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短视频,因为短,所以创意特别重要。如果用女生来形容,创意是灵魂,而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是她的皮肤。
一个好看的女孩,皮肤下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中等女孩,灵魂和皮肤,总有一只手。当然,如果想法足够好,皮肤粗糙也没关系。
如果没有呢?要么洗洗睡,要么努力学习。
有趣的灵魂,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时光来沉淀打磨。好看的皮囊,则可以通过刻意锻炼,短时间内提升。
从今天开始,我会尝试普及一些视频拍摄和剪辑的基础知识,希望对一些想尝试短视频的朋友有所帮助,尤其是中年人,能拍出简单漂亮的图片,皮肤合理的朋友。
我在面试。
有人会问,小宇,你会拍视频吗?我舔舔脸,介绍了我的经历。
我在大学学过中文。毕业后,我去电视台工作。起初,我负责写手稿。没想到当时相机特别紧缺,所以不管男女,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都要参加相机,出去用重型机器拍摄。
我们是县级站,单位没有正规培训,就是老记者对摄像头的基本功能稍微指导一下,然后自己独立拍摄。拍回来,自己写稿子,后期制作。
节目结束后,导演会对电影进行回顾。把镜头一个个拉出来,他会指出哪个镜头不对,怎么拍才正确;哪组镜头裁切不当,如何正确裁切。
于是,我又翻拍又剪,经常熬夜。有些柔弱的女同事会偷偷躲在浴室里哭,哭完之后继续换片子。看看更高级别站上类似的节目,然后学习拍摄和剪辑。
现在单位里年轻人多了,不用我们自己扛机器了。但是,我工作的前7年是“野蛮生长”,除了播音主持,基本什么都做。我甚至自己用音乐吹口琴。
年轻人都知道有一个哔哩哔哩,很多短视频大师都不是专业出身。最重要的是拍出来做出来。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短视频,就像普通人可以学习开车一样。有技巧,但多练习才能完美。
我在工作。
[二]。
“中年人有以前的包袱,年轻人没有。所以在那个时候,成年人就不显得比年轻人更聪明,更有自信。”
103010采访哲学家陈家瑛,谈一些六七十年代的往事。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住在北京的政府大院里。面对时代的突变,中年人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他们最初的经历无法解释这一点。
年轻人却很快适应时代,因为生活经验很少,思维没有形成框架,很容易接受变化。
现在依然如此。在5G时代,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年轻人都挽起袖子做,不管镜头逻辑对不对,也不管外人会不会笑。反正都是新事物,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就去做。
然而我们中年人却在纠结和担心:“形象不美,普通话不好,拍个短视频,别人会笑吗?
万一没人看小视频,会不会很丢脸?"
年轻人带着各种应用偷偷摸摸,去哪都拍个短视频。中年人玩了半天游戏,老眼昏花做不出一整段。甜甜半天了,还没发出来。
中年人要先抛弃旧的经验和框架,才能接受新的变化。且不说学习能力下降了,单是新旧思维的厮杀和内耗,就要了小半条命。
但,时代不管你是什么年龄,它不断会推出新的游戏,你玩,还是不玩?
【三】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微信增加了一个新功能:视频号。这是微信在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之后创造的新功能。目前你能想到的有影响力的人,几乎都入驻了微信视频号。
你不知道?
很正常,就像当初很多人不知道抖音和快手。但一转眼,路人皆知.
我知道,但是我只能看,不能发视频。目前微信视频号还处于内测阶段,以邀请为主,只有部分人可以发短视频。预计全体员工至少开放到5月和6月。
在Tik Tok、亚图快手、西瓜等视频生态领域,微信明显落后。因此,它必须放下包袱,张开双臂,全面迎接短视频时代。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所以零基础学习短视频不是梦想,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