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满城飞舞的鲜花
随着COP15的脚步越来越近,
大象,绿孔雀,云南金丝猴。
花天使
已经“走上”昆明的街头。
成为红色打卡。
有多热?
微博李
春城晚报微博主持的几个话题。
#昆明迎接COP15的氛围浓厚#
#花,春城,一切都好#
#昆明100个立体花坛的详细位置在这里#
筛选昆明的热搜榜。
变成新的“网络名人”。
市民聚在一起拍照打卡。
花中仙子。
从清澈的水中提起水滴。
春城晚报-开屏记者龙摄。
春城晚报-开题记者高伟社。
云南日报记者郑阳摄
天真的熊猫,追逐蝴蝶玩耍的孩子。
绿孔雀静立,梅花春香。
世间万物。
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滴水上。
云南日报记者郑阳摄
云南日报记者郑阳摄
手里拿着“花仙子”。
“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会议召开。
象征着活力。
自然与和谐,美好的明天。
云南日报记者郑阳摄
云南日报记者郑阳摄
开60公里。
只是想用它拍张照。
10月1日起,不少市民不愿错过在烈日下与“花仙子”和“花孔雀”合影的机会,将两组三层楼外的花坛团团围住。
10月2日下午3点,看《花仙子》的队伍已经到了林纾街的拐角处。现场安保人员用隔离带将市民与花坛隔开,引导市民有序参观。“鲍晓说班里的孩子都看过‘花仙子’,她也会来看的。”周琳抱着6岁的女儿,耐心地排队等候。小女孩穿着粉色公主裙,一定要和“花仙子”合影。
为了打卡,周琳和丈夫驱车60多公里从晋宁出发。“昆明的100组花坛,大部分都是我们路过的时候看到的,都要漂亮。看着家乡的美景,自豪感油然而生。”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kkssMQIy8jli6' alt='火火火!驱车60公里只为与“她”合影!昆明“网红姑娘”身世大揭秘' />“花仙子”刷屏
这“姑娘”是怎么诞生的?
“花仙子”亮相后
大家纷纷打卡拍照的同时
对“花仙子”造型为何如此逼真?
应用了哪些植物材料?
后期如何养护等充满好奇
关于“花仙子”的
奥秘来了
↓↓
设计理念
「共生共融
」花坛主体高7.5米,长18.4米,在本次立体花坛大赛中,是A类作品,也就是体量最大的参赛作品。结构设计方案深化时,设计团队颠覆了传统立体花坛的工艺方法,采用了3D建模打印以及数字化软件设计等方式,把复杂的三维雕塑通过数据提取进行模块化加工,也就是使用了“俄罗斯方块”式组装方法,用工业手法造型人物,这是这次工艺上比较大的突破。整个花坛分为(90)个模块,整个头部分为15个组合单元,花朵19朵,叶子45片,耳环2个,底座9片。花坛内部采用自动控制浇灌技术,使植物持续生长。模块化拼装大大缩短了现场作业时间,如此大体量的立体花坛现场作业时间不到4天,因此也被市民称为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龙宇丹 摄
头顶花环:花仙子头上花环23朵,以昆明市花山茶花、市树玉兰花、高山花卉绿绒蒿为原型,展现云南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特别是黄色长寿花均匀插制出来的亮色效果,格外抢眼。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项链:以云南产业优势的特色植物多肉为主,多肉完美地呈现了独特的首饰质感,感觉颗颗宝石镶嵌其中。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耳环:同样采用云南产业优势的特色植物空气凤梨――老人须和小精灵,飘逸的植物特性形成如水母般轻盈飘逸的首饰效果,随风摇曳,也因此成为了游客最热的话题之一。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眼睛:用绿草造型眉毛、半柱花做睫毛、胭脂云为泪腺,花仙子的美妆成为了另一热门话题。眉形自然,眼中有光,衬托着温婉的面庞,花仙子在阳光的沐浴下,给人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指甲:采用鲜活的苔藓用粘贴的方式,展现植物生态细腻的效果,呈现时间的印迹。
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 摄
用美好打动每个人
大家也欣喜地发现
“花仙子”360度多面观的
视觉效果冲击力简直太震撼
“花仙子”不仅仅是一座立体花坛
她更是一座有生命的雕塑
是时间的艺术
她的眼睫毛、皮肤不断生长
神态也会随之变化
从清新绿色变成繁花似锦
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都在传达着生命的意义!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8099999、昆明信息港、掌上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