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短视频最受欢迎的内容数据分析

  

  编辑导语:如果产品设计只停留在审美层面,可能会脱离用户的真实需求,不可能设计出真正让用户满意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分析可以用来洞察用户需求,挖掘设计目标,找到用户痛点,促进产品有效落地。本文总结了数据驱动设计。   

  

     

  

  #一、背景。   

  

  最近去国内一家游戏公司设计社区产品。发现这样一个老牌公司的设计团队没有数据验证系统,之前的设计大多是基于“抄袭”竞品。   

  

  美学的主观假设。这必然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设计团队的话语权也会丧失!   

  

  我们来编个场景。一群同事围着你的电脑屏幕指指点点,众说纷纭.   

  

  你找不到任何理由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看。(这个太弱了)   

  

  直接复制竞争产品?(至少找一个验证过的设计不是不可能,但我tm作为设计师的意义在哪里?) ……   

  

  这些问题很多,排除一些人际关系和办公室政治,都是基于数据验证系统的缺失!   

  

  # 2.什么是数据驱动设计?   

  

  如果设计的价值只停留在好看,如何衡量美的价值?   

  

  设计得到了积累的数据和研究成果的支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决策基于数据和用户行为研究。精细化用户体验设计包括对体验本身的评价研究,只有数据才能映射出有价值的评价结论。   

  

  用户行为和反馈帮助产品设计师验证他们的发现、假设和评估结果。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产品团队了解其目标用户,找出用户的痛点,探索新趋势,支持数据驱动的设计,保证团队前进方向的正确性。   

  

  用户数据可以直接促进业务成果的提升。数据驱动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已被证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说白了就是基于你的需求,我提出了一个设计假设方案,并通过网上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总结,从而形成我的闭环验证体系,为以后的设计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 3.为什么要用数据驱动设计?   

  

  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早已过了一般环境下的野蛮成长期,ppt融资的时代早已过去。你所做的是精细的迭代,你的每一个设计都必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说白了,你的设计是为了解决业务的实际问题,无论是提升留存还是提升转化。这些都围绕着商业目标。   

  

  这并不是说美感没有价值。产品的设计风格是根据你的目标用户来决定的。当用户不理解你的产品时,抓住用户的眼球,让他们愿意留下来使用,就是美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短期的业务问题很难解决,所以会出现与需求方僵持的困境。   

  

  # 4.设计师如何用数据把握话语权?   

  

  ## 1\.找出你的需求。   

  

  当你不知道你收到的需求的因果时,不要不便宜就开始做!具体的业务情况有很多,但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些核心问题:   

  

  1.这项要求的业务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大的业务方向?   

  

  2.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   

  

  3.这种需求的投入产出是否合理?可行吗?   

  

  4.还有其他更好的计划吗?   

  

     

  

  ## 2\.挖掘设计目标,制定测量指标。   

  

  在理解需求的业务目标之后,有必要探索设计目标。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设计需求并不一定要求我们考虑设计目标,但我们需要进行总体评估。我们输出方案后的这个设计需求能体现我们的设计价值吗?设计值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这是为设计补充话语权的工具!*   

  

  指标的设置要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设置,指标是目标抽象概念的数据表达,可以对所有参与者形成具体的关注点,建立统一的维度和判断标准,直观反映方案的效果与目标的差距。也就是遵循“GSM”的推导思路。所谓“GSM”就是指从。   

  

  从目标到信号再到度量的过程。   

  

  我们的设计师常用的数据有哪些?   

  

  有两种类型的数据,一种是基础数据数据,另一种是指数数据。   

  

  基础数据,类似的页面浏览量每当一个新用户访问一个特定的页面,这意味着该页面的PV 1。数值直观简单,方便我们对一些数据的总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基础数据是指数数据的原材料,需要匹配才能在基础数.进一步加工   

据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含:

  

  

指标数据, 核心是指标,是我们的分析的关键,定义指标才有利于我们后续进行设计目标划!

  

  

这些指标需要灵活应用,需要根据目前的业务目标进行埋点设计。

  

例如,我们想要关注一周内用户在完成注册过程的转化率,即完成新用户注册这个任务。

  

转化率:一周内新用户完成注册量 / 一周内App下载新增量。

  

或者,我想关注对比上周,这周内用户的增长率没有提升。

  

增长率:本周新增用户数-上周新增用户数 / 上周新增用户数 ……

  

# 五、数据分析

  

那了解这些数据指标后,有什么价值呢? 真正能指导我们去进行设计优化的是数据分析。常用的数据分析有2种对比分析、漏斗分析。

  

## 1\. 对比分析

  

定义: 对比前后数据,通过对比数据的差值,验证设计。

  

案例: 假设当前话题页为了提高话题页用户的参与度,在设计侧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提高发布按钮的点击率,目前的点击率是11%,此次优化需要提升点击率。

  

  

方案:

  

1. 新增按钮面积;

  

2. 新增引导性文字;

  

3. 新增用户头像吸引用户点击。

  

明确全量发布时间后,就是该优化方案上线的数据,找到对应的指标数据。

  

建议当数据稳定后,取最近一周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核心指标的数据。

  

改版后数据涨幅为:(20%-11%)/11% =81.1% 以此证明设计侧的优化是有效果的。

  

## 2\. 漏斗分析

  

  

定义:

  

对某个流程的关键节点进行埋点,将每个路径节点的操作次数或用户数,进行对比,会形成一定的流失现象,这个现象的形态像一个漏斗,因此称之为漏斗模型。

  

通过绘制的漏斗,找到对应页面的 PV 数据,计算出对应的转化率。

  

转化率=下一个节点 PV/上一个节点的 PV,通常来说低转化率节点是可优化点。 漏斗的计数单位可以基于用户(UV),也可以基于次数(PV)。

  

对于偏一次性流程的,例如注册、实名认证等建议使用用户(UV),对于偏非一次性的流程,例如购买、发布等建议使用次数(PV)。

  

## 3\. AARRR漏斗分析模型

  

用来监测整个产品周期的用户价值,经过合理的AARRR漏斗分析模型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在拉新、激活、留存、变现等不同的阶段是否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方案去优化这个转化,提高产品的转化率,从而才可以提升产品的留存和我们产品的生存概率。

  

# 六、总结

  

作为体验设计方向的设计师,更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为业务赋能,单纯地研究美,在这个时代已经略显单薄。数据分析就是为了剥离主观性的美感判断,挖掘设计价值的本质,从而打造出平衡商业与用户体验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想要给出站得住脚的方案,除了嘴炮和能言善辩,数据就是你最好的辅助。

  

本文由 @坡安Chr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