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白舞是起源于汉末的传统舞蹈。有独舞和群舞,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吴。织白花的女工用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舞蹈的最初形式。
吴时期,特别是江西宜黄,盛产苎麻,也流行用苎麻编织。这种舞蹈也是在劳动中创造的,并在民间广泛传播。到了晋代,米白舞逐渐受到封建贵族的喜爱,甚至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开始,它就成为宫廷贵族的固定娱乐节目,一时间,米白舞表演如火如荼。唐代许多诗人将米白舞作为他们诗歌的主题,这表明它在当时非常流行。
表演米白舞时,表演节奏由慢变快,舞者的身体只是轻轻移动。她似乎不是在走路,而是被推着往前走。随着节奏的逐渐加快,舞步和动作也加快了,但仍然保持着轻快的姿态,构成了优雅的舞蹈基调。与此同时,伴随着有声音乐和器乐,通常是五位舞者集体起舞。舞者的服装不仅质地轻盈柔软,而且还有长袖。舞者以长袖飘举双手,形成各种轻盈的动作,包括几个舞蹈动作,如“遮袖”、“吻袖”、“飞袖”、“举袖”。除了手工和长袖做的各种动作,都是白色的。
唐代杨恒白词说。“美、艳、妖、艳”在有钱有势的人的府邸里,洒光撒雪的舞女共同构成了一场豪华宴会的场景。这时的舞者不再穿优雅的白色芈舞服,而是穿上各种图案和图案的丝绸舞蹈服,身上还缀满了珍珠和珍珠。连舞鞋都是用珍珠缝制的。在红烛下,它们镶着宝石,忽明忽暗,散发出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