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业余朋友都在自学萨克斯。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试着咨询老师或朋友。但是,因为一开始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会养成自己固执难改的“习惯”,从而为自己以后的进步埋下隐患。
常见的情况有:
1.缺乏对成功的耐心和渴望。
这种事发生在一些脾气暴躁的朋友身上。总想着找个“捷径”能让你瞬间见效。众所周知,练披萨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才能“假以时日”有所成就。
2.穿新鞋走老路。
通常发生在一些有一定音乐基础,会唱歌或演奏其他乐器的朋友身上。这些朋友喜欢根据自己的“原始经验和理解”来学习吹萨克斯。有一些“经验”可以促进你自己的进步,但也有一些“经验”会适得其反。
——比如用气的习惯,口型和指法的习惯,这些条件很容易造成吹出来的声音偏离萨克斯管的金属音。
3.不要按常理出牌。
它经常发生在更“自信”的朋友身上。学习萨克斯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循序渐进地学习其他技能。否则,你未来的进步会受到“根基不稳”的影响。比如呼吸和口型的稳定性训练不好的时候,就要弹颤音、滑音甚至喉音。在掌握一个指法之前,我急着学习其他指法等等。
4.学习方法僵化,教条僵化。
经常出现在平时做事认真,比较听话的朋友身上。当老师说“东”的时候,他不会说“西”。当两个老师说不同的话时,他不知所措。萨克斯只是一种乐器,学习它的方法有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1000小时不吹长音就吹不了歌”这句话会严重影响大家的学习兴趣。其实就算你吹歌,也能提升你的基本功。两者并不矛盾,只要遵循“先稳健吹音再求味”的基本规律。
而且,音乐本身通过旋律来表达和诠释内心的感受。因此,许多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来“重新创作”音乐。当然,“再创造”的结果要遵循大众的审美标准。
5.不求细节,只看重“性能”。
经常发生在比较外向的朋友身上。因为这些朋友的性格特点是以各种方式唤起人们对自己更多的“关注”,他们会对那些“不一样”的东西更感兴趣。爱好广泛,求新心理比较强。我一首曲子没弹好,但我的兴趣转移到了下一首。结果“演了很多烂歌,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有些朋友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发过来让老师点评,负责任的老师会先考察基本功,指出问题,而不是在基本功还不扎实的时候检查你的技能运用。
6.虚荣和攀比。
有些朋友喜欢各种比较。结果,他们在真正学好萨克斯管之前,已经装备了一堆萨克斯管或笛头。“只要贵就是好”的思想在其中根深蒂固。有些朋友一拿起萨克斯就觉得自己是“音乐家”。他们没有用自己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反而感染了“娱乐圈”的虚荣和浮躁的氛围。忽略“要学艺术,先学做人”的根本思想。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老师,没有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