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近日,Tik Tok网页的上线引发了新媒体界的讨论。Tik Tok网页是给渔民的吗?我不敢在公司里和我的Tik Tok发出由衷的笑声!那么推出Tik Tok网络版的意图是什么呢?
最近,Tik Tok推出了一个网页版,然后看到了一篇题为《Tik Tok渔民网页版》的文章。一些朋友认为Tik Tok已经为渔民推出了网络版。
我不认为Tik Tok主页的目标是鱼人,甚至目标与鱼人无关。当时看到Tik Tok推出网络版我的第一反应是:哔哩哔哩要小心,Tik Tok开始为长视频下大功夫。
产品需求和用户需求之间有两种匹配关系。一是产品的设计要求正好与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相吻合。
另一种是产品本身的目标和设想的需求是A,但用户自己创造需求B。比如用户使用豆瓣作为交友工具,iPhone的Airdrop功能作为社交工具。
同样,请访问本产品的Tik Tok网络版:
* Tik Tok:推出长视频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真的是给渔民的吗?
*捕鱼器:Tik Tok的长视频真的能快乐钓鱼吗?
接下来,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 1.捕鱼器:用网络版的Tik Tok真的能快乐钓鱼吗?
## 1\.Tik Tok幸福的源泉是什么?
Tik Tok之所以沉迷,是因为其全屏沉浸、滑动切换视频的交互模式与精准推荐算法相辅相成。由于视频界面采用沉浸式全屏设计,用户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滑动手指来刷另一个视频。如果视频没意思,再滑动一下他的手指。
通过这种流畅的互动方式,用户沉浸在一次又一次的向上滑动和观看中,停不下来。
但是网页版一开始并不是全屏沉浸式的,交互方式改为用鼠标点击。通过对比Tik Tok和哔哩哔哩的播放窗口,可以发现Tik Tok增加了“下一个视频”的按钮。
但是,相比于在移动终端的任何地方滑动手指,在网页上找到并点击小“下一个视频”按钮,体验流畅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除了增加用户主动切换视频的功能,视频播放后策略也有所不同。和移动终端一样,Tik Tok选择自动切换到算法推荐的视频。哔哩哔哩选择展示6个推荐视频,让用户自己选择,点击播放下一个视频。
可以看出,Tik Tok希望尽可能保持移动体验的流畅,但不可能在网页上实现同样流畅的沉浸式体验。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抖音网页版更侧重长视频,而不是需要频繁切换下一条的短视频。
## 2\.有多少渔民有勇气在办公室刷Tik Tok?
Tik Tok之所以是渔民下班回家的快乐源泉,是因为上面的视频笑点很多,而且由于篇幅限制,Tik Tok上的内容制作人很难深入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比如深度介绍一本书,深度讨论一个社会问题。Tik Tok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相对轻松的领域,比如可爱宝宝、吸云猫、风景、美食等等。
以短视频的形式,虽然不可能深度介绍某一方面的知识,但绝对有可能抖个包袱,放松观者。所以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制作人懂得搞笑幽默,包袱抖得跟贼一样。正因如此,它成为当代劳动者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即使Tik Tok是渔民的网络版,又有多少渔民敢用呢?真的有工人敢去上班,看着Tik Tok释放压力吗?你真的有勇气害怕办公室的同事和领导听到你爽朗的笑声吗?前一秒它是你快乐的源泉,下一秒它可能会成为你悲伤的源泉。
# 2.Tik Tok:推出网络版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Tik Tok推出网络版的真正意图是为长视频付出巨大努力。因为Tik Tok看到了长视频在粉丝粘性(不同于用户粘性)、植入广告的多样性、视频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还是Tik Tok想通了为什么Tik Tok要局限于“短视频”的框架,为什么不把长视频和短视频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 1\.Tik Tok正在增加时限的长度和权力的覆盖面。
对比2018年和2021年,Tik Tok如何获得长视频的说明稿,可以看出Tik Tok对长视频态度的转变。2018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长视频的权利,只有粉丝超过1000的合格用户才能获得,用户需要填写表格才能申请。
但是现在,普通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可以在15分钟内发送长视频。它可以在手机和网页上发送。
布长视频。虽然抖音移动端和网页端都可以上传、发布长视频,但现在抖音帮助里关于长视频的说明文案是:“如您发布需要上传1-15分钟的视频,请登录官网后上传。”
我想这一方面是为了引流用户到网页版,一方面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长视频上传需要的时间远大于1分钟以内的视频,发布过程中转码、上传需要的时长较长,在移动端完成体验并不好,稳定性也不如网页端。
如果上传过程中,切换到其他应用或网络状况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上传失败。我上传一个13分钟视频,失败了3次才上传成功。
相信随着移动端上传长视频体验越来越完善,和网页版抖音用户比例提升后,说明文字还会变化。
## 2\. 网页端长视频和短视频格式的差异
如果抖音想布局长视频,由于与短视频的差异,网页端更适合长视频发布、浏览。
(1)比例不像侧重于手机端短视频,网页端长更适合横屏(16:9等)
抖音在网页端发布视频页面有引导性文案:为了更好的体验,超过40秒的视频建议上传横版。
对于长视频,不管是国外youtube,还是国内b站,都更适合横屏(16:9等)的视频。目前抖音的用户习惯于竖屏的拍摄方式,上面发布的视频也多以竖版为主。现在抖音需要引导用户制作并上传横版长视频,并且最好在网页端上传。
(2)长视频的质量更高,剪辑更复杂
长视频拍摄用户不一定在手机拍摄,可能会用更多设备,例如运动相机微单、无人机甚至摄像机。剪辑也更复杂,创作者需要在视频中讲更长的故事,需要更复杂的编排、剪辑。
总之,长视频和短视频是两种很不一样的视频形态。
相信抖音也看到微信视频号可以同时承载两种类型的视频,这是种可行的方式。现在抖音的策略是把两种形态的视频融合在同一个app里,而不是把长视频布局在西瓜视频,短视频放在抖音。
从现在的一系列动作,我猜抖音会将长短视频都融合在一个平台,但手机端更偏重竖版短视频,网页端侧重于长视频。之后两种形态的视频怎么融合和布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同一个app承载长短视频肯定是不可逆的趋势。
## 3\. 长视频的优势
抖音开始发力长视频,也是因为看到长视频有一些短视频无法比拟的优势:
(1)视频质量更高
长视频由于时间更长,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高的质量。相较短视频,视频内容更多变、信息阐释更加深入、拍摄更加精良、剧情故事叙述更加丰富,视频质量更高。
(2)粉丝黏性
抖音的用户黏性虽然不低,但个人观察,抖音上粉丝对博主的忠诚度低于b站上粉丝对up主的黏性。用户在抖音上最喜欢推荐模块下看不同创作者的高流量爆款视频,不会只局限在自己关注的创作者(据个人观察,小红书上也有这倾向,用户更喜欢在推荐模块下刷笔记),而这是基于抖音强大的推荐算法。
而b站上粉丝和up主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因为长视频下,一位up主可以用更多变、更丰富多元的形式与观众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种长时间的沟通让粉丝和up主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结。
在b站创作者和粉丝之间都有一些专属词语、专用梗,还会有线下粉丝见面会。粉丝会在“动态”页关注up主的动态,查看更新情况。
(3)更多的内容类型,尤其泛知识类内容
长视频可以承载更多种内容种类,比如科普、vlog、知识类、教程、电影剧集等,1分钟虽然也可以做一些教程,但很难做到在短短一分钟内深入学习,比如一个设计爱好者,如果想通过看短视频一分钟学会ps,或者一个编程爱好者,通过短视频形式学习java,实现起来难度就有点大。
b站上现在共有23个频道,在过去一年,泛知识占到了b站整体播放量的45%,其中科学科普视频的播放量同比增长了1994%,科普类视频的播放量增加了20倍。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b站来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而不仅仅是纯娱乐和快乐源泉了。
比如继罗翔老师后,最近进驻b站的戴锦华老师的“戴锦华讲电影”,每一集的长度在9-11分钟左右,这种10分钟左右的长度是泛知识类视频的最常见长度。
而抖音网页版现在共十个标签,我们通过抖音这10个标签及其排序,就可以看到抖音的一些战略方向。这十个标签是抖音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类型,比如知识,排在了直播和娱乐后的第3位,可见泛知识在长视频中的重要程度。
(4)长视频可以带来更高的使用时长和用户黏性
b站2020年Q3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 81 分钟。抖音发布的《2020数据报告》里并没有提到使用时长,只找到一个2020年9月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左到右,依次是西瓜、火山、抖音的使用次数和时长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抖音使用次数高,但是使用时长偏低,和偏重于长视频的西瓜视频形成鲜明反比。
抖音的日均使用时长只有27分钟,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抖音2020数据报告》里并没有展示使用时长数据的原因吧,因为数据并无优势,放播放次数、日活这类数据更能显示抖音的优势。
所以要增加更高的使用时长和用户黏性,长视频具有天然优势。
(5)更多变的广告植入方式和商品介绍
相比1分钟短视频,长视频广告植入的方式更灵活。10分钟的时间里,用户讲述自己的日常或故事,可以在某个情节中,润物细无声的植入某个产品的广告。
而且因为由于粉丝的忠诚度高,有时经常可以看到粉丝看到自己喜欢的up主接到广告,反而替之高兴,希望更多厂商找之合作的情况。
很多厂商合作的测评类视频,长视频也可以更具优势,可以更深入、详细的介绍,尤其适合参数比较多、价格较高、需要深入决策后后买的3c类、汽车等产品。
综上所述,抖音 看到了长视频的一些优势, 推出网页版抖音,为了更好的布局长视频,也看到了短视频、长视频融合在一个平台的可行性,将长视频融入抖音。
接下来抖音如果平衡长短视频以及进一步的布局,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 @ 一朵前浪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