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又在问边肖。自媒体和新媒体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差距在哪里?本文将告诉你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仅供参考。
一、概念不一样
新媒体是从传统媒体衍生出来的概念。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与这些媒体不同的叫做“新媒体”。
比如门户网站(网易新浪腾讯搜狐)、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视频网站(优酷乐视土豆)、微信、在线名人直播平台、信息交易平台等等。
自媒体,通常是为个人或小团队开通的媒体号,依托微信、微博、头条号、UC号、大鱼号、企鹅号等。
二、运营方式不一样
新媒体一般用于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依托企业门户网站和企业微信官方账号延伸品牌和业务,一般对应订阅用户和自身企业用户。
自媒体是用来打造个人品牌形象,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传播,对应自媒体平台账号拥有者的粉丝。
三、内容来源不同
企业门户、大型信息平台、视频网站、小说平台等都有不同的内容来源。有些是平台自己创造的内容,有些是平台用户创造的内容。
自媒体基本归自媒体公众平台账户持有人所有。
四、盈利模式不同
新媒体旨在打造一个能够为他人提供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通过会员制、广告位、信息费等方式盈利。
自媒体旨在打造具有粘性和个人魅力的形象,通过软文、商品和广告产生利润。
当然,在这里边肖应该重点引进新媒体。毕竟是时下最流行的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是基于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的新媒体。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依赖于新媒体技术,每一种媒体都会表现出它所基于的媒体的特征。新媒体形象地被称为“第五媒体”,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传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主体多元化
大众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是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受众使用的机会和可能性很小。通常,他们作为受众接受一个方向的信息,大众媒体假装是传播者。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用户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获得各种新闻,例如微博中的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社交热点来了解当前的热门话题,还可以在社交应用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自己的见解。而不再是过去单一的信息接收角色,变成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使得传播者的形式从传统的大众传媒走向普通人的家园,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
此外,传播者的多样性也导致了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弱化和泛化,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变得模糊,他们的身份随时可以相互转化:受众在收到传播者的信息后,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转发信息,进而转变为新的传播者;原传播者以相似的形式接受其他传播者转化的信息,再转化为新的受众,从而形成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循环互动。
2、及时互动和共享信息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用户获取和传播信息变得更加方便。一方面,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等智能终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快速获取各种新闻信息,还可以提高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新的社交网络,用户也可以直接对新闻信息发表个人意见和评论,参与事件的讨论,行使公民的话语权,而不是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的单向信息接受者,这也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
此外,新媒体是受众的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全世界的网络可以连接起来,形成海量的信息数据库。超链接技术有效地将这些海量信息融合在一起,新媒体比以往所有媒体都更加开放和共享。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与其他用户分享。比如百度文库就是用户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在线阅读或在百度文库免费下载论文、专业资料、课件、试题或各种官方文档模板,这些文档也是用户上传提供的。
3、即时、实时、全时传播
新媒体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
社交网络将亿万用户连接起来,使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不仅用户通过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热点,同时,新兴的移动社交应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介更是可以将用户分享的内容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让信息直达受众,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不仅如此,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移动社交应用及视频直播的发展,受众更是直接被带到了事件现场,实现了事件进展、传播者发布信息及受众接受三项同步进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典型表现就是微博的兴起,许多突发事件都是通过微博爆料出来的。用户在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评论。
4.个性化信息服务上
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受众往往是匿名的、广泛的群体,传统媒体对受众进行单向度的“同质化传播”。传播节目内容试图涵盖所有受众,因而受众的个人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多样化使得受众的细分化趋势加深,受众的地位与个性凸显。新媒体能够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和服务。
与此同时,网络市场上的公司、服务商也开始进一步对受众进行细分,向不同属性的群体分别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受众异质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提高了传播的专业性、精准度和有效性。在受众主导传播的局面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更高的自由度,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有利于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很多优点,能够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常,这种个性化体现在细节设计之中。当前,包括SNS网站、博客、微博在内的社交网络媒体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主页设计、页面排版、好友管理、图片视频分享等。对于用户而言,他们不仅拥有信息的选择权,还拥有信息的控制权,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方式创作信息内容,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所关注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自己的“朋友圈”,如BS论坛、QQ群、微信等。
5、海量信息及内容碎片化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传播主体,而且带来了海量的传播信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分享内容,信息的表现在形式上也更为丰富多样,新媒体能够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带给用户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内容碎片化也可以叫作“微内容”,它们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新媒体时代,网络应用大致经历了由BBS到博客、QQ空间到人人再到微博、微信的转变。受到社交网络演变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长度逐渐降低,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进而产生信息缺乏深度、逻辑性等问题,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习惯的养成。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折射出当下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及其导致的媒介内容的浅薄化、娱乐化问题的出现。再加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权利的全民化,新媒体平台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更是趋于海量化,呈现出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状态。
新媒体好处多多,不是我一篇文章能够写完了,了解更多新媒体内容,关注我,私信我,都可以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