亿的流水记录。但是微视做不到!   

  

  听说腾讯_微信_小程序的MAU已经超过7.5亿了。但是微视做不到!   

  

  听说_微信_支付的交易数量已经领跑整个市场。但是微视做不到!   

  

  听说QQ最近恢复了,成为95后用户的首选。但是微视做不到!   

  

  听说腾讯即将统一整个电竞内容和直播产业链。但是微视做不到!   

  

  .无所不能的回答,治愈一切。   

  

  作者:郭进媒体互联网。   

  

  来源:雪球   

  

  对于腾讯的敌人和熊(数量巨大)来说,微视不仅是万能药,还能“以小见大”――因为微视做得不好,腾讯肯定存在巨大的缺陷,从组织到技术再到执行都做不到,所以腾讯快完了,其他业务和其他数据都不用看了。   

  

  俗话说:“长大了就偷钱。”腾讯做微视的失败,是走向灭亡之路的第一步。所以腾讯不可能一天做云计算和2B业务,海外业务,新零售业务,游戏业务。我没有编造这些奇怪的论点,但我听到了。我保证我听到了他们的每一句话!   

  

  围绕“什么是微视为失败”这一话题的讨论数不胜数,其中_微信_。   

  

  微信官方账号有几篇文章10万。也可以看出,腾讯真的是一个佛系,你其实可以从它自己的平台上看到很多空洞的言论――你可以去其他互联网巨头的自媒体平台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类似的言论。   

  

  别说那些大平台了,可以试试去知乎发帖唱知乎里的坏消息,去贝壳发帖唱贝壳里的坏消息。只要说得通,估计就能得到上千个赞,然后.那么你就会因为“被很多人举报”而被出卖。   

  

  简而言之,微视为什么会失败?我和媒体投资人找了很多原因:资源不足,领导关注太晚,各业务群之间缺乏真正的合作,市场定位不准确.所有这些似乎都是合理的。但是,只要解决了“谁做了微视”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轻松解决,因为真正负责“做微视”的团队需要为微视的失败承担责任。   

  

  2013年至2017年,微视由腾讯OMG(网络媒体业务集团)负责。最开始是以“8秒短视频”为主,和后来的小卡秀、Tik Tok一样。虽然起得很早,但我赶上了晚一集,没有引起市场的任何动静。2017年,在腾讯入股Aauto faster之前,这个微视就被关掉了。   

  

  2018年初,为应对Tik Tok的侵略性攻击,微视被“复活”。当初是SNG(社交媒体商业集团)旗下的QQ空间团队负责,负责的领导也来自SNG。   

  

  然而好景不长(最晚到2018年下半年),OMG旗下的Yoo视频团队逐渐接手微视,原来的团队成员有的留了下来,有的回到了QQ空间;微视已经成为“OMG和SNG共同负责”的产物,然而,OMG显然处于领先地位。   

  

  2018年10月,腾讯组织架构调整,OMG和SNG并入新成立的PCG(平台和内容业务集团);经过复杂的操作,负责微视的领导成为了原MIG(移动互联网业务集团)的领导之一,但做事情的主要还是原OMG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微视的失败大部分是OMG的锅,因为2017年之前和2018年下半年以来,这个产品主要是OMG的团队负责。这很容易解释。如果让“失败专家”打一场仗,那么就有十场。   

  

  _ 89 _即将失败。   

  

  有奖问答:腾讯推送的以下失败产品有哪些共同特点?腾讯微博、腾讯新闻、每日快报、腾讯视频、腾讯动漫、微视、快看。   

  

     

  

  (谁还记得腾讯微博?有人用过吗?)   

  

  答案是:都是OMG推出的。   

  

  有人肯定会不同意腾讯视频和腾讯动画没有失败。事实上,这两个应用程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在同类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但腾讯的视频是靠暴力砸钱维持的,砸钱规模大概是爱奇艺的两倍多。   

  

  甚至拉低了腾讯广告业务的毛利率,但用户基数和订户依然赶不上爱奇艺。腾讯在动漫上也花了不少钱,从腾讯那里吸收了不少流量,现在的用户基础其实不如快读漫画。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两个应用都是失败的。   

  

  至于腾讯微博和每日快报的失败,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腾讯新闻的用户基数还是很大的,但遗憾的是粘性很低,流动性不足,被今日头条打得落花流水。严格来说,“和腾。   

讯的战争”,应该理解为“字节跳动与腾讯OMG的战争”:OMG旗下的信息流应用被今日头条击败,短视频应用被抖音击败,长视频应用虽然暂时无事但是也在被西瓜视频虎视眈眈。

  

有人坚持认为:微视没做好,主要不是微视团队的锅,而是“腾讯整体”的锅。此乃胡说八道。腾讯旗下的其他事业群、其他头部应用,为了给微视导流,已经仁至义尽。虽然

  

_微信_ 导流入口开的晚,毕竟还是开了――张小龙可是非常难以说服的!QQ、腾讯视频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微视的MAU看起来还不错,但是DAU极低。MAU高,说明很多用户被腾讯的生态系统“诱导”进来了;DAU低,说明用户毫无黏性,只是安装而不怎么使用。这个锅不该微视团队背,难道还应该由张小龙背?

  

  

(平心而论,腾讯给微视导流已经算是不遗余力了)

  

有人又要扯到“腾讯体制问题”,什么诸侯割据、山头林立,什么缺乏技术中台,什么广告变现不利……苦笑,那我就问你一个问题,设身处地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将领,在一场关键战役当中负责辅助进攻;你知道担任主攻的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草包,他麾下是一群以打败仗著称的弱兵,那你敢不敢投入自己的家底陪他玩?

  

战役刚开始,那个大草包就被打的节节败退,后勤送上来的物资补给都被敌人缴获,他心急火燎地向你要援助,你敢不敢给他?

  

_微信_ 、QQ为什么对《王者荣耀》导流那么成功?因为人家一年收入可达300亿, _微信_ 、QQ可获得高达1/3的分账。

  

_微信_ 、QQ为什么对《和平精英》(原《刺激战场》)导流那么成功?因为人家拿到版号第一个月就是畅销榜前三。

  

张小龙为什么那么喜欢 _微信_ 支付?因为 _微信_ 支付2014年才发力,比竞争对手整整晚了10年,但是在4年内就追上了几乎所有差距。

  

马化腾为什么多次公开表扬QQ看点?因为QQ看点推出不到一年,MAU就接近1亿,成为腾讯信息流应用的担当。

  

为什么 _微信_ 给 _小程序_ 的空间越来越大、入口越来越多?因为 _小程序_ 在两年之内做出了7亿多用户,使用时长甚至超过了 _微信_ 本身。

  

看到了吗?一切东西都有价码,人心都是肉长的,西瓜总要偎大边。短视频这条赛道很重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由原OMG的废柴团队负责。

  

实践证明,废柴永远是废柴,完全没有任何赢下来的可能性。既然如此,兄弟团队、兄弟事业群的 _老大_

  

们,意思一下,打几发炮弹以示支持,确保废柴团队的总崩溃不会影响自己的防区就可以了。何苦帮他们拼命呢?

  

  

(Yoo视频发布会的规模很大,仅此而已)

  

说实话,我们都知道OMG极度不靠谱,腾讯高层当然也知道。2017年6月,OMG遭到了彻底改组,划归COO任宇昕(同时也分管IEG、SNG)分管。当时,OMG的大敌还是今日头条,既然连这个“小敌人”都打不过,就更不可能打过后面冒出来的“大敌人”抖音。

  

有人会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气英雄不自由;那些产品的失败不一定都是OMG的锅啊,说不定腾讯这个公司就没有“媒体基因”,做不好媒体内容类的业务呢?然而,腾讯确实做成过很多媒体业务,可惜都与OMG无关。

  

_微信_ 公众号,中国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之一, _WX_ G( _微信_ 事业群)做的。

  

QQ看点,腾讯旗下发展最快的信息流媒体平台,SNG做的。

  

兴趣部落,可以理解为年轻人的、社交属性更强的贴吧,SNG做的。

  

看一看,基于公众号内容的信息流功能, _WX_ G做的。

  

阅文集团,包括起点、潇湘、红袖、晋江(联营)等内容平台和QQ阅读等应用,是一个独立子公司,不向任何事业群汇报。

  

腾讯音乐,包括QQ音乐、全民K歌、酷狗、酷我四大应用,其中前两者是SNG孵化的,后两者来自收购,目前是一个独立子公司。

  

电竞产业链,内容/赛事端由IEG(互动娱乐事业群)负责,直播端的企鹅电竞由SNG负责,斗鱼、虎牙是参股的联营公司。

  

腾讯旗下“非OMG”出品的媒体/内容产品,不一定都靠谱;但是,靠谱的媒体/内容类产品,一定不是出自OMG。如果你一定认为腾讯视频很靠谱,好吧,我部分赞成,但是我觉得它消耗的资源实在与成果不成正比。如果一个元帅拿到了2-3倍于敌人的兵力优势,却只打成和局,我觉得这不算战功。

  

  

(2017年6月,腾讯OMG改组,然并卵)

  

2018年10月,随着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OMG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PCG:它包括原SNG(除腾讯云之外)、OMG、MIG的绝大部分业务,还从IEG接收了腾讯影业。与2017年以后的OMG一样,新成立的PCG也由任宇昕分管,他是腾讯内部公认的三号人物。

  

不过,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组织架构的调整只是第一步,如何提高团队的战斗力、把“失败专家”变成“成功专家”,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当然,在腾讯改组之前的七大事业群里,OMG不是唯 _一一_

  

个废柴,MIG看起来也有点废柴相――QQ浏览器、QQ手机助手、应用宝、腾讯地图,做的都差强人意。然而,MIG分到的本来就是一块贫瘠的领地,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工具类应用被大幅弱化了。

  

至于应用宝,在硬核联盟的强势之下,仍能取得今天的市场化地位,实属不易。MIG拿了一手烂牌打到及格线上,OMG拿了一手好牌打到及格线下,能比吗?

  

至于“OMG究竟为什么如此废柴”,则是一个更高深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沿革、内部定位、路径依赖等诸多问题,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了。对于任何互联网公司,乃至任何商业组织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回头看到底是谁的错”,而是“向前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解散OMG、吸收消化其团队、为之重新赋能,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有必要走到底。

  

在本文的最后,我还想补充一些自己的感想。无论在讨论历史事件,还是讨论当代商业事件时,我们经常犯下一个错误:高估“历史的必然性”,低估“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既不应该犯下“唯天才论”的错误,也不应该犯下“唯制度论”“唯技术论”“唯机遇论”的错误――要知道,无论什么制度都需要人去执行,无论什么技术都需要人去运用,无论什么机遇都需要人去抓住!看到某项产品成功或失败时,与其急不可耐地归纳什么“客观规律”、“以小见大”,还不如仔细想想:是不是在人的环节有什么问题?换人是不是会更好?

  

  

(七年战争中的腓特烈大帝)

  

就像我非常尊敬的老弗里茨,每个人都以为他打赢七年战争,靠的是俄国女皇突然去世、新沙皇撤军这个“历史机遇”;或者靠的是“欧洲各大国内在矛盾重重”这个“历史规律”。

  

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在 _176_

  

1-62年冬季战役结束前,老弗里茨在仅存的普鲁士西部领地积累了可以再打一年的战备物资,并且提前开始征召下一年的新兵。老弗里茨配得上战争的胜利,命运女神没有把胜利免费送给他。

  

传说结束了,历史才刚刚开始。

  

_风险提示:_ _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_

  

_好久不见~雪球App上新啦!大神私房炒股选基攻略、财经热点第一手解读,只在雪球App!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