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燕柳风轻如杏雨,流水画桥西,山外红楼倚……”在新建的郁南县都城镇九大行星湖广场“迎宾廊”里,有着悠扬而抑扬顿挫的粤剧。
在今年的梅里韦镇建设中,杜城镇率先在九大行星湖广场打造了曲艺展厅,展示民间曲艺文化及其独特魅力,促进现代城市的时尚品味与传统文化的古老魅力和谐共生。曲艺(粤剧)展览馆近日建成投入使用,吸引了众多曲艺爱好者和市民前来参观,展现了粤剧曲艺文化的繁荣发展。一些“私局”和“发烧友”还利用曲艺展厅旁的画廊作为舞台,吹、拉、弹、唱粤剧。许多“粤语老歌”悠哉悠哉地唱着,粉丝朋友们都在认真听着,乐在其中。
据了解,展馆的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四个部分。展示粤剧常识、都城镇粤剧发展历史、曲艺社区、粤剧曲艺传承、历年剧本曲艺创作目录、粤剧剧本(奖旗、奖杯)。
借助声、光、电等现代技术,以电子动态演示(音视频)、图片实物展示、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曲艺”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曲艺(粤剧、粤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人们对曲艺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曲艺的传承。
城市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粤剧文化。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民间艺术(曲艺)之乡”。古往今来,首都人对粤剧情有独钟。人们不仅爱看、爱听,还爱玩、唱歌、编辑,以“私人办公室”的形式自娱自乐。西江、振兴、华谊、永光有很多老式的“私办”(广东音乐社)。每逢闲暇或假日,镇上许多地方都会响起欢快的锣鼓和悠扬的音乐。
据展厅负责人介绍,首都剧历史悠久。数百年来,各种行业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会城市)先后成立了大东南粤剧团、军天乐粤剧团、金城粤剧团、文艺总队、粤剧团等。1984年,郁南粤剧团解散,部分留在都城镇的团员自发成立曲艺社,甚至成立粤剧曲艺培训班,代代相传,使这“南方红豆”生生不息。
【见习记者】王谢思琪。
[通讯员]李洪彪
【作者】王谢思琪。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