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短视频营销的开题报告 短视频电商存在的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据媒体报道,每年的4-6月和9-12月是写论文的旺季。从代笔人,到推动业务的“客服”,再到传达写作要求的“主管”,每一笔纸质交易背后都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订单的作者可以赚几百到几千美元,中介可以从中获得双倍的利润。然而,这些文件大多拼凑而成,质量很差,而且“客户”在付款后被勒索的情况很常见。   

  

  找人写论文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伪论文,是学术不端的表现之一,严重威胁学术诚信。但多年来,代写论文的乱象屡禁不止,促成论文交易的中介更是“生意火爆”。反常的“产业链”背后,是对假论文的强烈需求。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术科研机构只以论文评价学术成果,部分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混学历、急功近利的心态成为支撑论文写作“产业链”的主力军。然而,学术机构对论文的监督往往局限于开题和答辩环节,一些导师忽视了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导致一些代写论文被蒙混过关。   

  

  将学术论文写作异化为一门生意,无疑是学术悲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条畸形的“产业链”呈现出中介“两全其美”,肆意牟利的局面。有作家反映,作家多达七八百人,群里有实力的作家一个月能挣几万块钱。然而,在中介面前,“作家”和“客户”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一些“作家”因私下交易被扣工资甚至停止合作,一些“客户”因获得的论文杂乱无章、不尽如人意,试图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作者”和“客户”本身就是学术不端的行为者,他们参与论文造假自然不受法律保护。   

  

  论文写作危害学术生态,只有加强对涉事各方的惩戒措施,才能形成震慑、抓住论文造假的危及生命之路。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坚决抵制“第三方”撰写、投资、修改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发布通知,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和撰写行为。科技部等20个部门也联合发文,明确规定了案件的调查过程和处理措施,将买卖、代写论文等行为列为科研失信行为。然而,制度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施。如何将这些规定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的监管中,仍然需要主管部门拿出监管的勇气和统筹规划的智慧。   

  

  对于学术造假如写论文,我们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篇论文的“黑链”背后,有学生、研究者、作者、中介、平台、学术机构等众多主体。在“治标”层面,要加大对作家、中介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必要时考虑将组织、帮助买卖论文、代写论文纳入刑法规范,以增加其违法成本。同时,由于部分中介机构隐藏在电商和社交平台,打击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加强平台经营者对论文写作网络的监管责任,通过检查关键词漏洞、封堵非法账号等手段,阻断论文写作交易渠道。在“治本”层面,要进一步压实学术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的监管责任,丰富论文造假的查处问责手段,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