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合观视频app下载安装 西瓜视频官网登录入口

  

  在我们的社会里,婚姻和爱情都很难,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婚姻焦虑年轻化的趋势,婚姻课程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救命稻草”。高校中很多与婚恋相关的选修课都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追捧。   

  

  教授这门课程的武汉理工大学张小雯老师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是婚姻焦虑的主要驱动力。减少上网时间,行动起来,与现实世界接轨,是年轻人缓解婚姻焦虑,在校园里获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 -   

  

  婚姻作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担忧。近年来,   

  

  关于婚姻爱情的热点话题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剩男剩女”“过高彩礼”“花式婚姻促销”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也加剧了人们对婚姻爱情的焦虑。   

  

  事实上,婚姻和爱情的困难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不争的事实。根据民政部公布的《2019年民政事业统计公报》,全年我国依法办理婚姻登记927.3万件,比上年有所下降。   

  

  8.5%,结婚率6.6,比上年低0.7千分,为2013年以来最低。   

  

  在校园里,作为与“婚姻”有正向发展关系的“校园爱情”,这种催化剂无法回避,婚恋焦虑呈现年轻化趋势。当婚恋焦虑悄然爆发时,婚恋课程成了许多大学生的“救命稻草”。   

  

  婚姻课成了校园里的“爆款”课程。   

  

  “马上开始,还有一分钟!”上午9点左右,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富森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为了抢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他一大早就登录选课系统,开始在电脑前慢慢等待。   

  

  当指针指向当时的10点时,他迅速点击了“选课”。直到必修的爱情课出现在课程表上,他才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我盯着这门课看了三年,有很多人想选。如果不早做准备,很难选择。”富森说。“爱情必修课”作为武汉大学的一门普通选修课,自2012年开设以来就受到学生的追捧,成为武汉大学的一门“爆款”课程。   

  

  还有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叶伟,他和富森也有类似的经历.由于知识的匮乏和对婚姻爱情的憧憬,叶伟在宿舍约了三个室友一起“抢”课。   

  

  他们想“抢”的课程是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与心理学教师张小雯开设的“婚姻与职场人格”普通选修课。   

  

  “虽然经历过浪漫,但对婚姻和爱情没有系统的认识。这个学校的课程挺有名的,是通过课堂学习婚恋知识的好渠道。”在叶伟看来,学习有助于解决恋爱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武汉理工大学,有1600多名研究生选择了叶伟这样的选修课“婚姻与职场人格”,远远领先于其他普通选修课。事实上,来听课的学生要多得多。   

  

  “与我给本科生的‘恋爱心理学’不同,我研究并讨论了亲密关系。婚姻职场。   

  

  性格从性格的角度来说,讨论不同性格的人会遇到什么样的职场和爱情,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张小雯说。   

  

  众所周知,《婚姻与职场人格》的网络课程和《恋爱心理学》的网络课程一样受欢迎。这两门课程已经在中国高校MOOC上线4年,选修课数量已经超过百万门。其中,“婚恋职场。   

  

  《个性》获得2017年“我最喜欢的MOOC”前3名,张小雯也凭借《爱情课程》获得2017年新教师奖。   

  

  其实,婚恋课程的普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就开设了“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课程,受到学生的追捧。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婚姻与爱情》课程,获得了不小的人气。2015年,Zh开设的选修课《爱情心理学》   

  

  这些热门数据不可避免地让人疑惑,为什么婚恋课程如此受大学生追捧。   

  

  社交婚姻焦虑在高校蔓延。   

  

  就读过“恋爱必修课”的武大研究生陈婉认为,高校的婚恋课程不仅能满足学生对爱情的好奇和向往,还能缓解日益增长的婚恋焦虑。   

  

  在陈婉看来,近年来,关于PUA、出轨、家暴的新闻越来越多,一些营销数字通过挑起两性对抗引起关注,引发了社会对婚姻爱情的焦虑。这种焦虑也影响了大学生,这可能是婚恋课程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当婚姻爱情的社交焦虑在“象牙塔”中逐渐蔓延,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始恋爱,盲目开始恋爱,不想谈恋爱。   

  

  “我一确定能上研究生,父母就开始催我找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钟云无奈地说。一开始,钟云以为在理工类学校谈恋爱并不难,他和朋友定下了“入学后脱单”的目标。然而,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在遇到闭眼的时候没有勇气主动联系,也没有感觉到那些经常联系的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抱着“摆脱账单,学习一些爱情知识”的想法,选修了张小雯老师开设的婚姻课程。   

  

  钟云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社交时间”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承受更多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压力。“每次看到地铁站墙上贴的‘湖北硕博相亲’的广告,我都感到害怕。女孩们已经对自己的年龄感到焦虑。读研后,如果没有稳定的婚姻伴侣,这种焦虑会被无限放大。”   

  

  和钟云一样焦虑的,还有武汉某部属高校的研究生王晨。“怎么办,我会不会不嫁?”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王晨说,他的焦虑主要来源于网络上关于婚姻爱情没完没了的负面报道。每次我看到这个,   

些消息,她都会觉得“不相信爱情了”,担忧自己是否能够遇到合适的婚恋对象。

  

对汪晨来说,喧嚣的社会舆论已经影响了她对婚恋的看法。“我一方面渴望婚恋,另一方面又觉得很害怕。每次看到相关新闻和一些极端的评论,我就觉得就算找到了喜欢的人,也不敢恋爱,更不用说结婚了。”

  

在过去一年中,湖北某高校大四学生万璟换了3个交友对象。

  

“在没有更多约束的大学校园中,大家的节奏会变得很快。”万璟认为,现代社会留给大家了解婚恋对象的时间太短,因此恋爱也会更利己。

  

在万璟心里,恋爱和结婚没有必然联系。“结婚会牵扯到两个家庭,需要考虑许多现实因素,难免让人感到焦虑。但恋爱不一样,就像交朋友、相亲,都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方式罢了。”万璟表示,如果对象会令自己感到焦虑,倒不如重新发展一段关系,只要避开之前遇到的问题,就能暂时缓解焦虑。

  

婚恋焦虑不仅带来了恋爱的迷茫和盲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焦虑的极端化走向,“不婚主义”“不恋主义”在校园环境中有所滋长。

  

“与其担心以后的各种摩擦,在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的时代,不谈恋爱是最轻松的生活方式。”这是武汉某高校学生肖琪的“人生格言”。

  

肖琪觉得,“校园婚恋太幼稚,社会婚恋太功利,既然婚恋会给人带来焦虑,倒不如将之抛诸脑后,好好学习。”相比早年兴起的“丁克文化”,“不恋”成了校园“肖琪们”更为推崇的生活方式。

  

在肖琪看来,婚恋是除去学习、爱豆、工作之外很小的一部分,并不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在另一个人身上,“恋爱的关系会影响未来人生规划,我不想被另一个未知的人束缚自己的人生”。

  

如何破解青年婚恋焦虑

  

作为一名婚恋课教师,张晓文发现,高校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开设婚恋课已经10年了,很明显能感觉到,爱情现在好像‘祛魅’了,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没有这么神圣、这么必要。学生们会认为爱情很虚幻,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最后可能也未必得到很好的结果。”

  

湖北经济学院教师严念慈也有类似的感触。她在学校开设的“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婚姻与家庭”两门课程,吸引了诸多学生报名。其中,一个名为贾梁的学生的自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梁将自己的恋爱经历自嘲为“火箭坠毁式”恋爱,即轰轰烈烈地快速开始,又轰轰烈烈地快速结束。“有个女孩第一天和我认识,第二天就主动和我确认恋爱关系,换了情侣头像,在社交平台宣传,却又在第三天将我甩掉。”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贾梁既是“盲目恋爱”的受害者,也是“盲目恋爱”的参与者。“经历了这些后,我对爱情的期待开始退潮,我感觉到混乱、害怕和焦虑。我决定选择报复性交友,和许多女孩子暧昧,直到自己的热度过了,再置之不理。”

  

对此,严念慈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象牙塔里的纯真的慢恋爱渐行渐远,现在的年轻人比10年前更加焦虑。很多学生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更重视婚恋技巧,而不是理论学习,比如学生选课时更关心如何学会谈恋爱,如何觅得良人,如何不被PUA。“这其实和我的课程内容有一定出入。”严念慈说。

  

在张晓文看来,互联网的发展是婚恋焦虑产生的主要推手。“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受网络影响最大,个体的自主性、个人意识也更加强烈,在面对恋爱时,往往会持有更多不同的观念,展现出更多元、更个性的一面。”张晓文分析道。

  

“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互联网带动,现在很多婚恋焦虑源自网络情绪的放大,以及对男女性别对立的渲染。网络对婚姻的负面报道、对孤独经济市场的引导增多,这种焦虑感会使得他们对婚恋的欲望降低。”张晓文说。

  

她认为,在焦虑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会产生对恋爱相关知识的需求,但婚恋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它的发生也绝非电视剧般一场美丽的邂逅决定的,探寻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社会环境赋予压力的影响。

  

但是,张晓文表示,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异化了某些人性,让婚恋焦虑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可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过分忧虑。因为,追寻爱和归属是人类的本质需求。

  

青年一代该如何减轻自身婚恋焦虑?张晓文对高校大学生提出建议:“与真实的世界发生链接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唯一方式。减少网络冲浪的时间,行动起来,主动去结识朋友,真诚地与人交往,是缓解校园婚恋焦虑的最佳方法。我们在真实世界获得的链接多一些,在精神世界的焦虑就会少一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涉人物傅森、叶维、陈婉、钟芸、汪晨、万璟、肖琪、贾梁均为化名)

  

实习生 郑佩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