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嫁接番茄栽培示范推广技术
李娜等人。
近年来,随着番茄种植区蔬菜大棚长期连作,出现了番茄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等严重的根系病害,导致番茄枯死树现象日益严重,轻症大棚发病率为20% ~ 30%。
严重的温室病害发生率高达30% ~ 60%,已成为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一大难题。由于这些疾病是难以控制的土传疾病,
高温闷棚、化学防治等措施达不到预期目标。为解决死树问题,2018-2019年在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推广应用了番茄嫁接栽培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嫁接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因此,现将近两年发展起来的番茄嫁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温室嫁接番茄栽培示范推广技术
1 .砧木和接穗品种的选择。
1.1砧木选择。
嫁接砧木的选择是嫁接栽培成败的基本条件,应根据不同地区和病害类型进行选择。
需要对土传疾病有稳定和高水平的抵抗力。同时,砧木的适应性、生长势和抗逆性要优于接穗品种。目前番茄砧木品种很多,有砧木1号、砧木2号等。
不,"、"理想"等。各品种优势突出,使用效果稳定。田间观察发现,所有砧木品种都具有较强的抗性,使土传病害的病原菌长期失去寄主,活性逐年下降。
1.2接穗选择。
接穗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同时要经济性状好、产量高、产量稳定,产品的果实要耐运输、耐贮藏,以满足经销商长途贩运的需求。
由于砧木对接穗果实的品质影响很大,所以要结合砧木的特性来选择接穗果实的风味。
砧木和接穗嫁接会增加接穗的酸度,而口味较淡的品种会变得微酸,而甜味的品种会变得酸甜,而酸味较重的品种会使酸味变浓,影响口感。
2嫁接育苗。
一般农民可以从苗圃工厂订购嫁接苗。由于苗圃厂订苗成本高,需求量大时,可接72孔穴盘,成苗率85%。
因此,可以大大降低育苗成本。
2.1播种。
嫁接育苗必须在设施内进行,农户可以在遮阳网上覆盖一个宽3 m、高2 m的中拱棚温室,为了协调砧木和接穗最适宜的嫁接时期,
砧木通常比接穗早播种2 ~ 3天或同时播种。标准化嫁接育苗应在钢架育苗大棚内进行。当接穗和砧有两片真叶时,它们被移植到一个72孔的托盘中。
做好苗期湿度管理,防止徒长和病虫害。
2.2嫁接
番茄的嫁接方法有多种,如斜切、劈接、舌接、抱接、插接、针接、套接等。这些嫁接方法对苗床管理要求低,嫁接苗容易成活,易于生产者操作和接受。
在技术推广中,我们采用了斜插的嫁接方法,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状况都不错,而假成活率相对较低。
嫁接前1 ~ 2天,为防止嫁接后伤口感染疾病,对苗床进行喷洒,用恶霉灵或百菌清等广谱杀菌剂进行杀菌。同时砧木要浇足水,嫁接要在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
夏天嫁接时要用遮阳网遮挡。嫁接时,选择粗细相近的砧木和接穗苗。首先用刀片在砧木第2 ~ 3片真叶处斜切,然后将接穗苗沿30切下。
斜切茎,接穗苗除芽外只留1 ~ 2片叶,不要太多
为尽量减少生理萎蔫程度,完全避免永久性萎蔫,嫁接3天后应严格采取遮光保湿措施。
逐渐降低遮光率。在管理上,要保持水分,防止苗床湿度过高。嫁接覆盖薄膜后,薄膜上最好有一层薄薄的水雾,而不是水滴。嫁接1
几周后接穗不再萎蔫,说明伤口已经愈合,可以用小通风和喷药的方式训练幼苗,预防疾病。
温室嫁接番茄栽培示范推广技术
3种植和田间管理。
3.1整地开沟。
秋延后栽培或越冬栽培整地前,棚内高温密闭30天,夏季高温季节棚内温度最高可达50 ~ 60,地膜铺设后10 cm内土壤温度不低于55。
能有效杀灭土壤表面的各种病原菌,有利于土传病害的防治。在翻土之前,最好进行一次。
次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测定项目包括 N 、 P 2 O 5 、 K 2 O含量及土壤 pH 值,当土壤 pH 值低于 6.0 时,有利于土传病害的发生,应采用生石灰调节,试验证明,在壤土条件下每亩使用 50 kg 生石灰pH
值可提高 0.2 ,生石灰使用量可按此办法计算,调节 pH 值至 6.5~7.3 的合理范围内。 底肥的施用根据配方施肥方法计算, 所需肥料总量的 2/3
用于底肥,确保土壤速效氮、 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不低于120 mg/kg 、 100 mg/kg 和 240 mg/kg 。然后深翻 25 cm
,南北向做畦,畦宽 1.6 m 。
3.2 定植
选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每畦按双行单株种植,行株距 80 cm×43 cm ,每亩定植 1 800~2 000 株。 定植后及时浇水,以利幼苗成活。
移栽时嫁接刀口位置要高于畦面一定距离,绝对不能掩埋嫁接口,以防接穗扎根受到二次传染致病。
3.3 肥水管理
在番茄生产中,对番茄进行配方施肥。 依据吸收量、计划产量、土壤供给量和肥料利用率计算施肥总量。 吸收量按每生产 1 000 kg 产品吸收氮 ( N )
2.7~3.2 kg 、磷 ( P 2 O 5 ) 0.6~1.0 kg 、钾 ( K 2 O ) 4.9~5.1 kg 、钙( CaO ) 2.5~4.2
kg 、镁( MgO ) 0.43~0.90 kg 计算。 其中,氮 ∶ 磷 ∶ 钾吸收比例为 1∶0.28∶1.80 , 因肥料利用率的关系,氮 ∶ 磷
∶ 钾施用比例按 1∶0.36∶1.14 进行番茄第一次追肥在第一穗果实直径 3~5 cm 时进行,以后根据浇水灌溉情况分 3~4
次进行,追施配方肥每次每亩用量不高于 40 kg 。 追肥与灌溉紧密结合,采用膜下沟灌、微喷灌等方法。
夏、秋季番茄生长期温度高,要特别注意根据气候变化浇水追肥,切忌忽干忽湿,导致裂果。 早春、晚秋季节温度低,土壤养分供应慢, 前期追肥要及时, 5
月份以后减少氮肥追肥,增加钾肥的使用。
3.4 病虫害防治
秋延迟栽培易发病毒病, 主要采用农业措施预防,除使用防虫网外,在种植大棚前种植 4~6 行玉米阻挡干燥热风,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当发现病株时,可用
20% 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32% 核苷溴吗啉胍水剂 500 倍液叶面喷雾, 有一定抑制效果。
晚秋至冬季易发晚疫病、灰霉病、细菌性溃疡病、叶枯病等,根据病情用 72% 杜邦克露、 69%烯酰吗啉锰锌、 28% 多霉威、 50% 异菌脲、 50%
琥胶肥酸铜、 25% 噻菌茂、 中生菌素等 1~2 种药剂交替混合使用,有较好的预防治效果。
白粉虱、烟粉虱是番茄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不仅影响番茄生长,还能传播病毒病,因此,发生初期要用 10% 吡虫威 400~600 倍液, 或 10% 扑虱灵乳油1
000 倍液喷雾,能杀死卵、若虫、成虫。 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 一般5~7 d 1 次,连喷 2~3 次。
4 嫁接苗栽培效果
4.1 嫁接番茄抗多种土传病害
实践证明,嫁接番茄能够抗多种土传病害。 2018 年秋季对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蔬菜大棚进行调查,番茄死棵非常严重, 95% 以上的大棚均有发病,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褐色根腐病,并混有少量的黄萎病,表现为田间混合发生。 田间发病程度依品种不同而有差距, 发病重的品种最高达 60%
的植株感病并逐渐死亡,抗病品种的感病率在 5%~20% 之间,损失依然较为严重。 采用嫁接番茄苗的 42 亩大棚未有感病植株,没有死棵现象。
2019 年春季在 5 个自然村设立了 28 个示范大棚,提供嫁接苗 11.2 万株给当地菜农示范种植,基本没有出现死棵现象,
而没有嫁接的自根苗田间仍高度发病。
4.2 嫁接番茄抗逆性增强
由于砧木含有野生番茄的基因,抗逆性强,在整个栽培期间,嫁接植株长势强,叶量大,茎秆粗壮,基本没有黄叶,生长势明显优于自根植株。
据田间种植情况,嫁接苗因根系比自根植株根系庞大,植株叶面病害发病也相对较轻。
4.3 嫁接番茄产量提高
嫁接番茄后,植株根系庞大,长势强,抗逆能力强,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018 年秋延迟栽培,皇城镇郑家六端示范区嫁接苗栽培棚亩产 9 271 kg
,与接穗相同的品种自根苗栽培棚亩产 5 655 kg ,增产幅度为63.94% ; 四官示范区嫁接苗栽培棚亩产 8 957 kg
,与接穗相同品种自根苗栽培棚亩产 6 534 kg , 增产幅度为 37.08% 。 增产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根苗死棵数量的多少, 土壤病害严重的棚,
增产幅度较大。 2019 年早春栽培,示范区嫁接苗栽培棚最高亩产11 041 kg ,取得了近几年最高的产量记录。
4.4 嫁接番茄品质有所变化
由于嫁接改变了植株根系的吸收系统及根部物质合成系统,因此,对地上部接穗的生理生化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使蔬菜在逆境下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养分吸收系统和合成系统的改变, 也影响着接穗生化反应的变化,
对番茄果实的品质也会造成必然的影响。 在嫁接苗推广示范中,我们注意到果实的硬度及其他外观品质没有明显变化, 但果实风味品质变化明显。
果实糖酸比是评价番茄果实口感的重要指标,示范栽培实践证明, 嫁接苗在增产的同时还降低了番茄果实的糖酸比, 多数砧木与接穗嫁接后会使接穗果实酸度提高,
味道较淡的接穗品种会变成微酸味,甜味品种会变成酸甜风味,如果是酸味较重的接穗品种会使酸味更加浓厚而影响口感。
风味的变化决定于接穗和砧木两个方面,正确选择品种,对提高果实品质、改善果实口感有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