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上次我提到猴嫂到了北京,住在她儿子订的酒店。她离她想学习的地方很近,走了十分钟。
到北京的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整天无处可去写稿子。
从早到晚写了8000多字,晚上都晕。
第三天,我去了学习训练营的大楼,一些学生到了。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东北、成都、武汉、广州等城市。
我年纪最大,没有任何作品。
北京也有一些专门从事影视的年轻人。几个同学写了几部影视作品,来这里深造提高。
此时,我真的很感谢这次训练营的组织者秦先生。无论如何,我的资质都达不到参加这个有限训练营的要求。
也许是我的年龄和这种学习的热情打动了秦老师,学费也是到了之后才交的。
那天,课程安排得很紧。班上有三个编剧,都很年轻。
第一个班是电视剧《欢乐颂》的编剧袁。她畅所欲言。从她的讲解中,大家了解了很多影视制作的幕后花絮。
第二位讲课的老师是儿童影视女编剧潘女士。这位美丽的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生动地诠释了故事的形成方法。
第三位是英俊的男老师柴先生,他是大学的专业教授。他问每个学生一个描述词,然后把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故事中人物的特征就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这些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听了真的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很后悔在学校没有系统的学习,也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年纪还有勇气学习。
中午,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聊天,自我介绍。同学们很好奇,知道我是从加拿大回来的,还特意参加了这个班。他们还鼓励我为我提供各种关于学习和写作的新闻。
我的一个同学,王,是一个成熟的电影导演。他给了我一个在加拿大导演了一大群影视的组长。回到加拿大后,我加了组长老师的微信,从她的群里,我加了陈秋萍,一个真正教编剧课的老师。
这次学习经历给了我很长的见识。课后,老师们评论了每个学生的作品,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我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胡乱做了个提纲,真的很蠢。我不知道一个故事的大纲是什么,一个句子的大纲是什么。具体规格是什么?
我写了留学生主题,在起点文学发表了8万字左右。2016年夏天心血来潮写的,没有完成未竟的事业。
原因是猴哥在家装后受伤住院,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耐力。
当时有老师看了之后说留学生不吃香,没人愿意投。不久之后又播出了两部海外题材的电视剧,效果非常好。
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我为自己写的东西感到羞愧,也为看到这两部剧播出感到羞愧。
还得学习。
我习惯了自由散漫,不喜欢克制,也不喜欢长大。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发誓每天都要待在酒店里,专心写点东西,把没写完的小说写完。
结果第二天下课我就待不下去了。我觉得回中国整天呆在房间里太没出息了,就出去逛了逛。
还有,上完自习课,我称了一下体重,学了几斤两斤。在这个年纪,我以为自己有爱好,也没有坚持什么都能写。
然后我遇到了在北京多伦多一起上过英语课的同学。她是一名归国留学生,我和她一起爬了慕田峪长城。两天后,我坐高铁去了济南小佐的父母家。
10天后,我回到多伦多的家,和多伦多的编剧老师一起参加了陈秋萍老师的网络编剧课程。
陈老师的网上课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学生,其中
和陈老师一起学习后,在课堂上的微信群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写作和生活中的困惑。
陈老师善良大方,耐心对待学生参差不齐的写作水平。对我来说,对自己的年龄和教育背景没有信心,多次得到陈老师的鼓励、帮助和指导。
我钦佩的不仅仅是老师的敬业精神,还有陈灿先生在两年的讲课中感受到的对全民的同情。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故事,大多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温暖动人。
在这两年的学习中,学习多少知识似乎不是很重要。一方面,学习写作是一种爱好,另一方面,对生活中的失望关注较少。
许多老师都有兴趣解释他们在他的编剧作品中听到和看到的东西。这些生动的例子比死板的教程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有一次,我和猴子去客户家看作品,边走边在网上听直播课。在那期节目中,陈先生谈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地方电视台已经失去了以前的风光,有些已经关闭,因为它们被网络直播所取代和影响。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网络直播”这个新名词。
2019年5月,我和猴哥回到大连。
当时,陈先生和他的团队正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海边度假胜地赶着写电视剧本。
陈老师在她的讲座中提到班上的一个同学去看他们。
我很好奇,想看看老师在写剧本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大连离葫芦岛也很近,所以我给陈老师发了一条信息。
陈老师居然同意了。
那次旅行真的感动了我,改变了我很多。我不仅遇到了陈小姐,还遇到了小罗小姐。
巧合的是,小罗先生也是北京最后一个班的同学。
小罗老师是陈老师的学生也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年轻,热血,从他写的和微信转发的文章里,能感受到知识分子的那份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那次去见陈老师和小罗老师真的收获太大了,第一次知道今日头条。
同时小罗老师还邀请我写写移民后的生活经历。
回到大连后,一个午后我坐在大连开发区红梅小区的一间面包店里,一杯咖啡,用手机花了三个多小时,打出了第一篇稿子,发给了小罗老师,他编辑配图后发到了今日头条上。【今日头条:幕后罗记姐在多伦多】
文章发出后阅读量还行,我的大白话叙述也得到小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后断断续续地又写了几篇。
后来我回到多伦多,正是五月末猴哥园艺活多,每天和他出去干活时间挺紧的,国内那边小罗老师他们的剧本任务也很紧,他自己的连载文章也停下,所以这一段就撂下了。
后来就是边听陈老师的网课,边琢磨怎样拍视频。
刚开始什么是剪辑都不知道,抓耳挠腮想不出哪些视频是怎么把一个个镜头连接在一起的。
后来尝试学习,我儿子小猴还帮我在网上买了一个课程。
因为不懂,看了多遍也是云里雾里的。
这样拖拖拉拉很久也没剪出一个视频来。
人有时也得逼自己一下。
那时候猴哥伤后抑郁整日闷闷不乐,加上那年的十月份陈老师要来多伦多参加一个电影论坛。
眼见陈老师网络学习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学有所成,写出了作品,有的还拿了奖。
我什么成绩也没有,有点无颜见老师的感觉。
就是这么一着急,自己琢磨来琢磨去的,鼓捣出了视频,先是发在了油管上,也不会配标题,也没有播放量。
后来到了年底十二月份,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开通了西瓜视频,坚持每日更新。
真的没想到西瓜视频的网友们很喜欢猴哥我两制作粗糙的视频,说很真实,的确是没加工过,就是日常的生活。
感谢网友们的热心鼓励和支持,在头条上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这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能把自己的半生和经历的时代,在这半个世纪多发生的变化用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出来,本身就挺欣慰和幸福的。
好了,这就是猴哥我两拍视频和发视频的经过。再次感谢网友们对猴哥我两的热爱,由衷的感谢
最后我想对想做短视频的中老年朋友们说,想到了,就去拍,不去管其他的,也不怕别人咋看,自己参与了,想表达就动起手来。
猴哥我两人文化学历加一起不到十一年,都能做起来,兄弟姐妹们任何一个人都比我们有知识。
你们都行,动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