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为月经是“霉运”,到欣然接受自己的成长,期待月经初潮的到来,课程结束,老师准备的小礼物卫生巾被愉快地抢走,学生的蜕变被压缩成40分钟的课程。3月30日下午,南宁市田涛实验学校田涛校区给五年级两个班的青春期女生上了一堂性教育课。
坐在学校的单镜观察室里,记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但学生并不知道有人在听课,从而避免了害羞。主讲人是银山校区心理学老师蒋心如,她从种子萌发到生长、开花结果再到女性身体发育自然过渡。提到了女生的青春期特征,比如月经、白带、乳房隆起等。
我第一次提到月经的时候,有同学说是“运气不好”“恶心”,引起了更多女生的笑声共鸣。蒋老师并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和同学们分享了她期待月经时的感受,这说明她真的长大了。她把各种类型的卫生巾放在黑板上,鼓励同学:“机会难得,有兴趣的可以上台摸摸。”不同于刚开始提到月经时的羞涩,同学们笑着举手,冲到台上感受卫生巾的手感,大方评论,“很舒服很柔软”。蒋老师拿出一条自制的纸内裤,让同学们上台示范如何使用卫生巾,并介绍月经期间的卫生情况。"月经后,如果你有性行为,你可能会怀孕."蒋老师也强调青春期后的自我保护。
据报道,田涛实验学校的学生对这样的性教育课并不陌生。2016年,针对南宁市性教育教材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学校启动了《小学性教育实现形式的探究》项目研究,为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性教育心理团体辅导课。队里除了心理老师,还有美术、体育等老师。没有性教育是不行的。如果说得太“前卫”,也会引起争议。如何把握度?在开展性教育课程之前,学校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了一到六年级的性教育课程。
学生冲到台上摸卫生巾。南华早报记者姜晓梅摄
一、二年级学生,教他们认识身体,保护隐私,了解人的成长阶段;四年级了解你来自哪里,防止性侵;六年级涉及青少年知识、成长与性、珍惜自己等等。据项目负责人钟兵介绍,小学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而农村小学由于缺乏心理教师,性教育课更难开展。学校录制了所有的性教育课程,编辑了两三节微课,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制作一个微课系列,供缺乏心理老师的学校播放。
来源 | 南国早报 记者蒋晓梅
喜欢(_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