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进邵武和平古镇的大门,就感叹太晚了!它被保存得如此完整和谐,如此简单自然,仿佛来自远古时代,时间停滞不前,让人感到失落,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和祖先的世界。
我深深地走了两三天,从一起走马观花,到一个人细细的看和尝,和平终于明朗了。不禁好奇,福建最美最古老的村庄是和平,文化最丰富的是和平,最正宗的是和平!
和平被称为“和平”,意思是平坦的地形和丰富的大米。古时候,邵武是闽北的咽喉,凡是发生战争,全闽的平藩都要守着。和平,位于邵南的十字路口,是古代邵武的交通枢纽,沟通闽西北和江西。当年进出福建的三关之一的蜀山“悲哀岭”就位于和平。
自唐末以来,和平百余姓在此定居兴盛,其中卫氏、黄氏、上官氏、蔡氏、李氏等二三十姓皆为名门望族。和平有很多名门望族,历代人物也很多。在福建、广东、台湾,甚至海外,很多姓氏都是由禾平传出来的。最著名的有江夏黄氏和平派开基祖黄桥,上官氏开基祖上官玥,其后裔遍布八闽及海外。和平是客家的重要发祥地。如今,小和平还有181个姓氏,就是最好的证据。
在和平史上,它尤其以鼎盛时期而闻名。据明嘉靖《邵武府志》:“天下若最盛,必称少阳逸夫!”而邵阳科迪的繁荣却是太平无事。自以士为士以来,太平产生了2位宰相、6位大臣、137位学者,因此太平有“中国学者之乡”的美誉。
宋代以来,科第最繁华的和平书院逐渐成为地方学校,吸引了大批名人来书院讲学。例如,一代著名的儒家学者朱、都曾在这里讲学。据说现存书院的名字是朱题写的。当然,少武乡的先贤李纲、严羽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与和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和平写作的风格蓬勃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比如宋代大理的程黄同、司农卿的黄慎、龙图阁二品大员上官、宋代著名的碑刻家、书法家黄、元代国史编辑家、文学家黄清劳、明代著名画家上官伯达、武唐门开山祖师、太极宗师张三丰等都出自和平书院。和平书院是闽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韶南人才的摇篮。漫步在和平古街与古巷之间,可以深深感受到,书香脉络依旧卡在村民的衣袖之间。
和平是邵武历史上第一个古镇。说起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和古街,令人叹为观止。你不得不承认,和平真的是中国罕见的城堡式村落,是中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之一。和平古镇不乏巨宅和精美神奇的建筑。城堡内部,用绿色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小巷纵横交错,光滑的石板上写满了古镇的繁华与沧桑。
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有城堡、城楼、县衙,有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的聚奎塔,有寺庙、祠堂、义仓,还有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300多座。其中有建筑技艺精湛、雕刻精美、外观宏伟的“大夫第”5座。保存下来的古街长达600多米,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大街两侧近百条小巷蜿蜒于高墙之间,古色古香,幽深幽静,同时又蕴含着活力。
和平来自唐朝,年代久远,令人惊叹。几千年来,它已经固化在这条小街小巷里。在这砖瓦之中,有多少荣耀
过去的辉煌已经褪去,渐行渐远,而现在的宁静却变得孤独,甚至寂寞。古镇里的三天两夜,虽然是周末,但并不热闹喧闹,小巷里游客也很少。我感受到的是安静安静,简单舒适。虽然我发自内心地爱着它,但我仍然隐隐约约地担心着它,担心着它的明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