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是教育和商业并存的企业,终究会有竞争。
当各种各样的组织举行活动时,我们如何才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这个时候,一个好的活动标题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机会。
家长对活动的题目不感兴趣,没有时间考虑你的活动内容,活动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在谈论实践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家长对组织活动的标题不感兴趣。
首先,标题的两个误区: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词:
1.培训机构春节盛大开业,报名八折优惠;
2.读书多的人,在文化上互相争吵;
3.这么漂亮的诗人才上小学。
如果是一篇文章的标题,相信很少有人会选择第一篇,但是很多组织在实际做活动的时候就是这么直白。这个标题让人一眼就知道是广告,很有可能被封杀。
一些机构的老师甚至点对点给家长发这样的广告,无形中建立了家长对机构的印象,结果得不偿失。
活动的标题应该会让家长们大吃一惊!
在做活动的时候,虽然很多校长会借鉴别人的封号方式,但是真正认真研究封号的却很少,使得组织活动走了很多弯路。
借用权威人物。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被迫去参加一场音乐会。他狂放之后,观众依然热烈鼓掌。为什么还有人为乱放的音乐鼓掌?这就是名人效应。观众更关注他的名声和身份,而忽略了他的作品。根据这种心理效应,“借用名人定律”这个标题的创作公式是:名人事件。
比如几个孩子必须要学的技能,如果换了,马云:几个孩子必须要学的技能。
在这些标题前面加上名人式的“权威”后,你会发现家长想读的索引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名人+事件”的创作公式中,事件本身其实很普通,一旦给它贴上名人的标签,家长的好奇心就被充分调动,会不自觉关注机构正在做的活动。
埋下了悬念。
“悬念法”标题的创作公式是:信息空缺+情感反差+相关标点符号。
信息空缺意味着父母有这种需求,而情绪反差则意味着情绪波动相对较强。比如“一个教育孩子的故事,哭成千上万的父母!”
我们在学校门口发传单的时候,如果家长收到的七八份传单上写的活动标题是XX培训机构,XX培训机构有优惠报名,我们发给她的传单就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故事,哭了上千个家长!”当家长等着孩子放学,觉得无聊的时候,这样一张充满情感故事的传单会引起她的兴趣,加深她对组织的印象。
在教师资质、机构行业地位、机构培训方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家长更喜欢“了解用户需求”的活动标题。
一个机构做活动,效果是好的,但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心理需求,活动的标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