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一篇文章所述,银行数据治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包括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针对数据治理工作设计的系统很多,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有效实施。此外,数据治理实践已久,成效缓慢,需要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大力支持。领导者应该如何持续参与银行的数据治理?
领导者参与数据治理的最佳方式是在行业内构建相应的数据治理组织架构。让我们具体看看我们的小银行是如何开始构建组织结构的。
1.让领导者了解数据治理。
不管领导同意不同意,先拉进项目组。
作为中小银行,在开展数据治理项目时,很多工作机制是缺失的。可以说都是从零开始,甚至有些领导可能不了解数据治理的主要目的和工作内容。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大量的数据治理专家前往相关领导办公室,面对面讲解这种数据治理的价值和意义,让领导了解数据治理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更重要的是,让领导了解到未来的数据治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治理: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甚至要求领导在一家小银行单独成立一个部门,牵头进行数据治理,真是意外之财[呲牙])。
2.建立组织结构。
组织系统图
在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指引》中,相关组织架构的职责几乎明确,实施者大多参照执行,根据自身情况稍作修改。比如我们中小银行没有设立首席数据经理(CDO),所以我们简单地把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没有单独设立监管层,而是通过明确职责来定义审计内容。
在组织结构中,数据治理委员会是数据治理的决策部门。我们已经在委员会中列出了银行的所有主要业务部门。考虑到我们要把银行的数据治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也在逼迫行长进入委员会担任董事,要求银行的监事会进行有效的监督。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数据治理,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成立相应的数据治理团队(包括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和元数据管理),进行直接的数据治理。在执行层面,还要求设置数据治理联系人进行管理,由办公室组织总行各部室,由总行部室牵头分支机构实施。数据治理任务将被逐层认领和分配,责任将被分配给人们。
此外,为有效区分各部门在数据治理中的不同职责,对财务管理部、培训部、人力资源部、内审部、科技部等特殊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细分,明确了其在数据治理中的角色和主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