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后天,明天多少;
既然有这么多,我们不妨推迟一下。"
这一段是拖延症的真实写照。
最近,在电商平台上,
提供“监督服务”的店铺。
越来越
研究生学习,减肥和饮食,
起来工作,遛狗,抱孩子。
……
一连串的生活。
需要定期固定以防止延误的事情。
你可以去商店下订单。
向主管求助,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滑倒。
有人需要这项服务吗?
太多了!
此前,中国大学媒体联盟就此问题对全国199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7.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或偶尔有拖延症。即使是吃晚饭,也有人可以推迟到晚上9点,再饿也不能把习惯性“瘫痪”的自己拖在床上。同时,绝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习惯感到恼火。根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88.7%的受访者曾担心焦虑但一直无法采取行动,54.3%的受访者建议放弃拖延,提高效率。
但是,有需求是一回事,愿意花钱买又是另一回事。按照现在的基本定价,卖监理服务的人辛苦工作一天,收客户6元,给监理3元,出店3元。我要接多少订单才能赚钱?拖延症真的能成为一门生意吗?
有拖延症的团队成员最近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巩
记者花钱体验“强监管”。
记者前往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监管服务”。类似的产品也不少。记者进入一家排名靠前的店铺,打算体验一番。
店铺上只有一种主要商品——监管服务,分为“普通监管”和“强监管”:前者每天只能有三次提醒,价格为每天6.66元;后者不限,价格每天15元。如果你想要持续的监督,你也可以订购一周一个月的服务。普通监管每月定价133元,强监管是前者的3倍。月费400元。记者下令“强监管”一天。
很快,主管卢一博来加好友。在卢一博的指导下,记者制定了从起床到睡觉的计划,精确到每小时要做什么。第二天,在起床列计划的时候,卢一博如期打来了早上的电话:“快点!”“马上去洗!”他接连发了几条信息,语气很急。他要求记者按计划时间打卡拍照,并按时上报行程。如果你晚了几分钟,“连环杀人提醒”马上就来了。
一天下来,记者才意识到被催的感觉真的很强烈,像一双眼睛盯着眼前,一根鞭子不停地抽打,节奏紧张而压抑。
监管有多有效?服务是互动的。吕一博最担心遇到冷漠的客户。他们经常带着好奇心购买一天的体验。在发送了一系列消息后,主管只收到了“是”或“好”的回复。因为客户的积极性不高,只能按时做出最基本的提示,并查看任务完成指标。很难进一步沟通。吕一博有一次叫一个顾客起床。他早上9点45分开始打电话,一直打到中午11点半。他打了将近150个电话才成功起床。
一个受薪主管很难施加真正的惩罚。监督者也知道,不管自己多么严格,监督只是一种外力,一个帮手。想要真正自律,必须有内生动力。
主管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很微妙。顾客买单,主动与特定陌生人分享日常生活细节甚至一些更私密的部分。在店里,有些人每个月都会准时续单,每次都会选同一个主管。这时,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作为监督者和顾客,还可能发展成交换真诚的朋友。然而,为了维持这种状态,他们不得不为服务付费。
主管很尴尬,吕一博总是提醒自己要划清界限。自从成为主管后,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客户,与不同的人相处,有不同的期望。有些顾客觉得他很冷漠,不怎么谈日常生活。他纯粹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打孔机。有顾客认为他越界了,因为他们聊天的时候,吕一博为了示好“拍”了他一下。有些顾客希望他温柔一点,更有人情味。比如他第一天工作很多,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早打电话就会推迟。有些顾客认为他不够严格。一名即将入学的大学生刚刚从香港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备课备考三天后,直接换下了卢一博。
更多的时候,很难划清界限。超越监督的意义,有些人需要沟通、陪伴和交流。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吕一博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感情。一个在日本独自上学的客户,每隔几天考试或者发成绩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情绪起伏。考试考不好的时候,经常会发一大段话给吕一博寻求安慰。吕一博还必须为他编辑一篇“小作文”,否则他会被视为“态度敷衍”。吕一博还在家监督一个正在准备考研的艺术生。因为她和母亲有很多麻烦,她没有心情专心学习。吕一博再给她发消息也没用。后来在电话里,美术生哭着跟吕一博大吵大闹,终于平复了情绪,才重新开始学习。
.com/large/pgc-image/SiSvMbL1cqusef' alt='喊人起床,月入30万' />两位监督员在麻将桌上办公。巩持平 摄
大学生找到监督商机:
已有近2000名监督员
吕宜波的老板叫余本钦。23岁的余本钦刚上大四,在电商平台开店,提供监督服务已经3年了。
最初,被监督的需求来自他自己。刚上大学,余本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三四点,导致上课迟到。他十分苦恼,试过很多方法,却陷入“经常制订计划,经常完不成”的怪圈。他买来研究自控力的书,得出结论,改变拖延症,还得靠别人。搜索过程中,他发现了提供监督服务的店铺,能花钱找人按照自己列下的计划监督,他觉得是破局之路。不过当时,电商平台上店铺没几家,销量最高的每月也就八九十单。
余本钦嗅到商机,2018年3月,他也开了家店,把监督服务的商品上架了。等了一两个礼拜,有访客,却没人下单。等了1个月,余本钦接到第一单,连续一周的叫早服务,因为“特别想把单子拿下来”,他只收了20多元。那年6月8日,早上6点多,店铺有了第一个差评,客户要求5点多钟叫早,他没起来,错过了时间。
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余本钦直接把店交出去,给别人打理。他闲不住,开了家传媒公司,挨个敲老师办公室的门,递名片,推业务,接了不少学校里视频拍摄、海报制作的单子;上完大二,他休学了一年,跑到甘肃,接了个工程项目,干完了才重回学校念书。半年前,他才开始真正对这家小店上心――转机发生在5月,突然有媒体联系他进行采访,“有一家媒体采访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媒体上门,大家都在宣传,说明市场前景不错。”
余本钦从自己的传媒公司选了5个人出来,都是男生,年纪比余本钦还小,有两个是“00后”,组成新的小团队。7月以来,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套两室一厅,租金3000元,同吃同住。条件很简陋,办公在客厅,没有合适的桌子,麻将桌也凑上了;睡觉在卧室,没有床,几张垫子铺成大通铺。正常情况,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有时忙到第二天凌晨1点。
经营慢慢走上正轨,店铺规模扩张得很快,店铺后备的监督员数量,现在达到了近2000名,最多时,同时给400名监督员发工资。团队核心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分工。余本钦是老板,掌舵的;陈颖瑞算是余本钦的副手,负责管理店铺客服;金富轩负责派单环节,如果有客户对现在的监督员不满意,找他重新分配监督员;庄宇运营短视频平台,推广店铺产品;吕浩每天看各种数字,做数据分析;吕宜波是第一个全职监督员。
监督员都是线上招募来的,分为普通、培训、优质、王牌4种等级。有意成为监督员的,先买一天普通监督体验,接受服务后,进群抢单。店铺自己制作了一个30分钟的培训视频,看完视频就能升级到培训。之后,拿的好评多、续单率高,监督员就能升级,若被差评或者投诉,直接被辞退。等级越高的监督员,在订单中获得的提成越多。
记者下单的一天强力监督,像流水线一样,在团队成员间,一环一环传递下去――店铺接单后,订单到达客服,按照陈颖瑞的要求,客服最好不说“好的”或者“不”,要问清客户信息,判断经济水平,了解客户现有的问题,编制合理的解决方案,先谈价值,再谈价格;客服将私人定制化的需求告知派单员,派单员把单子发在监督员的群聊里,先回复“1”的监督员便抢到了单子,若客户需求特殊,派单员会定向找符合要求的监督员。监督员直接给客户提供服务。
团队专门定制了励志标语,贴在出租屋的墙上。巩持平 摄
店铺爆单,工资惊人
差评也来了
8月初的一天,上午10点,金富轩被别人拍醒,“怎么回事,出问题了,好多单子没派!”他睁眼一看,200多个单子屯着没人处理,忙不过来,临时又召集5个派单员。客服群也已经炸锅了,“来了好多好多人!”店铺客服和派单员的“一盯三”模式,临时调整为“一盯一”,单量太多,恐怕漏了。
店铺从未遇到过如此来势汹汹的爆单。那天金富轩出去吃饭,工作群消息提示音不断,吃一口饭就要派一个单。7月10日,庄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视频。视频中借用了“唐僧”的唠叨人设,以“贫僧”的语气,连续几十条信息轰炸,劝诫“施主”不要拖延,抓紧时间学习。视频发出几天,反响不大。过了半个月,另一个号模仿他们的创意又做了条视频,“一下就火了”。庄宇说,模仿者的视频点赞量两天达到60万。这波流量到了电商平台,他们的店铺爆单。
吕浩观察了那几天的数据:“关键词‘监督’的搜索次数是往常的3倍,将近2万次。”监督员也获得了大丰收,店铺半个月发一次工资,接“唐僧单子”最多的监督员,5天一口气接了200多单,最多手上同时有8个单子,还能个个秒回,工资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最近生意的确好做了不少。2018年和2019年,店铺每个月只能接100多单;2020年上半年,店铺月销量涨到500多单;今年5月,店铺每天都能接50单左右;到了7月份,销量继续上涨,日营业额过万元。火爆的状态持续到8月中旬。
问题随之而来。销量经历了一波暴涨,店铺扩张太快,管理上很多漏洞来不及填补。监督员的招募是最直接的。店铺要求,应聘监督员的首先要买一天普通监督进行体验,然后才有资格进群抢单。僧多粥少,2000名监督员,大多数时候,店铺接的单量满足不了监督员需求。有的监督员心有不满,反而给店铺写差评,说这是一种刷单骗局。
监督拖延症的商机也不再是秘密。不过在电商平台上,这个行业不讨喜。因为是虚拟商品,没有实体产品,说不清楚卖的是什么,这样的店铺容易被怀疑打色情擦边球。2020年以前,在电商平台不定期的检查中,余本钦的店铺经常被下架。
新开的店铺却有很多。尤其5月以来,越来越多同类店铺冒了出来。即使是7月中旬新鲜出炉的“唐僧”创意,也已经被模仿得遍地开花了。“这个行业没有门槛,只要是想试试的,都能做。”余本钦一共开了3个店,上架的商品大同小异,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技术壁垒,如果想拿到更多的单子,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只能多开店,这样客户到电商平台进行关键词搜索,店铺露出的概率更大。
吕浩监控店铺数据发现,7月中旬到8月中旬,仅用1个月,一家店铺交易指数排名突然冲到了前3名。“这家店之前从没在排名上出现过。”吕浩说,“商品特性就是这样,数据做上来很快。”那家店客单价做得很高,并且没有差评。吕浩说的竞争店铺,也被媒体报道过,店里300多个监督师都是研究生,可以给客户匹配相关专业和相同经历的,帮他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计划,正因如此,收费会比别家高一些――“魔鬼监督”一个月396元,强度更高的“炼狱监督”一个月498元。
余本钦最近试着拓宽赛道,推出视频监督,提供免费的线上自习室。“有教育机构、家长看到新闻报道后找上门来。”余本钦说,教育机构卖网课,但很多客户根本不看,教育机构打算跟他们合作,给客户配备专门的监督员,跟进进度,督促学习;家长没时间看顾孩子的学习,希望他们能进行视频监督,看着孩子写作业,帮助更正错题。
“随着行业逐渐被公众熟知,不做改变,很难活下去。”余本钦认为,监督拖延症的生意,营销渠道和售卖渠道已经变了,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过,他还是看好这门生意,临近毕业,他和团队都打算在这个行业里做下去。“最大的希望是,我们的客户购买一段时间的服务后,不再需要我们了。”
来源|上观新闻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