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怕的负能量?正能量更可怕。
在家工作的这段时间,没有想象中的自由。相反,我每天工作007,轰炸无数的团体,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文章。
终于在网上工作两周后,我崩溃了。听到手机响,我会很烦,会故意不理同事的@声。我跟朋友说我想辞职,再这样下去可能会抑郁。
但没想到朋友却漫不经心地说:“你就是太闲了,现在别人都在为工作发愁,你要珍惜,加油,鸭子。”
我回了一句“我先睡了”结束话题,也没有谈下去的欲望。
后来我在另一个同学群里吐槽:如果我说我现在想辞职,是我傻吗?
我以为我会得到和我朋友一样的反应,但没想到每个人都会说:
“上帝,我以为我想辞职”;
“我想辞职很久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家里不花钱就好。”
“别人想上班,我却只想玩……”
最后,我们互相撒了毒鸡汤: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
不要担心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明天可能解决不了。
年轻人,现在没钱是什么?未来还有很多日子没钱。
就这样,我们在群里聊了两个小时,吐槽老板和同事,抱怨生活的困难。没想到,我被这些负能量的话治愈了。
后来再遇到烦恼的时候,就去群里吐槽然后工作,那些烦恼好像也不再那么烦琐了。
我们常说要远离充满负能量的人,但我认为懂得接受负能量的人才是强者。
相反,我们应该远离那些总是充满正能量的人。那些鸡汤语录和励志视频都在拖累你的生活。
# 2.为什么我建议你远离正能量爆棚的人?
(1)正能量爆棚影响心理健康
美国作家梅丽莎布罗德(Melissa Broad)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推特上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
和其他人不同,其他博主充满正能量,但他的话都透露着绝望。
她的推特名字是“悲伤的今天”。
写日常也是:“今天又是令人失望的一天”,“面对生活的真相真的让人崩溃”。
这种负能量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吸引了60多万粉丝的关注。
有多少人在网上假装快乐积极,但真正的快乐却离自己越来越远。
我的一个朋友阿静,在我们面前总是表现出一个没心没肺的乐观主义者,对着每个人微笑,好像她从来没有难过过,但是前段时间被诊断出重度抑郁症。
她说她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绪,怕大家对她厌烦,所以只能假装很开心。她太累了,最后沮丧得要生病了。
103010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对365名年龄在14岁至88岁之间的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情绪健康测试,每天测试六次。
最后,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负面情绪是有益的人,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健康之间的联系很弱。然而,负面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只与那些认为负面情绪无用的人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不开心的负面情绪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一味隐瞒只会压抑病情。停止拒绝负面能量,给自己一个发泄负面情绪的出口。
就像一位在TED“为负能量鼓掌”的斯坦福心理学家所说:“真正的正能量来自与负能量相处的过程。”
(2)正能量的世界非黑即白
那些一味追求正能量的人,他们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
他们钦佩积极的生活,他们嘲笑周围人的负能量。
就像我朋友开头提到的,只要我抱怨想辞职,他就有一大堆的讲座等着我,说我不满意,对公司感恩戴德。
他们只允许自己成功,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他们总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既看不到别人的困难,也理解不了别人的痛苦。
告诉他们你生活中的一些失望,他们只会批评和指责你不积极或阳光。
在生活中,他们对不足、缺点和失望视而不见。
专注于所谓的正能量,想要逃避掩盖或者一味对抗负能量,才是人生最黑暗的一面!
(3)正能量压力山大
毕业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
每天早上,领导都会在晨会上打鸡血。领导说“早上好”,我们要气势十足地回答“好,很好,很好”。
每个小组也有自己的口号,它的声音在一层楼回响。
一开始我很有激情,感觉自己就在这里。
样的环境下自己一定能收获满满。可是工作了两个月我就辞职了,觉得很疲惫。每天不开单,口号越喊越没劲。之后听说也有很多人受不了正能量爆棚的压力,纷纷辞职。
这就像一个人喜欢吃糖,但是一直吃,不停地吃,到某一天突然就对糖变得极度恶心。
凡是过犹不及,正能量也是如此。
李诞的一句“人间不值得”,成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感悟;
微博上一张“葛优躺”的表情包爆红网络。
网友纷纷表示,“葛优躺”就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这些丧文化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推崇,这是年轻人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形式。
虽然看似悲观、颓废,但在颓废之中也展露出一些同压力重重的生活进行对抗的乐观心态。
负能量不是毒药,相反的它在告诉我们,人生这条路,不用拼命奔跑,你可以停下来缓一缓。
丧过之后在继续面对明天,也可以!
# 3、谁说一定要快乐?用“3p”法接受负面情绪,才是强者!
以上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们要远离正能量,而是我们要允许有负能量的存在,换一种方式,让情绪平衡,那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负能量呢?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对于负面情绪,在《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演讲中分享了3个简单实用的小技巧,也叫做【3个P】。
(1)p:The first P is the Permission to be human。
第一个【p】: 直视。 允许自己为人。
先来和我一起做个小实验:
> 首先,举起一只手,握成拳头,紧紧地握住。再举起另一只手,用掌心去接触拳头。感受一下这个状态。
> 接下来,还是举起一只手握紧拳头,另外一只手从下面轻轻托举起这个拳头。用心感受一下这个过程。
做完这两个动作,大家有何感受呢?
其实,第一个动作我没有要求手掌去推拳头,但大部分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会自然用力,变成了手掌和拳头的互相推动,而两个的力量会越来越强。
而第二种方式,当手掌去轻轻的托举拳头时,拳头会自然的放松。这个状态下你想握紧拳头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而且如果托举的手掌轻轻安抚一下,你的拳头还是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
负面情绪就是拳头,当你选择去对抗负面情绪时,你的负面情绪力量反而会更加强大,而如果你接纳你的负面情绪,甚至可以安抚你的负面情绪时,你的负面情绪反而温顺了下来。
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刻,遇到任何困难和负面情绪的时候,请先接纳自己,心理暗示: 这是人的本性,我允许它的存在。
我们甚至可以很丧气的想: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我对此什么也做不了,能够改变的只有我对它的诠释。
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更坦然面对意外和困难。
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比想尽办法走出负面情绪更重要!
(2)p:interpreting the situation as Positive。
第二个【p】: 重建。 将情况解释为积极的。
凡是都有两面性,当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不要抗拒,我们可以试着想一想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正向的作用。
比如被领导批评的时候,你会很沮丧,这时候不妨转换为积极的一面,试想:
> 我确实被领导批评了,哪能怎么办呢,已经做错事了也不能狡辩。
――准许自己为人。
做错事被批评和现在的难过情绪都事正常的,我接受,过一会儿这焦虑和担忧,也就消失了。
> 虽然这件事儿做错了,但领导的批评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 通过一次小错误长记性,下一次绝对不会出错,这样的批评很值得。
――通过“重建”,我看到了变好的机会。
生活就是小事不断、小错不断,如果都斤斤计较那获得也太累了,把「准许自己为人」和「重建」结合起来,你会发现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困境也能转危为安。
(3)p:Finally,the third p is about taking Perspective
第三个【p】 转换角度。
我们常说遇事不要慌,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的人顶着。
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没必要钻牛角尖,可以换个角度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这真的很重要吗?
> 这件事1年后对我还有影响吗?
> 最坏的结果我能接受吗?
> 它真的值得我去焦虑,沮丧吗?
这样的灵魂四连问之后,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我们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人这一生白驹过隙,没必要为了小事伤神。
# 4、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生而为人总有喜怒哀乐,当我们面对负能量的时候,可以用这三种方法应对:
第一步:准许自己为人;
第二步:重建,将逆境转为积极;
第三步:转换角度,用长远眼光看问题。
曼德拉说过:勇者并非是没有畏惧心理的人,而是征服畏惧心理的人。
欢迎加入秋叶书友会的“秋叶书友圈”,每天分享写作干货,专业老师手把手教会你写作变现技巧,我在这里等你哦~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