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辩论结束时,他们会突然意识到数学不是一个明确的标准答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正确答案,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数学素养。
阅读“数学文化必须‘放入文化’”,本文由张教授于2007年发表。虽然十几年过去了,这篇文章还是值得思考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文化,按照于丹的说法,“文化是流动的、生长的形式,重要的是‘把它变成文化’,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数学文化不就是这样吗?数学是人类创造的,必然要打上社会的烙印。数学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形式化的数学背后,有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有简单朴实的思维方法,甚至还有发人深省的人生故事。你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的思维过程,简单朴实的思维方法,发人深省的人生故事?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和简单朴实的思维方法可能会有所体现,但很少有发人深省的生活故事。可能我们还是觉得生活故事更多的是语文的任务,发人深省的课程,数学课程不涉及。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仔细想一想,发人深省的人生故事,比如老一辈数学家华、苏的故事,会对来世的学生有所启发,那么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难道没有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吗?
“我们应该讲课和读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我们不仅要实践,还要多读书,不仅包括教育理念,还包括数学、科学和人文。张教授说:“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和课堂模式,才能成为名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这是一个神话。世界公认的中学数学教育名师,哪一位不是数学知识渊博、科学知识广博的学者?”这让我想起了华应龙先生。每次听他的课,我都会印象深刻。他的数学课总是充满诗意和艺术气息,总是有文化气息。
除此之外,这份随机收集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地方,将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读这本书,还能感受到张教授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宽广的知识视野,如《从北洋水师的失利思考应试教育的危害》《道德经与自然数》《清代考据文化对近代数学教育的影响》等。我想这是我应该向张教授学习的。
最后,我引用张教授的话与大家分享:“认真读一些书,把实际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大概不是多余的”。
024善用数学文化优化智慧数学课堂育人方式。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
26数学中的美――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