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最火的情感短视频 情感视频素材网站

  

  最近被一个直播圈的朋友拉去做了一个“旷日持久”的修脚(正规的)。   

  

  不得不说,技术员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房间里的电视节目真的很折磨人。   

  

  节目的形式是几对情侣或恋人轮流上台讲述他们略显不幸的爱情故事,让人捧腹大笑的荒诞往往隐藏在悲剧背景中。   

  

  比如你女朋友出轨24次,她该不该原谅?55岁的大叔看不起50岁的追求者,想在90后找到真爱.   

  

  每个故事结束后,几位嘉宾会对其进行点评或现场调解。   

  

     

  

  而且这个环节的价值输出相当前卫,完全打破了中国人“宁可拆十座庙,也不嫁一座”的传统思维惯性,一个群体打鸳鸯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节目至少已经播出10年了。是的,在我坠入爱河之前,电视机教会了我爱是危险的。   

  

  只是没想到,这种古老的形式,非但没有被时代抛弃,反而在短视频和直播渠道的加持下,在今天变得越来越火热。   

  

  最近一年,电商和主播经济公司开始疯狂签约情感主播,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很强。   

  

  100万粉丝的情感主播三个小时的专场带货,销量可以超过200万,几乎达到头部水平。   

  

  很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是最好的商业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是短暂的,但它们可以在玩了10多年的老套路后变红。   

  

  是的,我决定花几个晚上研究视频软件中的情感主播在讲述什么故事。谁在为这些故事买单?   

  

  01   

  

  说实话,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入门体验。在某视频软件中输入“情感主播”的几个关键词后,一些至少有十八层美颜滤镜的男女主播会立即弹出屏幕。   

  

     

  

  毫不奇怪,他们很有可能会破口大骂。   

  

  骂得越多,屏幕上出现的红色警示就越多,代表着粉丝的“关心”和“爱护”。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建设,你会100%被这种情况吓到。   

  

  情感主播在晚上8点左右出没,一些会说话的特别主播会播到深夜。   

  

  其中粉丝水平接近百万的主播刷的太多了,随意进入一个直播间很常见,在线用户数超过千。   

  

  1000人看一个陌生人骂人,这可能是一些观众留下来的原因。   

  

  是的,有一次在客厅,我完整地读了一个故事:   

  

  关于一对年轻夫妻离婚,前婆婆还是不依不饶,媳妇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才打电话给主播投诉,于是一大家子就分手了。   

  

  本来大家还是很同情这个家庭的,故事的转折点就发生在主播拨通了前儿媳的电话之后。女孩听了前婆婆的抱怨后,郎才女貌,抛出了因为没生儿子而被婆婆和老公拒绝的理由。   

  

  从那一刻起,整个直播间的气氛都变了,主播几乎不需要酝酿情绪,一秒钟就切换到了愤怒模式,开启了责骂!下面的评论跟随着同一个敌人,直到前婆婆被批评并当场道歉。   

  

  然而反转又发生了,媳妇原谅了婆婆,当场决定再婚。评论很快转向另一个极端,有很多祝福。当故事结束,鲜花散落在这里时,主播开始以拯救地球的满足感接下一个粉丝的电话。   

  

  这波操作让我想起了20年前上海流行的一个广播节目,叫《相伴到黎明》。   

  

  主持人“电台怒汉”,用他全心全意的愤怒,骂了想当明星的女生,骂了不同年龄的情侣,骂了徘徊在出轨边缘的男人.半夜听着很爽。   

  

     

  

  然后,这个模式被搬到了屏幕上,成为了开头提到的情绪调节程序。观众不仅可以听故事,还可以看到故事中的当事人,就像站在街上看一场骂战一样,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热爱加入乐趣的天性。   

  

  如今的情感直播只在更小更私密的网络空间呈现故事,核心意见领袖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大家愿意吃的其实是那碗隔夜的老鸡汤。   

  

  02   

  

  大多数情感直播的本质是基层心理咨询和冲突调解。中国传统人讲究“藏污纳垢”。当家里有矛盾时,他们宁愿告诉陌生人,也不愿让亲近的人知道。这为情感主播持续走红创造了条件。   

  

  此外,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甚至连“我的女朋友成了我的三姨”这样的相声段子都能在真实故事中找到对比,极大地丰富了情感主播的内容素材。   

  

  最近某视频软件发布了《“卖惨带货、演戏炒作”违规行为处罚公示》的副本,做了一个隐形的故事制作链面。   

  

  根据公告,   

近30天内,平台共处理相关违规直播间446个,封禁违规账号33个,其中包含10个粉丝超百万主播。情感主播生产故事,似乎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Yeah综合了多位业内人士的揭秘,发现在一些主播的背面,果真还有一群“演员”在待命。

  

主播设计并提供剧本,以一定费用雇佣草根演员,配合演出一场家庭闹剧。而故事情节的走向,也取决于情感主播的人设定位――有些主播以温情、感性自居,哪怕前面吵到不可开交,结局总是破镜重圆。

  

  

而当这种设计被用到带货领域,流量就转变成了效益。有的主播擅长利用同情心带货,卖个大米也要和公益扯上关系。“这个孩子学费都交不起了,让我们伸出援手,帮帮他吧。”

  

也有的主播把愤怒人设贯彻到底,连供应厂商都骂。“骂”到对方不得不降价,这个“为粉丝让利,不惜得罪厂商老板“的局便做成了。

  

目前视频软件上,每10个有一定粉丝规模的情感主播,至少8个在带货。

  

受众从过去愿意消费时间,到现在愿意消费金钱,那些别人家鸡毛蒜皮的狗血故事,已经实实在在转化成生产力了。

  

03

  

那么,观众真的相信直播间里的故事吗?不能否认,一部分粉丝对直播间里发生的情形深信不疑,甚至会紧跟故事当事人和主播的情绪,或悲或喜。

  

但依然有相当比例的人,会始终清醒地秉持自己看客的身份。“假的,一看就是演出来的。”类似的评论在直播间里毫不新鲜。

  

这实在是因为直播间里的故事越来越光怪陆离,演员的演技又差强人意。

  

Yeah刷到过一场直播,讲的是一个80岁老太太和60岁老头再婚的情爱纠葛。当听到老头提出再生个孩子的希望时,我整个人差点笑昏古七。

  

  

直到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年纪是大了点,但这也是爱情啊。”Yeah突然放下了对真与假的执念。

  

小孩子才问真假,大人只在意他们想要在意的。

  

很多场直播中,Yeah都发现了一些自顾自分享自己故事的人。直播间的当事人遭遇家暴,评论里一定也有人在用大段文字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伤痛。当事人遭遇分手,一定还会有更惨烈的分手现场在评论区里等着。

  

结合那些评论的语言风格和所惯用的表情包,大概率判断这是一些饱受生活和爱情“毒打”的中年人。直播间,是他们的树洞。

  

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分享自己不堪的过往,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和直播间里的故事当事人产生某种共情――即便这些故事不真实,但它足够苦,苦到可以让人在比较之中收获一丝宽慰。

  

  

Yeah还发现,情感类直播间堪称“正能量”集散地。几乎很少有不负责任的恶意重伤,每个人都在试图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抑或反思自己的问题。实在没有观点,他们会选择夸赞主播,或者直接打赏。

  

曾刷到一个主播分享自己对于爱情的感悟:为什么女人总爱胡思乱想,有一二三点原因。这些原因无外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甚至还能读出几分儒家女性观的味道,却偏偏疗愈了许多“明明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粉丝。

  

有男性评论:我老婆就是这样,可惜我常常压不住火气。

  

有女性评论:我已经尽力熬过来了,往后余生要好好爱自己。

  

群体认同在一个小小的直播间里萌发,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群可能犯过错,失败过,却渴望获得更多方法,从而经营好亲密关系的乐观者。

  

栏目主编:周楠 文字编辑:杜晨薇

  

来源:作者:Du 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