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
佟丽娅;小猫咪
6月16日,由佟丽娅与重庆歌舞团合作演出的舞蹈节目《芒种》江苏卫视618超级晚会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明星、舞蹈、改编等相关话题的争议。事实上,节目刚播出后,首先就获得了网友对佟丽娅服装造型的一致赞赏。这支舞来自舞剧《杜甫》中的蔡华段《丽人行》。演出视频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后,《杜甫》的几位编舞和原剧领舞相继在微博发声。这种适应是不可接受的。舞蹈艺术有“流”不好吗?为什么创意人员反对这么多?明星把艺术带出圈子可以吗?
佟丽娅“盛世美颜”刷屏,但原剧编舞集体发声:不接受!
6月16日,江苏卫视618超级晚会上,专业舞蹈演员佟丽娅表演了舞蹈《芒种》,这也是网友热议的高流量节目之一。微博上的每个人都在刷佟丽娅的《史圣美人》和《太仙了》.因为微博热搜还没恢复,很多粉丝半开玩笑地说“微博欠姐姐一个热搜”。不过有舞蹈爱好者建议:这不是舞蹈《丽人行》吗?从着装、动作到编排,与舞剧《杜甫》中的《丽人行》相同,只是舞剧中的配乐改为《芒种》。这是赤裸裸的抄袭吗?不过很快就有网友指出,这个节目的合作单位是重庆歌舞团,《杜甫》的制作表演单位,和佟丽娅一起的舞者也是这个剧团的演员。演出前,重庆歌舞团官方微博也转发了晚会官方公布的演出消息,称:“6月16日天气新,江苏卫视美”。也就是说,所谓的抄袭是一种误解,因为这支舞是《杜甫》中的《丽人行》,但是已经重新改编了,领舞改成了佟丽娅,剧中的音乐改成了《芒种》。至于“抄袭”,江苏卫视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重庆歌舞团转发并点赞了节目,没有抄袭。
但接下来,舞剧《杜甫》的总导演、编导之一周丽娅率先在微博上发声质疑,并给重庆歌舞团做了一个特别演讲:“我想问一下《芒种》是什么舞?请尊重你的艺术作品,为什么要浪费你的好作品活着当舞者?既然要消费《丽人行》,请用专业精神保护它,让它出名。我们舞蹈艺术和舞者的尊严需要我们自己来维护。”她承认自己“极其愤怒”。随后,另一位总导演、编导韩震转发了这条微博,称“十年前发过誓再也不编舞,我觉得很惭愧!”她也在朋友圈暴露了自己对此事的立场:“这种和明星跳舞的工作能不能停下来?既然你因工作而出名,你就应该以专业精神保护它”。不过,原剧《丽人行》的领舞演员郝若琪也发文表示,作为一名舞蹈演员,看到《丽人行》以百感交集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令人欣慰的是观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欣赏舞蹈,但令人担忧的是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没有得到充分、完美的呈现和尊重”。另一位编导李超说:“一年多的创作,五年来的沉淀,能在一夜之间复制吗?”。
“出圈不好吗?美不就好了吗?”艺术创作者为啥要较真?
“为什么艺术创作者如此认真?作品不是出圈了吗?你怎么能以这种方式从事艺术?漂亮不是很好吗?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跟上舞蹈的故事。今天看到了这些问题,想一想也挺有代表性的。演员郝若琪称赞的一篇微博长文提到了这场争议中很多网友的不解,并进行解释和分析:“很多人通过明星带领自己出圈来判断作品的质量,从传播力度上推回艺术作品的质量,是本末倒置的行为。正是因为《丽人行》的创作优秀细腻,《杜甫》的深刻压抑,这部作品才得到观众的认可。”“搞艺术的人格局小,不接受商业传播。绝对不会。如果格局小,就把观众当韭菜,饭来了接饭就好。正是因为格局大,观众才应该被尊重,才应该懂得拒绝。这不是原地踏步,是坚守底线,敬畏艺术”。
对于此次事件引发的热议,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歌剧舞剧院舞蹈团副团长宋。她承认自己也去看了表演视频,因为她的朋友圈经常被访问。“说实话,我只对佟丽娅的美景一见钟情。我能理解普通观众。古典舞也很难。圈内人会看动作,但晚会的观众是群众,肯定更多的是看明星、看颜值、看造型。”。不过,作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她说自己非常理解几位导演和编舞的情感。“与原剧《丽人行》的音乐《双面燕洵》相比,节目中的音乐《芒种》确实与舞蹈格格不入,不专业。看到她自己剧里的专业演员与明星共舞,一定很不舒服。”。
宋坦言,作为圈内的舞者,我很迷茫如何获得更多的关注。当然需要推广和流量。“比如《杜甫》在剧圈很受关注,但我还没有机会亲自去剧场体验。我在网上看到《丽人行》是因为《杜甫》和Tik Tok的合作推广非常成功,很多人开始关注舞剧,发现舞蹈的美。”。然而,如何营销,如何获得流量,如何实现圈层,舞者有舞蹈的执着和倔强。“普及舞蹈很难,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当然是好事,但这离不开舞蹈本身。把明星和节目结合起来进入大众舞台是个好主意,但是舞者在这种形式下会受很多苦。要慎重进行市场化尝试,尊重原创性和导演的想法。首先要认可优秀舞剧作品的水平,带动大家学习和发现美,包括明星的参与,这本身就很好。但不能因为明星漂亮,观众才关注这支舞,这是喧宾夺主。(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