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vivo锁屏音乐就停止播放 手机锁屏酷狗停止播放

  

  10月29日,荔枝(电台)向SEC递交IPO招股书,掀起了音频行业的波澜。如果荔枝顺利上市,对于中国音频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激励机会,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的其余部分也将有机会乘虚而入。   

  

  中国的音频产业始于2013年,喜马拉雅和荔枝相继上线。起初,他们模仿的对象是移动电台。喜马拉雅山,荔枝和蜻蜓过去有后缀名称,如调频和广播。后来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他们转向了包括直播、智能硬件、有声读物在内的服务,“FM”的称号也不足以覆盖他们。因此,喜马拉雅和荔枝都去掉了“收音机”的标签。   

  

  到了2014年,中国音频行业达到了巅峰,市面上有考拉FM、凤凰FM、蓝莓广播、豆瓣FM、酷狗FM、多米广播、百度音乐广播、人人广播、多听FM等十几款广播产品。与此同时,多家音频平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巨额融资。   

  

  然而,广播行业很快迎来洗牌,市场蛋糕最终被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平台瓜分。   

  

  如今,整个无线电行业似乎很难有“反击”的机会,但不信邪的公司永远存在。   

  

  小米上架“耳听”   

  

  据《克莱尔郭》网圈观察,10月30日,小米在小米App Store投放了一款声音娱乐应用“耳听”,iOS版于11月1日上线。   

  

     

  

  耳听是一种纯音频应用。用户可以听到相声、音乐、电影、笑话、儿歌、知识等。在主页上。有十个子渠道,主页以个性化信息流的形式呈现。   

  

  用户可以通过小米账号登录,登录后微信需要关联小米账号。登录用户可以通过右上角的“”录制音频内容,最小录制内容不应少于10秒。录制完成后,用户可以在公开分享之前向音频内容添加图片、标题和简介。根据听音App首页显示,音频内容时长约为2分钟-60分钟。   

  

  就产品形态而言,收听就像是今天头条荔枝电台的组合,有UGC的特点,但采用的是个性化的收听模式。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的FM开启后,位置固定,用户可以通过首页直接进入相关子频道,而收听则打破了这一路径,采用了更简单的个性化订阅模式,不限于特定频道。   

  

  目前耳听没有商业化的痕迹,既没有付费订阅,也没有广告,非常干净。   

  

  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迎来对手   

  

  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建的护城河不低。目前中国的音频用户约有3亿,但大部分都被这三大平台瓜分了。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借用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当时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但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非常成熟,很难看到一款新的App脱颖而出,即使它能短暂发光。   

  

  在总商店列表的前十名中,仍然有熟悉的名字。   

  

  如今,喜玛拉雅、蜻蜓调频、荔枝受到对手的欢迎。   

  

  不像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这些纯独立的音频平台,听歌有小米做后盾,自然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小米App Store、小米MIUI。此外,个性化收听比目录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使用。   

  

     

  

  小米折戟短视频   

  

  巨人似乎很唬人。曾经的企业家深深害怕巨头,“不小心”做了他们必须做的事情。然而,巨人并不总是快乐的。   

  

  雷军曾在公开信中提到“小米不是简单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雷军强调,互联网公司的目的很明显,他用互联网公司的名义来提高小米的市盈率。   

  

     

  

  虽然雷军关注的是小米的互联网实力,但小米在互联网业务上一直非常坎坷。比如小米在短视频方面就一直受挫。   

  

  1918年8月,小米注册了“围观”商标,有网友发现围观是小米曾经推出的一款小视频应用,后来被下线。小米想通过“围观”回归短视频行业吗?截至目前,围观App尚未重新上线。   

  

  除了看短视频,小米还在2019年2月推出了名为“我很惊讶视频”的短视频应用,同样以“个性化定制”为重点。然而,除了在发布之初获得关注之外,这款App逐渐消失了。其目前网页地址为“无法访问本网站”,在小米App Store中未发现令人震惊的视频。很有可能震撼视频已经被小米悄悄撤下,震撼视频官方微博最后一次更新是6点。   

月24日,距今近5个月时间。

  

从围观短视频下架,到朕惊视频悄然下架,小米在短视频领域算是失败了,面对抖音、快手的风光,其他短视频产品很难复制他们的路线,也很难突破短视频的想象力,即使是小米,也不行。

  

短视频对于小米而言,只能算是一次很小的“试水”,小米的主业是智能手机+IoT,互联网业务也是重点之一,不过,互联网业务是智能手机+IoT的伴生业务,若没有智能手机和IoT打前站,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也不成气候,根本抵不过BAT等互联网巨头的冲击。

  

小米2019年Q2季度财报显示,其互联网收入为46亿元,占小米总收入的8.86%。该季度小米互联网营收增速仅15%,远低于去年同期。

  

对于小米来说,最大的压力并非来自互联网业务,而是智能手机业务。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收据显示,2019年Q3季度,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量为880万台,同比下滑33%,系前五名厂商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手机厂商。解决智能手机危机才是小米当前的首要任务。

  

  

跟短视频路线不同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同样是新兴业务,朕惊视频小米只开发了Android版,且大部分在小米应用商店内分发,而耳听方面,小米同时开发了Android版和iOS版,这跟小米在短视频方面的路线完全不同。

  

如果只在小米应用商店内分发,耳听的分发范围就非常窄,除小米之外的互联网用户就无法使用耳听应用,特别是苹果的iOS用户。Android版、iOS版同时推出,就让耳听不再缩在安卓阵营内。

  

耳听的路线更开放,当然,苹果、华为、vivo、OPPO等用户是否会使用耳听另当别论,开放是前提。

  

会不会又是“赶晚集”?

  

小米朕惊视频失败的原因很多,不过,跟大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朕惊视频直到109年才上线,而中国的短视频行业早就经历过两波洗牌,一波是秒拍、美拍带来的短视频热,另一波是抖音、快手带来的短视频热,2019年,短视频行业的机会非常非常少,市场蛋糕早就被抖音、快手给瓜分,其他的短视频产品也在猛追,而朕惊视频直到此时才推出,此时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天价,而小米根本不可能在这块看不到未来的新业务上投入过多精力,没有巨额资金支撑,来的又晚,自然没有朕惊视频的发展空间。

  

在看到耳听跟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做对手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音频行业的发展情况,荔枝若上市的话,就是“中国音频行业第一股”,余下的蜻蜓FM、喜马拉雅实力也是不弱,在中国有着大量的人气和影响力,其积累的内容量和主播数量也不是现在的耳听所能比拟的。音频行业想要玩UGC,那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纯粹的UGC内容,已经很难产出高质量内容,音频类优质内容,主要还是靠PUGC,而这方面的内容,都掌握在主播自己手里,主播,早就被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分走了,耳听凭什么吸引主播们入驻呢?人气、影响力、回报,耳听身上目前一样都看不到。

  

姗姗来迟的耳听,“跑步”速度又跟不上节奏,要想讨好主播们,怕是不容易。至于用户,他们是受内容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个性化做的再好,也需要依靠海量内容库才能做有效分发,耳听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这样的结果就是,用户很容易没内容可rin听,或者用户感觉到系统个性化推荐的内容不精准后就把它卸载了。

  

互联网行业也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哪里能无中生有、低成本高回报,中国互联网都发展近20年,各种赚钱的契机早都如毛细血管一样非常细分。小米要想做出爆款App,还是要学学BAT等互联网巨头的玩法,继做产品,也砸钱。当小米有了全网型爆款App,“互联网公司”的名头才能真正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