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提到“山楂树”?时,你会想到什么
是周冬雨和窦骁主演的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吗?还是2004年上映的电影《 《山楂树》 》?还是西瓜视频的热播剧 《远方的山楂树》 ?
在瓜妹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月亮代表乡愁,红豆代表相思一样,“山楂树”是上世纪6、70年代的形象,是那一代人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呢?从苏联民歌《 《山楂树》 .》开始
悠扬凄美,带有浓厚的乌拉尔风格。
它以一种浪漫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女孩被两个优秀的年轻人所爱,难以抉择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它和其他歌曲一起传入中国,立即被广泛传唱,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成为当时的“流行金曲”。但随着1955年至1979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这些年轻人成为了“知青”,“山楂树”也被纳入知青群体。
但是,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对这首歌的处理也是不同的:
《山楂树之恋》,第三个孩子和他的工友们大声唱着《 《山楂树》 》。
在 《远方的山楂树》 ,这首歌是故事的一个重要线索:故事开始时,女主角蒋心彤因为唱了一首 《山楂树》 .在黑暗的荒野中被“追赶”
——其实从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后期, 《山楂树》 都是“禁歌”,只能偷偷唱。如果你像第三个孩子一样唱歌,你会被带走并关起来。
相比较而言,这种真实大胆的剧情安排让瓜妹很好奇以后会发生什么。
往下看,发现 《远方的山楂树》 简直就是70年代的“还神”:瓜妹曾经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故事里听到的一切都出现在这里。
#衣服
穿衣很简单,很简单。在以军绿色、紫蓝色为主色调的基础上,进入70年代后,出现了更为丰富的色彩,如碎花、赭石、紫红色等,以及“的确良”、灯芯绒等新材料。
即使是富家女也要穿打补丁的裤子。
解放鞋,因为柔软耐用,几十年后仍用于学生军训。
亚克力框架眼镜,近几年又流行起来了,时尚真的是一个圈。
#食物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食物是用粮票购买的。至于流通中的货币,3元已经是“巨款”了。
/>即便是已经进入了物质相对丰富起来了的70年代,偶尔能吃到大米、精面,但仍然会以苞米面大饼子为常见的主食
鸡蛋、咸鸭蛋,那都是稀罕物,吃一顿简直是幸福感爆棚的
就更不要说巧克力、大铁罐曲奇饼了,都得算是「奢侈品」。在剧中是只有出身「红色资本家」家庭的大小姐才能拥有的
# 用
没有化妆品的年代,女孩子们常用的是雪花膏、肥皂
每天的日常是下地劳动,做饭算是最轻快的活计
犁地、劈柴、搬砖、筑墙则是比较常见的工作,而采石、开矿这种“高难度”任务,还是「先进」才能去经受的历练
劳动之外的业余活动,作为「知识青年」,爱读书是标配。但也分看什么书,有人爱看《福尔摩斯探案集》
有人偏好《鲁迅全集》
还有人研读《资本论》
偶尔还能弹弹吉他,唱唱歌
还有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活动,嗑瓜子儿,聊八卦
# 住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和“上山下乡”都被写在显眼的位置上,时刻提醒着青年们,自己身在于此的目的和意义。
屋里的摆件:行军水壶,搪瓷水盆,糊着塑料布的大门
还有东北必备的”火炕“,是要手动生火的
# 行
在第一集中,男主角彭天翼紧急赶回”英雄救美“时,是骑马的
而更常见的是马拉车、拖拉机,青年们站在后箱上高歌
比较高级的要算吉普车,得有「特殊任务」时,才能出动
……
除了布景走心、细节超真实之外,随着故事展开,瓜妹发现,这悠扬哀婉的《山楂树》唱的不也正是剧中的蒋欣彤所经历的故事吗?――被两位同样优秀的小伙子爱上,心有所属,却碍于两人是好友,难以取舍。
但蒋欣彤的命运显然比故事中的女孩更复杂,处在特别的时代大潮中,柔弱的女孩就像是一艘单薄的小船,只能被巨浪狂潮推着走:碍于观念的阻碍,没能及时和心上人互通心意;而在自己终于下定决心时,两人又被一纸调令分隔开来;在通讯不发达的时空,以书信交流却又遭人算计……原本你情我愿的简单选择,被冲得支离破碎。
或许真正苦的不是透支体力的劳作,也不是艰苦朴素的条件,而是身不由己。
更多的故事瓜妹不剧透了,不如跟着《远方的山楂树》,一起回到1975年,看看那段有人未曾经历、但有人会为之流泪的岁月。
《远方的山楂树》正在西瓜视频独播中, 每日0点 准时更新。
在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 点击底部的【放映厅】标签,进入电视剧频道,或是直接搜索片名,即可免费收看。
关注 @西瓜放映厅 @西瓜真情剧场 一起追剧,第一时间get上新资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