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上午,“绿色生活在无废城市”短视频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两江新区清河同心小学举行。近三个多月来,从金山小学到巴南瀚海海洋公园,从高新集团团支部到三色东方望协幼儿园,从龙海社区青少年之家到清河童心小学.从儿童到青少年,再到青少年,“绿色生活无废城”短视频征文大赛走过了100个打造“无废细胞”的地方,收到了上万条短视频和征文作品。不知不觉中,“不浪费”的意识在重庆播下了成千上万颗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仪式上,部分学校还带来了“无废城市”的创意作品和科技产品,通过多种形式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仪式上,同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全体少先队员在中队辅导员冷梅的带领下,以微团队班的形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练习垃圾分类技能,改造旧东西,通过劳动和美育的方式进行更多的教育,带领青少年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传递“无废城市”的新潮流。主办方还为获奖者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100个“细胞”:在游戏中种下“无废意识”
"游戏和知识是每项活动的基本要素."活动主办方表示:“我们要么将游戏和‘不浪费’的知识带到校园,让学生学习和体验;要么带孩子去水族馆、植物园等景区(基地),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无废’。”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共准备了“环境知识竞赛”“环境飞行棋”“环境商品制作”“短视频技能培训”“环境材料时装秀”“环境转盘”六个互动环节。这些互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创造知识不浪费。
“效果很好。课堂上通常看似晦涩难懂的知识,在游戏和PK中很快被学生记住。”负责指导学生游戏体验的绿色辅导员说:“绿色飞行棋就是这样的游戏。我们在棋盘上设置了环境知识,学生们在用骰子下棋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这些知识。”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去了重庆的几个景区(基地)开展“绿色体验游”。在巴南七彩植物园,学生们用背上的锄头培育多肉蔬菜,学习多肉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体验种田的辛苦,明白“粒粒皆辛苦”。
据统计,主办方已走过金山小学、瀚海海洋公园等100个“无废小区”场所,在重庆种植了上万株“无废意识”。
上万个作品:在制作中培育“无废意识”
在通过游戏加深环保、无废的理念后,主办方还号召这些青少年儿童以短视频、随笔的形式,表达对“无废城市”、“绿色生活”的看法和建议。
一旦开通提交渠道,就非常受欢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了全市青少年送来的上万件作品。”活动主办方表示:“有时候一天会有几百个短视频在后台处理。”
在这些短视频和短文中,学生们要么以演讲的形式讲述“没有浪费的知识”,要么用记录的眼光追踪“变废为宝”的过程,要么以垃圾的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要么发出爱护环境的呼吁和号召。
目前,在作品展览栏目中获得第一名的邹景莲,通过直观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和讲解污水处理和污泥无害化的过程,让大家了解水资源再生和污泥资源化的途径。
“通过拍摄这段短视频,孩子们可以自己学习‘无废知识’。拍摄完成后,这些知识可以在课堂、学校甚至社会上传播。”活动组织者说:“我们有成千上万的‘无用的小知识’,成千上万的孩子拍摄和写作,这背后的影响是巨大的。”
此外,主办方还表示:“希望‘不浪费意识’不仅能在学校扎根,也能在整个重庆茁壮成长。”
活动收获丰富 彰显重庆无废试点成效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颁发“非垃圾学校宣传示范点”牌匾17块,“非垃圾景区(基地)宣传示范点”牌匾4块。
“我们以活动主办方的名义,把‘无废知识’带到了重庆很多地方。同时,我们也对这些地方的光盘行动和垃圾分类进行了检查和肯定。”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像森林实验小学一样,把编程课和垃圾分类结合起来,做成智能语音垃圾分类桶;龙山小学利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培育“梦想乡村”;三色东方王谢幼儿园利用废旧轮胎种菜.这些都是很好的案例。
据了解,《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年明确提出创建“无废学校”“无废景区”“无废公园”的要求。计划到2035年,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贯彻“无废城市”理念,形成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的城市发展模式。
ALdXkRM' alt='100个“细胞”,上万个作品!这个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助推重庆“无废城市创建”' />“咱们这个活动,还是体现了重庆‘无废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无废理念’的宣传也是比较到位的。”活动主办方表示。
据悉,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市教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团市委、两江新区管委会等主办,市青社教协、市青素教办、市青少年新媒体中心、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等单位承办。
来源: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