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com记者解敏和孔1月24日报道:要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和工作,就应该使用新的手机号码;买了新手机号后,经常会收到一些奇怪的短信。手机号用了很久,很难记得绑定了多少个应用.信息社会中的个人手机号码一直处于个人网络安全链的核心,被赋予极高的权限,但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于光辉就手机号码出售后可能出现的潜在信息安全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广汇代表介绍,目前一手号码是“稀缺资源”,全部使用新号码不现实,会增加运营商成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手机销售号的数量,解决销售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新号令人担忧,旧号怕被扔掉”的现象就会持续存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制度,消除销售数量带来的后遗症,保证原、新业主的利益不受损害。
采访中,余广辉代表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包括加快完善携号转网制度,规范电信企业促销行为,降低销号的数量,推动取消号码归属地限制;同时禁止电信运营企业采取强制捆绑开通新号码的方式进行产品促销,降低新开户数量,从根源上减少销号行为的发生。
“我建议管理部门通过加强源头管理,减少销售行为的发生,加强手机号码使用期间的规范管理,避免手机销售对新老用户信息安全的影响。”
代表于光辉(孔摄)。
余光辉代表分析,目前与手机号码签订协议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属于号码所有人自身行为,电信部门也没有相关记录。长时间使用后,用户往往记不住自己用自己的号码签了哪些协议,会导致号码到期后忘记取消协议。一旦该号码长期不用,部分新用户可能会找机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他呼吁这样做,
加强手机号码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增加新签订协议的备注提醒功能,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等,对个人身份证号下手机签约情况进行备注,督促各行业联动,推动签约方备案制度,从而方便用户在销号时对已签约信息进行集中解约,推进“销号即解约”制度的建立。
同时,在用户更换或出售号码时,电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醒,严厉打击利用手机号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