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星火短视频赚钱app下载 星火短视频app

  

  今年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很多省份都增加了公务员的招聘岗位,公考也如火如荼。记者深入到公考培训机构,发现目前流行的公考培训背后隐藏着相当多的坑。   

  

  1   

  

  玩噱头、赌概率,“不过退款”稳赚不赔   

  

  近年来,以“国考”“省考”为代表的公务员考试保持了较高的招录比例。努力准备公考,但还是大概率落榜,于是很多考生寻求“上岸”的确定性。针对这一需求,部分公考培训机构适时推出了“协议担保”、“不退费”等担保协议。   

  

  “考不上,可以收回学习费用,相当于买了保险。”一位公考考生表示,公考培训班主要分为协议班和非协议班,协议班是约定“协议保证”和“不退费”的。如果考生考试不及格,公考培训机构会根据协议条款全额退款,或者扣除部分学杂费,以弥补考生的损失。   

  

  在很多考生眼里,即使约定班的学费比非约定班高很多,他们也认为约定班“更划算”。来自2,1,的9岁毕业生刘浩去年参加了东部城市一所公共机构的考试。他毫不犹豫地申请了一个标价1万多3,的“封闭式面试班”,最终被录用。“花钱买个安心就行了。”刘浩说。   

  

  一些公务员培训机构抓住考生“想赢怕输”的心理,顺势抛出“高价合理”的论调,将协议班的学费标得离谱。南昌井冈山大道华工教育价格表显示,“星火封闭笔试班”18800元,“星火笔面协议班”4.98万元,“星火笔面高端协议班”9.98万元。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98万元和9.98万元的班会签订了“不退”协议。4.98万元班的考生未能上榜后将获得31万元的退款,9.98万元班的考生将享受全额退款。   

  

  “高价培训”就像“赌博”一样“合理”吗?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高价协议类看似在为考生“捂底”,实则是一场没有损失的“概率游戏”。培训机构依靠设置退费比例来保证成本;靠赌博通过率获得全额高额学费;通过提前占用学生资金的利息来增加利润——每种模式都可以赚钱,但这是赚多和赚少的区别。   

  

  采访中,有同学告诉记者,约定好的课时退费不容易,要经过各种“关卡”——退费申请复杂,受理申请后的审核拖延,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刁难,退费就像“剥了皮”。   

  

  今年7月中旬,中公教育因学生频繁投诉退费难,陷入“退费风波”,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点名。   

  

  2   

  

  欺诈营销坑你没商量   

  

  记者发现,公考培训市场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全职培训师的月收入一般在11万元到3, 1万元不等,兼职培训师一天几千元。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很多公考培训机构“跟你没商量”。   

  

  -宣传坑。在微信官方账号微信“江西公考在线”上,一家培训机构自称“以高达85%的通过率领跑当地公考”。业内人士指出,1,公考笔试自然通过率不到0%,3.面试自然通过率超过0%,两者叠加之下,只有3%考生才能“上岸”,所谓85%通过率根本不可能。   

  

  酒吧   

  

  “拉3's 0个朋友进群,两天内不用出群就能拿到补充教材;把宣传文案发到朋友圈或QQ空间,10赞收藏即可获得礼物……”为了抢占更多资源,很多培训机构还会利用学生上线来“拉人头”,提高市场认知度。   

  

  协议坑。准备参加今年“省考”的司前,两个月前在一家培训机构选了一个4.8万元的协议班。她以为培训班“贵”,结果被骗了。   

  

  “据说是小班,结果300多人坐在一个大教室里。”司前说,“直到课后我才知道,不管价格是多少,我申请的课程实际上是一起上课的。”在坚持30多天后,司前决定退课,但合同协议中没有退课条款。经过多方努力,司前要求退款4万元,剩余的8000元被组织以“损失课时费”为由扣除。   

  

  向律师提供记者公考机构的同意书。律师表示,协议条款更多谈的是培训机构的权利,对于退款的限制更多,因为是格式合同,考生根本没有协商的余地。   

  

  -老师的坑。“我报考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在1,2还有9年。我通过了笔试,但没有通过面试。很快我就接到了一个培训机构的电话,说邀请我去当讲师。”去年大学毕业的唐芬说。   

  

  赵洁刚刚辞去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讲师职务。她说,她所在的培训机构有近一半的成员在公考失败后,立即转为培训教师。   

  

  记者发现,部分培训机构对师资有一定要求。   

但不少小型培训机构直接从公务员考试落榜学员中选人做培训讲师。

  

“在有些培训机构,你只要表达流利,能够对着答案讲题就可以上岗。”一名在职培训讲师说。

  

为了减少成本,不少培训机构极少聘用全职培训老师,只是在备考期才请兼职老师来凑数,而这些兼职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往往缺乏责任感。

  

3

  

难维权、作用微,公考培训待降虚火

  

针对公考培训的市场乱象,记者采访了多个部门,得到的答案都很“简洁”。

  

对于师资问题,人社部门表示,公务员培训并非技能培训,目前对培训机构的师资没有硬性要求,更无公务员培训师职称之说;就价格问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培训机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高低管不了”,只有“不明码标价”“不履行承诺”等行为才会管。

  

实际上,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无行业协会和相关法规监管,且对从业人员无准入门槛限制,公考培训行业虽乱象丛生,考生却很难维权。

  

“培训机构之所以敢漫天要价,正是因为抓住了考生求快求稳的心理。”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玉杰说,平时知识基础弱、学习能力不够的考生,很难通过突击培训实现“翻盘”。

  

江西省委组织部一位担任过公务员面试官的干部认为,在面试中,考生的问题把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的。有的培训班会教考生一些所谓“套路”“诀窍”,“而这对考生并非有利”。

  

多方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应及时清查和规范公考培训市场,打击虚假宣传,加强价格行为监管,让公考培训回归理性。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