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张小龙卸下了“包袱”,拼尽了全力,视频号有没有可能成为Tik Tok之外的短视频“世界屋脊”和Aauto faster?
张小龙在2020微信公开课上宣布的“短内容”终于来了。
昨天(1月21日),微信视频号正式开启内测,机构和个人均可申请“1分钟内用视频或9分钟内用图片”记录世界、分享生活。
,还可以自带微信官方账号和文章链接。同时,视频号也会有一个独立的入口,会出现在微信发现页面的二级菜单中。
微信视频号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开放内测,是因为今年春节期间,短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战场。阿塔托快手和Tik Tok之间的红包大战正在阿特里克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比之下,马虽然在朋友圈亲自站在平台上,但局限于用户自我传播而非走电视路线的微视,只能算是配角,无法改变腾讯在短视频大战中缺席的尴尬。
在Tik Tok和Aauto faster的红包大战中,平台是绝对的主角,用红包指挥棒精准引爆用户的狂欢。微信想放出一轮短视频红利,让被冷落的内容创作者真正感受到“过年”。
去年这个时候,微信7.0的视频动态上线不久就被媒体判了“死缓”。虽然张小龙提醒大家对1.0的视频动态要有耐心,但一年后他已经放弃了这个“视频日记”。入口太隐蔽,只在社交圈层可见,不支持转发扩散,意味着视频动态只是朋友圈里的一个失败补丁。
张小龙一直不愿意放弃短视频的UGC路线和平均主义,希望短视频能像照片一样,成为大家记录世界、分享生活、创造“个人设计”的工具。然而,Aauto Speeter和Tik Tok能够联合削减7亿天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用户分享的动机是让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朋友看到;
2.短视频是移动时代的电视,用户希望发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朋友的日常生活;
3.与照片相比,门槛高的短视频是更不平等的工具,这决定了大部分用户只能是观看者;
4.短视频表达离不开学习和模仿,记录生活也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视频号意味着张小龙已经部分放弃了短视频UGC路线。虽然视频号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正如他一再强调的微信官方账号不是为媒体准备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记录和创作就能被看到。申请内测,需要提供各个平台的粉丝数量、互动等数据,这意味着这不是普通人的事。
当然也要看视频号的分布逻辑。如果张小龙仍然坚持社交推荐而不是算法分发,那么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能会出现在对方的视野中,而被好友点赞转发的短视频会淹没信息流,这样视频号的分发效率会大大降低,很难帮助用户发现更大的世界。
张小龙不喜欢分发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这种固执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洁癖,更代表了价值观的选择——它更注重人性至上的推荐,而不是效率的分配。
但是,看一看社交推荐并不能挽救公众号的低分发效率,更碎片化、高频化的短内容需要更高的分发效率。
微信掌握了维度最丰富的用户画像。只要愿意做出更精准的算法推荐,之所以没有在信息流中应用,无非是张小龙的审慎坚持。如今,面对Tik Tok和Aauto faster的紧逼,面对逃离朋友圈拥抱短视频的年轻用户,张灿小龙是否坚持?
假设张小龙已经卸下“包袱”,拼尽全力
同时,数百万活跃的微信官方账号也将是视频号的后备军。他们会为了抢占新的“流量池”而迅速“短视频化”,但文字和短视频所要求的“技能点”却大相径庭,尤其是大部分个人号能否成功转化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微信官方账号不能直接将粉丝转移到视频账号,还需要从0开始积累粉丝,这可能意味着微信内容生态的大洗牌。
从用户角度来看,虽然Tik Tok和Aauto快手联手冲刺8亿天,但距离微信全国水平还有差距,仍有大量用户对目前短视频平台的娱乐性和低质量内容不屑一顾,这是Tik Tok和Aauto快手没有捕捉到的。
尽管Tik Tok的地位已经成为一部视频百科全书,但其强烈的娱乐属性仍然挥之不去。虽然Aauto Quicker已经摆脱了都市青年的标签,但草根氛围依然齐头并进。
相比之下,继承微信官方账号基因的视频号会有更强的媒体属性和信息属性,从而成为一些人眼中质量更高的短视频。
而且,就像微信官方账号给了无数小众内容创作者生存空间一样,相比Tik Tok和Aauto faster,视频号会有更丰富、更多样的内容生态,短视频也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视频号也将加速图文时代的过去和短视频时代的真正到来。当最后一批坚守微信公众号的“死忠读者”被视频号俘获时,图文时代最后的堡垒终将倒下。(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丨张远)
#摘自互联网,不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