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做什么、怎么做、谁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CIP教育创新大会圆桌论坛上,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虹围绕《共建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朱虹看来,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能简单地用课程“叠加”思想政治教育,而要注重挖掘案例和思想政治要素。“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深入挖掘本专业的思想政治要素,通过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达到最佳的呈现效果。”朱虹说,大连理工大学重新组建了246个教研室,覆盖全校所有教师和所有本科课程。通过集体备课,开展了思政课讨论和教学设计,建立了思政课案例库。她介绍了学校的几个典型案例。”学校建筑工程系通过研讨和实践,编制了土木、水利、交通、工程管理等思政课案例库,可供各专业学习借鉴;学校还开设化学工程入门课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授课。他们给学生讲学科前沿,但在讲学科前沿的同时,也把中国科学家科教兴国的典型事例和精神,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中。“它关乎学科前沿,体现了科教兴国的精神和思想。朱虹认为,“在课程思政设计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应该像烹饪和调味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品尝和闻到,但可能看不到。"
教师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力军”。高校也要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朱虹简要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在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能力方面采取的措施。据介绍,大连理工大学注重制度建设,形成了学科、专业、课程、师资、教材五位一体的课程建设体系。抓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通过教育改革、项目立项等进行引导,带动全校所有课程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此外,朱虹表示,学校也注重教师能力的提升。“学校每年组织教师思想政治教学培训。此外,学校还注重资源条件建设,建成了设施先进、功能全面的智慧教室,积极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氛围。”“学校在所有课程中设置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监测点,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约束和激励教师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是“课程”。如何打造“黄金课程”,朱虹认为,要打造“黄金课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四个自信”,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目标和专业知识合理选择和运用思政元素,教师也需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成为一个能够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让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感染和传播给广大学生。要想‘以德育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德’。”
教师不仅要有“德”,更要创造“金课”。朱宏认为教师也应该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