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自工信部出台老龄化相关政策以来,很多APP人都有意识地开始推进。但是,就像青春模式一样,老版的改版和使用是“雷声大雨点小”。本文以《Tik Tok》的旧版本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大家分享。
工信部出台老龄化相关政策已经三个月了,大部分主流的APP's老龄化版本似乎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运动。
无论叫什么名字,中文版、旧版、无障碍版都改变不了这些功能利用率低的现状。
就像曾经广泛存在的青春版一样,父母确切地知道有多少孩子会使用青春版的APP.
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可能比他们的父母更精通APP。与学习能力强的青少年不同,老年人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下载为自己设计的APP,也不知道如何将页面设置为大版本。
近日,Tik Tok也宣布推出养老测试版。不足为奇的是,这个版本的Tik Tok要么像其他老龄化的近期抖音亦宣布推出老年测试版,不出意外,这版抖音要么和其他适老化APP,一样陷入无人问津的角落,要么在算法的加持下成为新一代保健品的天堂。
在用算法喂养了精神空虚的年轻人之后,Tik Tok打算乘着东风,吹进孤寡老人的乡村。
算盘哗哗作响,杀男女老少,集娱乐与生活消费于一体,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即使没有旧版,Tik Tok年轻人的覆盖面已经非常广泛。现在老版本推出,主要动机是顺势而为。毕竟大家都这么做,也不会太显眼。
当每个人花费精力研究衰老时,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但基本的事实。
很久以来,市场对所谓老年版、无障碍版软件都有一个误会,那就是认为那是为特殊群体设计的,普通人并不需要.
考虑到消费能力的现实,针对主要消费群体的主流APP,不可能做广告,不可能减少功能,不可能从UI上考虑视觉效果。反正年轻人都戴眼镜。
这种刻意忽视主流群体需求,设计空中楼阁等特殊群体需求的现象还在加剧。
在# 01算法的加持下,老版Tik Tok确定不是保健品天堂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娱乐APP版和工具APP版背后的长远意义是不同的。
对于像滴滴这样比较偏工具的APP,来说,推出大版本比Tik Tok这样的娱乐产品要有必要得多。
以Tik Tok为例,其本身的使用功能并不复杂,单列竖屏只需向上滑动即可刷新内容。再加上字节跳动强大的算法优势,Tik Tok早已进入中老年人的生活圈。
在没有购物的情况下,教家长用Tik Tok肯定比微信容易。
Tik Tok消费支付模块升级后,功能开始变得复杂,这两年出来的这些功能都是需要引导一些用户学习的地方。
随便刷几个带货的短视频,你会发现到现在评论区还有人还不知道视频里的同一个链接在左下方。
此次Tik Tok修订的重点是电商消费,再看工信部的文件,其中有一条需要注意:
针对目前互联网应用中强制性广告较多,容易误导老年人的问题,针对当前互联网应用中强制广告较多,容易误导老年人的问题,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互联网网站和手机的旧版、爱心版、无障碍版将不再配备广告插件,尤其是支付操作不会有任何感应按钮,让各类特殊群体可以方便、安全地使用。
意味着Tik Tok老年版将和之前的青春版一样,是无广告版还是无广告版。
目前Tik Tok大部分广告不是强制性的,但洗脑就够了,很多广告都是嵌入视频内容,无法完全消除。
没有广告和消费,有一个养老的Tik Tok显然是不现实的。
记录
想想中老年微信朋友圈经常转发的内容,不用猜老版Tik Tok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短视频。
他们可能并不都热爱健康,但他们总会把它刷下来。
年轻人对Tik Tok算法没有抵抗力,但老年人可能没有,尤其是在这个全民沉浸在互联网的时代。
根据人民日报舆情数据中心与腾讯公司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超越.
ng>3 成中老年人每天上网超 3小时,近一成每天上网 6 小时以上。
网虫的年龄范围会不断扩大,主打娱乐的沉浸式软件用户也会不断扩大。
即使这样的大背景下,抖音这类APP依然产生了流量变现的焦虑,它并不满足于只当一个短视频平台,不断朝电商转型。
电商之于老年人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权健P2P那是没有赶上短视频风口,否则还能再卷上百亿。
抖音当然可以推出更为严格的内容监管策略、品控策略,但我们回过头来看某宝、某多,多年来始终没逃脱假货山寨的漩涡,抖音又有多少底气呢?
完全有理由怀疑老年版抖音只是一个单纯的引流通道,分享生活与社交只是包裹在外的漂亮糖纸,总有一天让你甜到哀伤。
不过在通往新流量池之前,抖音可能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让老年人都来使用新版本。
会刷抖音的老年人根本不需要独立版本就早已抖音沉迷,不会刷的需要从什么渠道知道这个版本呢?
它需要像滴滴一样进行年龄认证还是需要像青少年版一样单独设置密码?如果过度过滤内容又该怎么保证用户留存?
不进行严格过滤的兴趣推荐又怎么能保证不是下一个三无保健品天堂?
# 02 跟风设计老年版APP,一场毫不接地气的引流运动
根据首批公布的适老化无障碍改造网站名单,新闻媒体、社交通讯、交通出行及生活购物类APP在列最多。
有的是单独开发APP,有的则是设计单独小程序,估计更多的是在原本APP里面直接设置。
目前应用商店能够直接搜索到的大字版应用有百度大字版、酷狗大字版、今日头条大字版和UC大字版等,滴滴则是推出了老年版小程序。
为了有的放矢,本人特意将这些大字版都下载下来体验了一遍。
本以为会像微博国际版一样进入一个无广告的简洁世界,在将这些大字版APP浏览一遍后发现,无广告是不可能的,短视频是yyds。
(几个大字版 APP 的菜单栏)
除了显而易见的加大加粗字体和图标,这些大字版 APP
对中老年喜欢看视频、听有声作品(电台)的习惯把握十分到位。百度、酷狗等还开辟了广场舞专区,且置于醒目位置。
以百度大字版为例,页面首先出现的内容是短视频,区别于抖音的单列全屏沉浸式,大字版上的短视频为半沉浸式。新闻分栏上方的热搜榜占据了较大位置,电台区分为小说、相声、小品、评书和戏曲四大板块。
UC大字版加重了自己的社交和工具属性,可以快速获取专属表情包,制作相册、玩游戏甚至发“朋友圈”,只是不知道此朋友圈会否有侵权微信朋友圈的嫌疑。
UC大字版的表情包库更可谓是深谙中老年的审美偏好,看得出是用了心的,一般人都找不到这些表情包。
今日头条的菜单栏乍一看最简洁,只有看新闻、刷视频和赚金币三个选项。新闻区依然延续了所有大字版资讯的风格,配备“听文章”功能,只是一辗转视频区,单列沉浸式那股浓浓的抖音味就出来了。
签到赚金币的比重比其他几个大字版都要高,可以想见头条系大概是最迫切关注用户留存率的。
对比之下,倒是百度APP的青少年模式和抖音青少年模式实现了真正的简洁无广告。
从用户角度来考虑,只要把青少年版本的字体加大加粗,增加一些视听功能,基本就是老年版了。
这样听起来更简单,只是任何设计者都不会这么干,因为老年人消费力或许比不上年轻人,但肯定超过青少年。
出于保护目的,青少年版的用户画像其实非常单一。在青少年版的搜索引擎里搜索结果的过滤力度比较大,短视频推荐也主要集中于学习和知识。
老年人不同,这是一个虽然特殊却有市场潜力的消费群体。只要设计得当,以算法或特定推送机制培养用户行为相对容易。
换言之,网络上的老年人更好被锁定和服务。
这些大字版APP的推广情况不得而知,以华为应用商店为例,没有一个的下载量超过1亿。
结合老年人手机使用情况来看,即使是手机预装软件,预装的版本也不会是老年版。
除开大字需求,老年人真的需要一系列独立的老年版APP吗?
字体和显示大小手机本身可以设置(iPhone的情况稍微麻烦),不需要广告可以进入青少年模式,只是青少年模式可能会错过不少有趣的东西。
为了特定群体制定针对性的APP,听起来是个非常贴心的选择。
天下苦繁冗软件久矣,主流群体真的喜欢那些软件的设置吗?巨舰化的APP有太多功能对于年轻人而言也是用不着的。
夸克、微博国际版等软件的出圈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资本选择性失明,将人群划分为三六九等,灌输既定的信息,如今又打算瞄准老年人实施新一轮的耕作。
该简洁APP的不简洁,已经简洁的APP推广乏力(或者主观性地选择不推广),长此以往必将积累沉疴。
# 03 不是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干净简洁的页面
老年版或者其他无障碍版本诞生背后隐含着一种类似刻板印象的认知:只有边缘群体或特殊群体才会需要无障碍设计。
一如车站门口的滑坡,本是为轮椅人士设计,不过对于多数拖着沉重行李的旅客来说都是友好设计。
完全把普通人和特殊群体分开来的后果是既忽略了普通人的基础需求,也无法了解特殊群体的真正需求。
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特殊群体也不是永远都特殊,他们身处的世界和其他人都一样,没有道理要屈居在某个特别划定的圈子里。
正如残疾人并不希望被时刻当成残疾人对待一样,老年人也有资格看到主流群体的世界。
一位Google的无障碍设计师在知乎上公开反对任何app和网站单独推出老年版、盲人版、听障版、肢体障碍版等各种额外版本。
反对理由很值得我们思考。最基本的就是成本问题,独立版本需要特别维护,且很难被目标人群发现。
该设计师如此说:“无障碍的方向应当是融合,而不是进一步的隔绝。圈出来一群人、对他们说‘你们是和大家不一样的人、没法和别人用一样的东西,就给你们一个注定不会被公司重视的二等产品吧’,这不叫平等和尊重,哪怕你的初衷是好的。”(引自知乎设计师夏冰莹回答)
资本不太可能为了一个没有相当用户和变现效率的APP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加之政策背景驱使,多数设计已经成为应付之作。
一位视障用户表示,如某运营商网络的无障碍设计也只是在网站首页增加了一个内嵌的语音提示模块。
提示内容如“您已进入导航区1……按下Tab键浏览信息”,对这位视障用户来说,这种模块近乎无用,真正的刚需如及时处理图片验证码等问题,还是会概率性出现。
显然多数网站及APP并未把无障碍设计当成最优先级的任务,对真正的现实场景考虑不充分。
或者只是将人群分隔开来收割,这又完全违背了无障碍设计的初衷。短视的平台看不到无障碍设计对多数人的意义,顾此失彼,该用的人用不上,反而浪费时间和金钱。
事实上,年轻人可能更期待所谓的老年版。
工信部文件出台后,不少网友表示如果真的是一个无广告的版本,第一时间就卸载了原来的版本去用老年版。
这些期待老年版的用户依旧高估了资本的耐心,无广告几乎只可能存在于青少年版,但青少年版单薄的内容又无法吸引主流用户。
好的软件设计应该让每个人(无论是否为特殊群体)都可以有选择 ,这种选择可以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不应局限于主题、皮肤和字体大小等审美取向上。
理想的互联网世界,本来应当有更多选择,结果却多了更多圈层,这是悲哀的。
作者:风千语,编辑:春雨,微信公众号:银杏财经
本文由 @银杏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