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美团和饿了么又以“二选一”的热度打了一架。
如果你饿了,起诉美团不正当竞争,青岛法院判100万;随后,美团在安徽起诉强迫商家“二选一”,法院判决赔偿8万元。
此时此刻,期待已久的Tik Tok外卖完成了测试,给了两个互相撕扯的人一个大动作。
抖音将外卖搬进直播间!
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Tik Tok的外卖功能已经过测试,其运营模式已经开始显现。
7月,字节跳动成立外卖业务团队,Tik Tok开始在APP测试“用心外卖”小程序。点击进入小程序,页面只会显示“内部测试阶段,不对外投资,谨防虚假宣传”。
目前,测试完成的消息传出,证明Tik Tok外卖业务的初步布局已经初步敲定,进入市场指日可待。
再加上最近对美团和饿了么的负面热搜,Tik Tok不温不火的动作就像坐在一旁看鹬蚌相争,等着捡便宜的渔翁。
不同的是,Tik Tok并没有坚持直接和这两家外卖巨头较劲,而是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将外卖搬到了直播间。
在测试页面,Tik Tok的外卖窗口出现在客厅右下方,进入窗口可以看到推荐的外卖产品卡。该卡包含商家的名称、地址、商品信息和送货时间。
虽然在运营流程和信息设置上与美团、饿了么几乎相同,但凭借短视频自带流量的社交属性,从直播间入口处的引流方式可以看出,Tik Tok又在努力活6亿天。
Tik Tok在入口处突出了外卖的推荐属性,试图将直播电商的模式复制到外卖业务中,通过店内吃外卖直播来引导交易。
在此之前,直播间里有一个备受争议的职业——吃饭和播音。
吃播2014 -2015年开播的日韩真人秀,赶上了中国短视频的蓬勃发展,“直播吃”在网络名人中进入各大直播室。
虽然“吃”是一件看似简单自然的事情,但对于厌食症和节食的人来说,看吃饭和广播已经成为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
餐桌上摆满了美味的食物,主持人在镜头前吃饭。这样的画面很容易唤醒观众的味蕾,吸引了不少围观者。旁观者会对屏幕前的食物产生欲望,并将这种欲望转化为行动。
Tik Tok正是带着这种效果把外卖搬到了直播室。
在传统外卖平台上,唯一可以即时分享美食的是评价功能,但评论的文字和图片意义有限,包括美团最近测试的“饭小欢”,无法实现短直播视频的真实感。
在Tik Tok,外卖展示的是直接吃的动作,在感官刺激下增加食欲。
至于外卖的配送服务,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将由商家提供。
这样,Tik Tok外卖可以省去供应链,直接把电商直播和吃播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流量支持一项新业务。
如果布局顺利,Tik Tok外卖可能会找到另一条路,在竞争对手美国集团感到饥饿时路过。
外卖垄断会被打断吗?
美团和饿了么互扔反垄断大锤时,有网友错过了2015年“百花齐放”的外卖江湖。现在,百度等外卖平台已经被打败了。
其实消费者怀念的外卖江湖,就是几大平台疯狂砸钱补贴,争夺市场的时候。
国内的外卖平台从2008年开始在大学校园内起步,最早的是由张创立的饿了么。截至2014年,饿了么的业务已覆盖中国近200个城市,日均订单超过100万单,团队规模超过2000人。
2015年,美团打赢千团大战,基本实现盈利。王兴开始思考新的增长点。今年,美团成立了外卖配送业务集团,王会文出任总裁。
在福洛
么、百度三家把持最多的外卖市场,而最主要的竞争关系则是美团和饿了么。2017年,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次年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
至此,美团与饿了么二分天下的局势形成。
面对已经稳定的外卖市场,抖音的入局迟到了10多年。抖音外卖又是否能杀出重围,和曾经的两位赢家分一杯羹?
事实上,抖音做外卖,优势在于借势短视频,将“吃播”再次引入大众视野,从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外卖模式,但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同时,“吃播”这一职业有着不少潜在隐患,不久前深圳遏止吃播乱象,封禁上百个违规账号,抖音外卖能不能让其良性发展,并不好说。
而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场占有率超9成,对于他们来说,目前的抖音外卖还不足为惧。
与外卖相似,这也是抖音的其他业务屡屡在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地盘上试探,还能成功规避与他们正面冲突的原因。
最主要的是,抖音开设的外卖平台并没有解决配送的问题,而是将问题交给了商家。中小商家没有多余的能力配备配送人员,只能在就近地区自己配送,这在单量过大的时间段无法做到两全。
如若专门为自带配送的商店开放,如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尊宝披萨等连锁餐饮店,能入驻的商家又寥寥无几。
最终,如果不自建配送体系,抖音外卖想要做大,或许还是需要美团和饿了么的配送服务。
在各种条件下,抖音外卖似乎更适合扮演合作者的角色,而非竞争者。
做第二个美团,还是第二个微信
或许,抖音外卖想要的不是与他人一争高下,而是巩固抖音自身的地位。
用户增长瓶颈已至,再往高处攀爬更加艰难,抖音需要的是扩大体量,从业务发展上下功夫。而本地生活则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赛道之一。
不难发现,抖音在今年以来加大了对本地生活服务的投入。年初内测的地图服务就包含美食、景点、游玩、热点资讯、活动等,随后又出现探店、山竹旅行、外卖等业务,抖音侵入本地生活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目前,抖音的“同城”页面划分为限时秒杀(优惠团购)、想去清单、热门榜单三个板块,细分下来,主要包括餐饮美食、游玩住宿、休闲娱乐几大方面,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但从上线版块和内测业务来看,几乎都是“短视频+某一本地生活业务”模式。外卖只是其布局本地生活的其中一环。
实际上,从试水电商开始,抖音平台就已经为自己的流量找好释放口了。它希望充分利用6亿日活用户,将触角伸到各个现有业务,把所有的商业模式加上短视频,重新再做一遍。
互联网是一个圆,当没有新东西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巨头们为整合“旧物”乐此不疲。
作为目前最热门的媒介,短视频一直都是抖音的杀手锏,依靠这一媒介,抖音做成了电商,入局了本地生活、社交游戏等。由短视频兴起的“围观”流量,分毫不差,最终都要演变成商业链。
在本地生活上,抖音向美团看齐,在发展模式上则向微信小程序致敬。
不过,抖音究竟能不能借助短视频的流量优势,将庞大的本地生活版块纳入麾下,成为第二个美团;又能不能做起小程序,成为人们吃穿住行都不可或缺的第二个微信,目前都还很难说。
只是在直播间里的围观的吃瓜群众,又开始准备着,迎接下一个生态圈。
作者: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