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当地的个体书店一个接一个的消亡,剩下的个体书店毫无特色,以教学和辅助为主,不得不说,我们这个民族太功利,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太少。
当地的新华书店变化不大。
现在,我唯一的好地方是当地的新华书店,因为那里的书质量好,更新快。当然环境更优雅,文化氛围更浓厚。但是新华书店折扣很少。其次,文化活动很少。其实以我浅薄的理解,当地的新华书店太狭隘,放不下它的经营思路。毕竟是国营,没有竞争力,所以没有太大的生命力。注重功利主义的人也是从网上买书,不得已只能从新华书店买书。他们大多来新华书店买辅导书。
说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书友,但生活圈子太少,这是不礼貌的,所以可能我无知,很难遇到书友。今年春节期间逛书店、逛超市,与激动的心情相去甚远。其实严格来说,现在我个人的阅读时间少了很多。那么,现在个别书店不景气是不是很正常?
有多少人关注精神世界的美好?
书店都去哪了?
房租高,书友太少,网络冲击太大,个体书店生存太难。几经波折,当地商店张店的德国书店关门了,我失去了一个好地方。作为一个老读者,除了无奈和悲伤,我似乎只有一声叹息。开书店的理想无非是一种理想,根本无法实现。其他著名书店,如北京、上海,如果没有更大的资本投入或文化积累,可能已经消失了。
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个体书店似乎资源更好,至少有坚定支持者或企业财团的大力支持,比如武汉的Zall书店和当地的万科城市书房,都是文化的主要品牌。但是我们四线小城镇资源匮乏,文化精神越来越荒漠化。在线阅读或其他娱乐如Aauto Quicker、Tik Tok、微信等更容易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无疑对纸质书的深度阅读有很大影响。真正能深入交流阅读思想的读者太少,有一种半句以上没有恋人的感觉。人群更加孤独。不如躲在小楼里变得统一,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我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荒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被遗弃的感觉。
也许很多人的世界从来没有被打开过。在这样的人面前,世界只是一根鸡毛,与审美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