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基本涵盖了我对于直播间的系统优化方法。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用这种方法完成了100+直播间的从0到1。
(此处已添加圈卡,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加入圆圈,获得原始图片。
很多人习惯于研究直播机房诊断的数据对比和变化,进而得出优化方法。
但我没有,甚至说我很少先通过数据看问题。
这并不是说我个人有多牛逼,而是要表达一个观点:
直播间的主要单位是人,不是机器。
数据只能证明结果,但大部分问题注定无法数字化。
比如时间线前后的两次直播,在转换率和接收上有很大的差异。
从数据层面来说,是个烂播,但你不知道主播在她那个时期。
在你阿姨面前,对主播说什么都没用。不信你就感受一下。
知道账号卖什么,一定是账号诊断的第一步。
我诊断账号的第一步不是看账号、视频或者直播,而是先看窗口,也就是卖什么。
做直播间的人一看到什么产品,相应的直播形式和播放方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
想了想,去别人账户会顺畅很多。
如果你是初级职业玩家,记得这个账号卖的是什么品类,什么商品,什么价格,对应的人像人群。
没有这一步,你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账号会这样做,为什么拍视频,哪些动作是错误的。
熟悉账号的定位,是账号诊断的第二步。
我对客户定位的分析来自两点。
一是账号定位很重要,决定了直播账号的框架;
第二,看直播团队是否有做定位的意识和能力。
详细拆解账号定位,如果不明白,可以看前面的推文:
真实案例拆解:如何用强货塑造客厅?
账户位置的分解分为三个部分:
1.账号昵称、头像、描述是否能够塑造一个平面的人设形象。
如果连这个部分都不好,你能相信Ta的其他部分做得有多好吗?
2.短视频创作,是否围绕着账号所定位的人设进行创作。
比如胡夏家族是创始人设定的,所以大部分产品都与企业、品牌、创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关。
如果是老师设计的,那么会有更多的视频作为教程呈现。
这个部分我称之为人设的双面化。
3.直播间场景、直播话术的融入。
既然是创始人定的,直播间有没有体现品牌的代言,演讲有没有融入品牌的介绍,优势有没有展现出来?
这个部分我称之为人设的立体化。
从这一步开始,我们可以看货物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诊断。
比如人不立体,那么账户定位就有问题,剩下的无非是解决方案。
摸排团队的运营,是账号诊断的第三步。
直播是人表演的,人不行,给什么诊断建议都没用。
而人不行,不需要诊断都知道到处都有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把团队运作的诊断放在第一位。
很简单,避免花大量精力去诊断直播间,却遇到一堆优化能力跟不上的人,或者一堆懒傻子。
所以我的日常就是遇到一个没希望的团队,不做诊断,以免浪费生命。
团队怎么看?
一看分工,二看经验,三看行为。
第一看直播团队都有谁、有多少人、每个人负责什么事情?
这样你能对 团队架构 有所了解。
第二是看个体经验。
运营是什么段位,有操盘过什么直播间、主播是新主播还是老主播,播了多久、什么品类,往期数据是多少。
实际上这一步就能预测很多问题,遇到相对有经验的还好,说明摊子不会很烂,遇到一群新手就难说了,内心无比拔凉。
我在6月份接触内蒙的麦禾团队,也就是直播案例“蒙都旗舰店”的公司,内心也是无比拔凉。
但当时为什么我会选择接手?
不是因为对方人傻钱多, 而是团队的勤奋。
勤奋到我回到长沙后,看着自己的团队都有点看不起了。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错。
三个月的时间,麦禾已经从当初的 月销4000,变成了月销千万 的中小型直播团队。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对那些要中途接手直播间的伙伴说的,在进行项目分析之前,首先看人。
人看准了,很多事情不过就是解决方案的问题。
继续回到第三,也就是 看行为。
我对很多直播间的诊断,为什么不先看数据,原因就在这里。
通过与运营、主播的交流,去了解他们的选品逻辑、视频拍摄、直播玩法、投放行为,以及小店管理等各个板块的问题。
选品逻辑: 团队是怎么选品的,是否有专门的人员,是否懂跟品、测品?
视频拍摄: 为什么会这么拍、每天发多少、数据反馈的情况?
直播玩法: 有没有比较统一的直播形式,流程上怎么设计?
投放行为: 有没有投放、怎么投放的、大概数据情况?
...
能够通过嘴巴问出来的,就尽量不用靠分析。
问得越多,了解得越多,很多时候他们所做的行为,基本决定了这个直播间会呈现怎样的数据。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出很多信息:直播间货及选品逻辑、直播间人及结构与分配、直播间运营及直播、短视频、投放、小店等。
如果你是新直播间的操盘手,对如上部分要结合重点去调研。
因为你面临的不是方法问题,而是选择问题。
做正确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别把时间花费在没希望的项目上面。
但,如果是对自身的直播间分析,那么就不是选择问题了,而是方法问题。
接下来的部分,是直播间的数据化分析,对于大多数直播间都适用。
直播间的数据诊断,我分为:
流量数据、互动数据、交易数据、投放数据、货品数据、分值数据。
点击主页,下方有付费圈子,加入即可获取原图
流量数据,指的是直播间的整体场观、周期性场观、以及各个流量的来源占比。
对于流量数据的分析,我们能知道近期场观上的变化。
场观是表现,场观出现负面,一定是底部数据出了问题。
比如互动数据、交易数据的持续下降导致,或者是视频质量、投放量级、又或者是口碑分限流等。
至于是哪个部分的变化,要去寻找对应的流量来源。
比如短视频流量代表的是短视频的导流能力,直播推荐则更多挂钩互动、交易指标,而投放流量则更多挂钩的是投放行为。
通过对流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就能掌握流量的周期变化,并通过推演不同的流量路径,去得到不同路径的优化方法。
互动数据,指的是直播间的停留、互动行为如点赞、评论等。
作为直播间的基础指标,极大影响了直播间的推荐流量。
大多数免费流量的新号,在线、场观无法完成质的突破,一般就是互动数据做得不行。
通过对互动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致的停留、增粉等相关数据。
那么要做的就是两件事:
第一是针对账号本身,做周期性的数据对比,看哪些数据呈现下跌趋势,并在后期重点加强;
第二,就是去流量广场,寻找同品类、同样免费流量的直播间,大致归纳别人的数据标准,并对短板数据补齐。
交易数据,指的是用户在直播间产生的交易行为及交易结果。
交易行为包含曝光、购物车点击、商品点击等,这部分的数据查询,可以通过小店内单场直播的数据漏斗查看。
对于这个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转化漏斗分析。
漏斗每个环节的缺失,都会极大影响最终的转化结果。
所以对于诊断来说,就是从整体上分析营销漏斗,查看哪个环节缩窄了,并分析出导致缩窄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而对转化漏斗的分析及解决方案,我做了大量的归因、探寻、及优化测试,同样在八月份做了如下这张原创导图。
点击主页,下方有付费圈子,加入即可获取原图
除了交易行为,还有一部分就是交易结果。
交易结果更多指向GMV、UV价值、GPM值等。
但是这些都是结果数据,并不是原因数据。
如果想要解决这些数据的下跌,核心还是要继续回到上述的交易行为。
投放数据,指的是针对有投放类型的直播间,需要单独对投放所产生数据进行分析。
投产数据分析,不是单纯地看投产比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投产数据分析,第二部分是转化漏斗分析。
投产数据分析,第一落脚点是投产比:当前时段投产比、今日投产比、近3-7天投产比。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投产结合,可以查看账户的整体走势,并为接下来的调整提供方向。
投产数据分析,第二落脚点是基于投产比上的单个计划分析。
投产比是所有计划的总和。
为了针对性优化,就需要针对单个计划的数据进行拆解,比如点击率、消耗、转化率、支付/下单比等等。
大多数的数据分析,只有放在计划的所处阶段才有效。
这意味着每条计划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数据优化方法,可详见下图。
点击主页,下方有付费圈子,加入即可获取原图
而如果去归类大多数账户的数据变化,我们也会发现看似复杂的数据背后,又有着一定的规律变化。
比如下图的八种常见数据,实际上可以归纳出一个相对标准化的解决方法。
点击主页,下方有付费圈子,加入即可获取原图
除了投产数据,第二部分要分析的是漏斗数据。
很多运营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错把小店漏斗当作投放漏斗。
众所周知,小店漏斗的流量来源于包含短视频、直播推荐等各个渠道。
如果以小店漏斗作为分析目标,就会出现数据失真的结果,而对于漏斗如何分析,上述内容已经给出了答案。
货品数据,指的是针对货品的销售、退款、退货评价等数据进行分析。
销售、评价数据有利于优化直播间的选品、排品策略。
我们以百货直播间为例,不同的货品数据表现都有差异。
直播的本质就是测爆品,那么就需要对销量排前的商品安排更多的排款,而对于长期无人问津的商品则要做淘汰处理。
再举个关于退货的例子。
直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商品,表面上看销售量大,但是当天退款、周期性退货率高。
像这些商品具备极强的隐蔽性,如果不做退货率分析,那么就无法辨别这些商品的有效成交。
而对于数据相对高的品,即便销量很好,也会去做下架处理。
数据分析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对分值的管理。
分值侧重关注口碑分、体验分、DSR以及信用分。
直播的商品健康度决定了口碑分的高低,而直播的规范性则决定了信用分的高低。
这些数据的查看,有利于运营能够实时跟进直播间的直播状态,并且对直播规范性、商品的规范性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体验分、DSR则是跟小店的销售、商品运营直接挂钩。
运营得好的小店,DSR不会差的情况下,体验分也不会差。
而但凡相关数据出了问题,那么就要重点去查看商品质量、物流、用户体验的运维是否出现漏洞,并进行补救,及时让小店恢复到正常状态,避免直播、投流受到影响。
最后针对数据化诊断部分做下总结。
前文述说了直播诊断光数据没用。
即便是数据诊断的部分,很多人的诊断手法也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
问题就是, 不同的直播间品类、形式,对数据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种错误的数据诊断方法。
第一种,拿抖音的整体数据数据去对比被诊断直播间的数据。
这不扯淡吗?
服装的停留时长跟百货的停留时长能一样吗?
第二种,拿行业的整体数据数据去对比被诊断直播间的数据。
我们就举例停留时长跟转化率。
虽然是同一个品类,但一个千川直播间跟一个活动起号直播间,能一样吗?
完全不可能一样。
所以数据诊断有据可依,但要保持的态度就是两个字: 灵活。
以上的直播诊断,结合了数据、非数据形式,由现象发现问题、从数据验证问题,再由问题推导解决方案,进而形成诊断的闭环。
作者:尹晨,尹晨俱乐部创始人,巨量学认证讲师,巨量千川汇会员,抖音直播带货一线操盘手,累计GMV
超7亿+,广告日消耗100万+,专注直播带货一线实操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