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底层逻辑和本质区别 底层商业逻辑

  

  导读   

  

  最近,“共同富裕”这个词突然流行起来,就像喷泉一样流进我们的心里。那么共同富裕对社会意味着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1、 商业有两种价值观:   

  

  第一,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客户还不能理解真相和价值的时候,就被云雾包围,然后抓住他的头脑,操纵他们的行为。   

  

  第二,尽量做到信息对称,反复教育客户,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和背后的价值,那么他肯定会选择你,追随你。   

  

  第一个需要强大的包装能力和强大的销售能力,然后阻止客户提升认知,让他们保持一个巨婴的状态。   

  

  第二个是,打铁还需硬。首先你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然后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客户成长。   

  

  第一种是牵一手就走,迅速发大财;这是一个快速的开始。   

  

  第二,是长期主义和延迟满足。这种价值符合“共同富裕”的价值。   

  

  然而,如今99%的商家都选择了第一价值,即利用人性的弱点,加上认知的不对称性,来获取利润。他们只想赚快钱,拿一把就走.   

  

     

  

  2、 同样的逻辑,人与人也有两种关系:   

  

  第一,强势方(高价值方)利用弱势方的无知来控制他,让弱势方永远处于弱势状态,这样就可以一直控制对方,从而获得压制性的权力。   

  

  第二,强势方帮助弱势方提升认知和能力,帮助弱势方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给予强势方感恩,甚至反哺对方,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第一种关系,可以短利不断压榨别人。这就是压迫剥削的逻辑,这就是盗匪。   

  

  第二种关系可以长期共存,帮助世界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结构。这是符合“共同富裕”的社会关系。   

  

  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选择第一种方式。他们利用不良信息或不良认知收割弱势群体。很多所谓的导师和大师都用这种方法。他们不断为弱势群体创造各种新概念买单,利用弱势群体的无知打着快速成功的旗号牟利。   

  

  有一天,当你出去玩的时候,你必须偿还。利用大众的无知来赚钱,当大众的情绪被挤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像洪水猛兽,将这些坚强的人挡在后面。   

  

  从谎言/套路/夸张/谎言中获利的人,总有一天会被同样的理由反驳。   

  

  佛教说:因果不可改,因缘大于因果。不管一个人有多能干,他或她的结局在最初的时刻就已经注定了。   

  

  当3、商家(强势方)选择利用认知不对称赚钱时,他们会千方百计阻碍大众心智的提升,试图让自己保持巨婴状态。   

  

  大众心智越不成熟,越容易情绪化。因此,不断在群众中制造各种“情绪”,刺激群众消费,是一种粗暴的赚钱方式。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曾在《非理性繁荣》中说过这样一个道理:   

  

  最容易驱动市场的往往是“情绪”,而不是价值。因为群众是非理性的,在群众中制造互相感染的情绪,会使市场迅速繁荣。   

  

  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焦虑和迷茫。我们的生活越焦虑/孤独,就越需要买买买来缓解焦虑。   

  

     

  

  很多商家抓住人们的心理特点,赋予商品“各种归属感和标签”,这比用某款吹风机要好,即使进入了上流社会;使用某个品牌的剃须刀,你会进入中产阶级.   

  

  也有人说:我们之所以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消费领域,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虚是孤独的。我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在买买买的时候欺骗自己或者得意忘形,沉迷于娱乐,傻乐,甚至喝醉。"   

  

  因此,商家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我们越焦虑,就越劝我们用消费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面对现实,我们选择了贫穷的生活,投身于娱乐和消费主义的怀抱,所以各方都很开心,企业也更容易赚钱。   

  

  然而,所有非理性的繁荣都是虚假的繁荣。   

  

  4、 商家(强者)的三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走向。   

  

  因为企业实际上是负责教育所有生物的,他们需要通过产品、作品和服务来引领公众进步,提升公众的认知和心智。   

  

  当大量商家不再以提升大众心智为己任,而是不断利用大众的愚蠢(人性的弱点)作为牟利的工具时,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   

  

  确定需求水平,是因为大众的心智还没有得到提升,就被商家越来越傻乎乎地利用,就像一具死尸,整个社会越来越没有生气,消费必然越来越弱,商品和服务就不能不流通,尤其是高端产品和高水平服务。   

无从谈起。

  

大家想想看,如果大家干的都是捞一把就走的生意,最后结果一定是大家都没得玩。因为社会就像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如果船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奄奄一息了,剩下为数不多的精明商家们,无论多有钱,也玩不动这艘大船。

  

  

商家要想获取有长远的利益,必须不断的提高大众的认知水平,不断的反哺大众,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进而促进商业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互利中获取长足发展,然后走向共同富裕。

  

如果商家始终采用第一种价值观,干的都是捞一把就走的生意,那么整个社会的文明升级就无从谈起。

  

如今赚钱越来越难了,其实这才是商家们反思的好时候,然而最让人痛心的是,大部分商家宁可把精力都花在寻找新的捷径上,也不愿意花在提升消费者(大众)的品味和层次上,它们试图一直把消费者(大众)当成傻子。

  

结果就是大家互相祸害,人人都给这个大染缸添油加醋。

  

其实越是这样,大家越赚不到钱,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上帝为什么惩罚渔夫一直捕不到鱼?因为只有让他们彻底捕不到鱼的时候,他们才会退而结网。

  

倡导“共同富裕”的背后,其实就是必须把商家从第一种价值观引向第二种价值观。唯有这样,才能将社会的整体水平抬升一个台阶,这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