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神庙埃金神庙,
东京市中心的两个国家站,
这是一座有360年历史的寺庙。
2011年,寺庙住持请建筑师河原泰进行改造。
两年后,寺庙里出现了一座奇怪的建筑。
3层黑色半开放空间,
乍一看它像一个仓库,
挤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下,
但是它被水晶和竹林包围着。
我觉得很神秘。
进入这座寺庙的现代建筑,
却发现一栋三层小楼就是天堂,
佛教寺庙,博物馆,茶室,宿舍,
电梯和空调很容易买到.
爱康寺的重建,
获得2016年日本优秀设计奖。
也赋予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寺院新的社会意义。
自述 河原泰 编辑 潇钺
峨嵋寺位于东京森田区的两个国家站内,以寺堂为中心,周围散布着几座建筑。
寺里的副方丈是认识他15年的建筑师何元泰的朋友。2012年,寺庙翻修,副方丈向建筑师求助。建筑师提议在现有的寺庙里建造一座全新的三层建筑。经过一年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佛寺建筑建成了。
为什么我要做一个现代佛堂?
峨嵋寺佛寺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47。日本有七万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庙。这样的建筑在日本寺庙中非常罕见。
江户时代的爱新寺。
目前日本城市空间不多,如果将建筑水平放置,开放空间会越来越少。为了尽可能扩大寺庙的利用面积,我把之前的三栋建筑推倒重新叠放,每一层都用立体走廊连接起来,这样就变成了“立体佛寺”。
副总统提出建议后,立即表示:“奈良时代及其之前的寺院都是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建造的,所以现在可以作为文化财产留下。如果用现代寺庙来满足现代需求,不如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建造。”
2016年,该建筑获得日本好设计奖,寺庙获奖非常罕见。
以钢结构取代围墙
这座建筑看起来很“轻”,因为我想要一种透明的感觉。一层为钢筋混凝土,二、三层均为钢结构。
为了达到整个楼层的通透效果,我在二楼做了一个开放空间,但是客堂的北面或者东面没有空间。
墙壁,但是三楼的书院和四楼的空中花园的重量又很重。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地,为了让建筑更牢固,我邀请工程设计师岡村仁一起讨论方案。最后是通过加固东南方向的电梯塔楼,达到了支撑整栋建筑的效果。
建好之后,岡村苦笑着说,“念佛堂绝不是一个能载入教科书、或者被模仿的建筑”。
全新的佛堂建筑
新的佛堂建筑整合了之前3栋建筑的功能要求。
一层是念佛堂,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施主们能在这里开念佛会。
我把这里设计成一个多功能场所,地面平时放的是榻榻米,满足僧人的日常活动。
到了开念佛演唱会,或者举办各种佛教法事的时候,可以取走榻榻米、摆上凳子,最多这里可以坐下50-60人。
寺内的徐渭书画等藏品
佛堂两侧我设计像博物馆一样的地方,平时会举办展览、展示一些镇寺之宝。
天花板是用反光的不锈钢板制作的,邀请日本画家石踊达哉画上春夏秋冬四季的花草。钢板反射出各种颜色的光,制造出循环的、万花筒一样的世界,暗指佛教中的轮回。
二层主要是客殿,是做法事或者办丧事的时候,施主们休息的地方。
千住博《净土的瀑布》
移门上的画来自日本的著名画家千住博。
建造念佛堂的时候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很多人不幸去世,为了帮助这些受灾的人们、冲走大家的悲伤,千住博老师创作了这个作品,起名《净土的瀑布》。
二层的客殿里有很多扇的移门,寺院会邀请老师来这里举办茶道会、讲坛会或者研讨会,只要拉动移门,就能变换出不同大小的空间进行活动。
三层是供僧人学习的藏书院、寺院办公室和僧人宿舍。
顶楼我做了一个空中庭院,想要吊唁在东日本大地震中死去的、无法分辨身份的尸骨,中间安置了一个冢墓,让他们可以在这里安息。
我希望这里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
回向院平时差不多有一两百人来参拜,周末会有四五百人。
回向院的参拜道本来就种着竹子,我想在城市高楼的山谷里增加一点绿色,把回廊做成一种参拜道的延续。于是在二楼的空中回廊种上竹子,打造了一个“空中竹林”。
回向院在东京市中心,面对着一条非常大的主干道,非常喧闹,但是竹子仿佛把这里从城市中的噪音隔离出来,形成了一个非常肃静的空间。
特别是坐在二层的客殿里,身处竹林之中,就像是来到城市中心的绿洲。
用施华洛世奇水晶做佛珠
回向院是净土宗的寺院,施主们到寺院最大的目的是念诵阿弥陀佛,来祈祷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教典里,通往极乐净土的道路上有七个宝物树林,里面有金、银、水晶等各种宝物。
为了让人能感受到这个氛围,我在竹林中设计了54串施华洛世奇水晶念珠,每串有108颗,水晶棱镜可以折射出7种颜色的光。
通过这样流光溢彩的念珠,让施主们能沉下心来念佛。施主们在回廊里一边念佛、一边走路的时候,就会有一点点接近极乐世界的感觉。
东京回向院,从传统走向现代
回向院源于360多年前,江户时代发生过一场大火灾死了好几万人,为了吊唁这些死去的人,德川家族建起了这座寺院。
回向院本身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寺院,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包括二战时期的东京大空袭,都让这里一度变成了废墟。现在的大殿建于1960年代,也是用混凝土建造的现代建筑。
在日本,神社和寺院是两种存在。神社是祭拜日本的神仙们,有掌管学业、健康的各种各样的神仙,人们会为了各自的愿望,去相应的神仙那里拜拜。
而去寺院是参拜佛祖,比起现阶段的愿望,更多的生老病死,很多人会许愿自己死之后能去极乐世界。回向院本身有一千多个施主,这些施主的家族墓地就在寺院里,世代先祖都在这里沉睡,所以寺院也是一个祭拜先祖的地方。
寺内的万灵供养冢,上有平成14年的观世音菩萨像
回向院所在的两国,也经常能见到一些相扑选手们,因为日本最著名的相扑竞技中心—两国国技馆,就在这附近。
临近比赛的时候,选手们通常会到这来求一个好运。当然周围的居民们和上班族,也有很多到这来寻求心灵的安慰。因为场地变大了,旁边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经常来玩。
日本现在有7万多座寺院,8万多家神社。比起一味继承传统,回向院更注重寺院的未来。现代寺院不仅仅像以前只做法事或者办丧礼,回向院处于东京的市中心,很多人都住得很远,怎么样能吸引大家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课题。
东京的回向院是我的第二个寺院项目,10年前我给回向院市川分院(千叶县市川市)设计了非常现代化的圆顶寺院,因为当时的方案太大胆,还邀请了200人来现场投票,结果大家都投给了更现代的方案。
在寺院进行表演活动
副主持曾经感叹,“佛教最早从中国传来的时候,日本民众看到最先进的建筑出现在眼前,惊叹之余,敬意油然而生,于是开始虔诚参拜。但是现在的日本寺院建筑,还在用和1500年前一样的方法做修建,来参拜的现代人,不会感到很奇怪吗?”
新佛堂盖好之后,第一次来的施主们都有些惊讶,也挺新鲜。比如直达电梯、配备音响、装了空调等等,这里实现了传统建筑不能实现的那些功能。
现在寺庙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寺院的人气,副主持说,最好的结果是,来到这里的人们能感受到幸福、并且带着这种心情回到家中。哪怕只有一点,也要把幸福感传递给大家。
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喜欢到这里来,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