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用户认知模型
在谈论创建超级项目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划分一些关于用户认知的想法。首先,我们来看看“http://”在Tik Tok算法时代是什么样的。
如今,消费者对Tik Tok任何一个品牌的认知都来自于短视频内容,很多来自KOL,实现了种草效果的第一步。品牌在这个过程中的第一个优势是用户认知模型.
凭借KOL的个性、真实、信任和粉丝粘性,KOL在透支信任,代言品牌。
算法驱动内容时代,对新品牌友好,因为消费者被种草的过程产生了品类认知。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时候有很好的体验,发现Tik Tok很多kol都在讨论,各大社交媒体也在讨论,各大主播也在推,甚至被电梯里的人感动。类别意识不断增强,类别心智卡位逐步强化。
「KOL借势」
品牌需要时间沉淀,KOL需要种草发声,消费者口碑积累。未来完成品牌建设的方式基本上就是品牌的内容建设,这是一个内容认知,是先有品类心智,没有品牌心智的,这是新品牌的时代机遇。的过程。
在内容传播过程中,消费者被种草,产生了另一种行为,即转化和购买,品牌产生销售收入。这个过程可能是一辆小黄车,信息流广告和直播间,这是一个「存钱」.
过程。
「取钱」,的品牌越多,「存钱」就越多。Tik Tok内容最大的优势是“接入共存”,即“产品与效果融合”。
投放的本质是服务于增长,而不是交易,投放的本质是放大内容效果,而不仅仅是流量和销量。
「取钱」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看,心智长期成本极低,而流量长期成本极高。
02
自1999年有效增长的定义爆发Tik Tok疫情以来,品牌纷纷进入市场,不少品牌在Tik Tok吃到了红利,但今年依然叱咤风云的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增长是建立在流量红利的基础上的,而流量红利是不会被保留的,至少在品牌层面上是如此,所以上一层楼是不行的。
因此,只有商业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只有01和「品牌资产」的双增长才是真正的有效增长。
品牌资产代表品牌力、品牌势能、品类心态,是用户资产和消费者口碑的沉淀,是品牌长期成长的动力。当品牌成为某一品类的代表单品,成为消费者脱口而出的选择,品牌才会有真正的安全垫。
销售收入代表品牌当前的业务。日本人做品牌很有意思。他们尤其担心波动性的增长。如果今年的价格上涨,会增加供应链投资和相应的扩张成本。但是,如果明年的价格下降,增加的成本将意味着他们未来可能会亏损,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增长模式。如今,靠融资烧钱的品牌如果停下来,就会突然消亡。
265 e71 bb 4b0289e 7c 79 D1 eeacbdf ' alt='品牌如何利用Tik Tok打造超级单品!数百次爆炸总结的Tik Tok运载系统/
你会发现,无论是先发优势还是后起之秀,这些品牌成长背后的关键之手都是超级单品。超级单品既是品牌成长的起点,也是社会生态环境中成长的捷径。
超过
级单品符合 「壹零法则」 ,从战略上看,超级单品是 「1」 ,销量是 「0」,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只有超级单品足够犀利,后面可累加的销量效率就会足够高,超级单品所带来的 「火车头效应」 ,会成为驱动品牌增长的核动力。
超级单品一定是爆款,但爆款不一定是超级单品。
首先,超级单品要能够代表品牌,支撑品牌,并完成品类心智卡位,品牌价值主张的传达。超级单品未必是销量最大的爆款,但一定是最能够代表品牌,比如雅诗兰黛之于小棕瓶,可口可乐之于可乐。
第二,爆款往往因为销量足够大,大到足以盖过品牌定位,从而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品牌被跑偏掉的也不在少数。而这种情况下,已获得成果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再去重新纠正,意味着要投入更加巨大的成本。
第三,成为超级单品只是第一步,如果其关联产品不能成为超级系列,意味着连带的增长效率不够,相互加持的增长势能不够。只有从超级单品,延伸到多产品的超级系列,也有机会成为超级品牌。
我认为今天已经进入到品类品牌的时代,综合品牌的细分市场不断被蚕食,而新消费品牌不断在各大品类市场创新,建立品类创新后的品牌壁垒。
任何的品类创新,一旦做大,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多两到三年,会成为所有行业玩家的主战场,蓝海变成红海,如果品类创新的先行者,未能从超级单品进化成超级系列,那么品牌的壁垒是远远不够厚,长期的增长效率一定会遇到瓶颈。
04
打造超级单品的四步骤
最近3年里,我们帮助很多品牌打造出不少超级单品,抖音投放体系比较复杂,我也努力将其简化到直击关键,形成了打造超级单品的四步骤。
首先,打造超级单品是个投放+运营的组合拳,是一个完整的全链路系统工程,测算ROI,也是测算全链路完整闭环的ROI。
其次,各环节起到的作用和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尽可能将同类项合并,以达到简化直击要点的目的,即使在文章中未提及,但仍可用此思路进行补充。
最后,超级单品打造的本质,一定是选对品,也是决定品牌生死,决定品牌长期价值,否则后面的组合拳,有可能越做越错,越跑越偏。
05
超级单品四步骤:STEP1 卡位
超级单品的选择,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决定了未来的品类卡位,决定了未来品牌资产的沉淀价值,决定了能否进化成为超级系列甚至超级品牌。这个环节中,必然是
「品牌战略视角」 ,是自上而下的视角,也是品牌的内部视角。
今天我分享的更多是基于 「用户认知视角」 ,自下而上,外部视角,给出更多关于超级单品选择的建议。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在公众号第一篇文章,有提及过 「最佳市场模型」
,其中四大维度:品类规模、品类增长、品类竞争、品类创新,既是生意的视角,也是消费者真实的用脚投票,而品类创新的空间,则是我认为最大的机会。
第二,从微观的角度看,我们过去基于业务逻辑,做了 「六维选品模型」
,从销售额、成交率、复购率、用户评分、投放ROI、价格这六个维度,去判断品牌TOP10产品之间的推广效率,还是选择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第三,从爆款的角度看,超级单品一定要具备爆款属性,否则增长效率不够。抖音是内容生态,所有信息的传达必然要符合 「内容属性」
,爆款绝不仅仅是销量好,其核心的逻辑是好内容,易传播,易种草,树品牌。大量爆款研究之后,我总结了
「爆款金三角模型」,其核心三个要素是:一个好名字、一个好卖点、一个好故事。
一个好名字(Nickname),美妆行业应该是好名字创造的集大成者,小棕瓶、神仙水、900目、雕花口红、动物眼影等等,好名字是 「易传播」
的基础,消费者不仅容易记住,还容易实现心智卡位。好名字另一个好处是影响搜索,很多品牌爆款词的搜索量是高于品牌词的。
一个好卖点,珍珠多肽、无尺码、睡眠软糖等等,好卖点是 「易种草」 的核心,短短几十秒的短视频,你只能传达一个 「超级卖点」
,其他的卖点或信息,都是为了强化超级卖点,或者加持超级卖点的信任背书。
一个好故事,是 「树品牌」
的核心,顶级的好故事就是品牌名,比如认养一头牛、小仙炖、农夫山泉,几乎不用解释,提及品牌就能想到她的故事。增长的短线逻辑是打出超级单品,长线逻辑是成为超级品牌,如果品牌讲的不是好故事,大概率不可能成为超级品牌。
06
超级单品四步骤:STEP2 势能
选品决定了增长的效率,而内容则是决定了品牌的势能。
过去传统媒体时代,CCTV、湖南卫视、明星代言、甚至屈臣氏,都代表了品牌势能的载体,成为央视标王,打上屈臣氏有售,就代表着品牌的信任状,借势于大媒体,同样也放大了品牌势能。
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认知习惯变了,消费习惯变了,但品牌势能的逻辑没变,消费者决策的逻辑没变,什么牌子火,什么产品风很大,谁代言了,消费者依旧是买买买。
媒体环境不断在变化,我们仍要去借「势能」最大的媒体,本质的讲,任何品牌都不具备势能,只是不断借力于更有影响力的媒体,通过不断「借势」,持续加强或维持品牌自身的势能。
消费品行业很残酷,任何的品牌忠诚度都很脆弱,只要品牌不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一年,大概明年消费者就把你忘了。为什么很多品牌老化,是因为他们很久没有出现在年轻人面前,而年轻人又为什么愿意去买妈妈姐姐们用的品牌呢?
今天最大的媒体之 「势」 必然是抖音,而抖音之上的 「势」 必然是KOL,如果基于这个逻辑理解,那么你就能明白,非常残酷的现实,
抖音的超头部KOL,已经具有非常高的势能了,能带货产品,还能带火品牌
,但不好意思,他们只愿意合作要么知名品牌,要么极其惊艳的新品牌。如果你的产品很普通,那么凭什么,超头的选品率是不到1%的。
即使不是超头部,有效的头腰部KOL仍然具有一定势能,有效KOL势能的累加,基本就完成了这个产品风很大,这个牌子很火,很多红人都在推的 「爆款效应」
抖音的尾部和KOC,在今天来看不是很成立,原因是算法驱动的逻辑下,KOC的内容质量和账号权重,几乎很难推送到有效用户面前,本质是因为KOC的势能不够,即使触达了一定用户,但能够为之影响和转化的效果微乎其微。
打造超级品牌和品牌势能,就是向抖音「借势」,向有效的KOL「借势」,通过短视频内容共创,完成超级单品的输出,从而实现传播、种草、转化,持续加强品牌势能。
如果投KOL只看ROI一定是错的
,当年央视标王、明星代言、分众广告,他们的ROI是多少?品牌可能会说我在做品牌建设。那么今天与KOL内容共创,蓝V短视频,这些是什么?
是在今天最有势能的平台上,做最高效的内容建设,做最有效的品牌建设。
在《抖音三板斧选号篇》,我有详尽的分享了数据化选号的方法论,一旦形成了有效KOL选择之后,KOL的矩阵和持续输出,就是在打造超级单品,创造内容载体的第一步。
在《抖音三板斧内容篇》,我也有详尽的分享了短视频内容创作的4T方法论,再赘述一下,与KOL共创的核心是第二个T,即 「信任力」
,既然我们借势于KOL,那么要借的就是她的人设、她的信任背书、粉丝粘性,她在透支自身的信誉,在为你的超级单品做信任背书。
我一直在讲 「有效」 KOL,有效也可以理解是KOL要具备 「人设」 和 「信任力」
,如果你看这个账号,无感、平淡、假、水,那么可能就是个水号,投了可能就是扑街, 不是KOL无效,而是无效的KOL无效 。
07
超级单品四步骤:STEP3 放大
任何有效KOL内容,或是高质量有种草力的蓝V内容,都意味着非常高昂的成本,仅仅是靠其自然流量,那么确实ROI惨不忍睹,不过好的KOL和好的内容,确实会实现有效的传播、种草、转化,并创造超级单品和品牌的抖音势能,那么我们后面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爆款效应」的放大。
在《抖音三板斧投流篇》,有详细讲到了抖音投流的各种工具,通过这些流量工具的组合,可以实现效果放大的作用。
这里有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逻辑,投流更大的价值是内容放大效应,为品牌增长服务,为打造超级单品,而不仅仅只为成交环节。
很显然在这些投流工具中,是有权重优先级的,内容型流量工具(Dou+、内容服务)优先,商业型流量工具(达人竞价、信息流)其次,收割型流量工具(UD、千川)最后,在完成全链路闭环投放之后,还有分发型流量工具(如京东Co-
ads)的使用,高效复制已被验证的内容转化模型。
曾在投流篇分享过一个百万级Dou+投放案例,今天再分享一个更加劲爆的5天几百万级达人竞价的案例,大家感受一下内容驱动的流量加持效应。
一般我们会在KOL视频发布后,以Dou+来验证内容转化模型(Dou+模型),基于Dou+模型的ROI,作为达人竞价投放的参考标准。
这个案例可以看到,3月品牌启动OCPM投放,冷启动几乎没有,KOL发布第二天开始,达人竞价就开始投放了,并且当天的量级就是3w+,品牌第一轮测试预算50w,4天投完结束了(原因断货),当然ROI表现极其良好。
有了前面的经验,4月OCPM的投放,库存、预算与节奏都配合的良好,从4月21日KOL发布,22号达人竞价跟上,5天时间里投出200w+消耗,峰值的一天破50w消耗,当然ROI表现还是良好。后续在稳定ROI情况下,日消耗10-20w量级。
如上,只是达人竞价,原生信息流部分的投放,这就是 「壹零法则」
,内容是「1」,流量是「0」,当内容「1」足够优质,流量可以不断加「0」,最终将内容的流量放大到10-100倍,实现最理想的品效合一。
超级单品是品牌的战略选择,而消费者的选择是KOL内容,品牌通过KOL内容共创,将产品功效、品类心智、品牌态度的有效传达。投流的核心是将流量加持在最有效的内容上,放大内容的效应,从而实现超级单品的打造。
超级单品的势能一旦起来,你会发现各种基于销量技巧的方式,都大幅度提升了效率,比如免费流量、搜索、站内投放、直播、淘客等等,这些是低成本累加销量的方式,最终会让超级单品不仅有
「势」 ,还有 「量」 ,一旦势与量对应,消费者会坚定的认为,大家都在讲,销量这么大,真的很火,就买它。
当消费认为风很大的时候,内容引流在销量占比中很可能是5%都不到,但内容起到了撬动认知、流量和转化杠杆的支点。
08
超级单品四步骤:STEP4 收割
这一环节,我们来聊聊生意,毕竟无论如何认知KOL和投流,以目前大盘整体水平来看,确实不可能赚到钱,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品牌,拼了命在抖音里投入?
讲讲过去的生意逻辑,多年以前,很多品牌发现只要在大媒体打广告(投入),就实现了品牌力和超级单品的打造,有了这些,当年的订货会赚到盆满钵满(收割),渠道商也很开心,毕竟有知名度的品牌和产品,消费者更愿意主动选择。在那个年代诞生了无数的传奇。
今天的生意逻辑是否有变化?
先说说有变化的,最大变化是市场已经 DTC(Direct To Customer)化
了,原来品牌的生意逻辑是驱动渠道订货,而今天变成了品牌要驱动消费者认知和购买,否则再牛逼的渠道仍然是失灵的。
再说说没有变的,生意本质没变,有投入场打造品牌建设,有收割场完成利润回收,从来就没有只投入不产出的生意关系,即使靠烧钱的新消费们,如果停投后无法造血的,也只是拿着投资人的钱耍流氓而已。
过去的 「投入场」
是央视、综艺、明星代言、屈臣氏等,最有势能的媒体,不仅影响消费者,还更深度影响渠道。今天对应的投入场是谁呢?是社交媒体、是抖音、是网红KOL、是李佳琦薇娅,再升维是分众,明星代言。
过去的 「收割场」 是渠道,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线上渠道,Shopping
Mall、商超、百货、CS等线下渠道,会员、社群、微商等私域渠道。今天对应的收割场是谁呢?大体上没变,唯一的变数是抖音。
抖音有了品效合一的概念,到底算投入场,还是收割场,这个界限是模糊的。在我看来,二者并存,但主次关系明显,一定是投入主导,才有收割的可能性,投入投的是全渠道的品牌建设,而收割则收的是全渠道的销量和利润。
如果咱们算一笔大账,看一个超级单品 「全渠道ROI」 ,预算投入全部ALL
IN抖音,生意GMV来自全渠道销量,全年算下来,这个超级单品的ROI是多少?大概率大部分品牌都会赚到钱。从超级单品驱动带来的超级系列的销量,带来的额外利润,带动这个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这笔账又该如何衡量呢,总之是赚大了。
再额外说一说未来抖音闭环生态下的 「抖品牌」
,如果势能依靠抖音打造,成交链路一定是越短越好,没有损耗则ROI更高,且在闭环生态中多频触达效率更高,投入场在内容,收割场在直播,一边存钱(内容),一边取钱(直播),而取钱的过程也可以是内容传达,那么存钱效应一直大于取钱效应,则品牌资产不断再沉淀。
蓝V、KOL、直播形成了「抖品牌」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投流则是不断加持在内容本身,低成本放大内容效应,从而实现品效合一的传播,品类心智的卡位,超级单品的打造。同一个闭环生态,影响Z世代消费者,还能边种边割,只说增长效率,可能是最高的。
09
结语
打造超级单品是品牌增长的战略核心, 「火车头效应」 是品牌增长捷径,从战略到落地,内容是超级单品的支撑,投流是内容的加持,渠道是利润的收割。
从超级单品到超级系列是一个质的飞跃,产品的关联性,决定了品牌矩阵的能量,关联度高则形成合力,相互加持,关联度低,可能会面临着用户认知的割裂。
从超级系列到超级品牌,核心是在于价值主张的传达,更在精神层面影响消费者,品牌讲故事够不够打动人心,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背后的 「社交符号」 。
最后关于 「抖品牌」 ,蓝V、KOL、自播的内容三位一体,投流的加持体系,完整的增长闭环,可能会开启一个全新的品牌时代,而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超级单品,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选对路,走正路,方能行万里路。
作者:飞扬 众引传播集团VP,万有引力创始人,研究、实践与探索,消费品牌从0到1、1到10、10到100各阶段的增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