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编剧于飞、宋方金等人在微博上发布了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的联名公开信。公开信显示,近期,抄袭劣迹的编剧、导演(郑宇、景M .郭)频繁出现在一些网络平台、电视台的各种综艺节目中,以节目导师、嘉宾的身份出现,在节目内外进行话题炒作,以追逐点击率和收视率,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种重收视率论、重流量论的做法,引起了相关从业者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反感”,呼吁媒体平台“弘扬时代健康潮流,宣传德才兼备的艺术家,积极拒绝有劣迹不改的创作者,不给抄袭剽窃者提供舞台,将他们驱逐出公共媒体”。
合作签约名单非常豪华,包括著名影视从业者如、舒欢、白一琪、高等。第二天,也就是12月22日晚,编剧在微博上发布了第二批“影视从业者联合抵制京M .国”签约名单,新名单共有45人。除第一批外,共有156人参加了抵制活动。
近年来,作家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新闻频频曝光,作家维权事件屡见不鲜。然而,以如此明确的态度来抵制同行,实属罕见。
为什么是郭敬明和郑宇?
郭敬明和最近分别参加了表演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2》和《我就是演员3》,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郭敬明因与和董承仪的纠纷频频被送上热搜。余点评李的“油腻”,发微博称“既然做了考官,就要像照妖镜一样盯着选手”,热度不算太高。
然而在舆论领域,这种热度引来的负面评论更多。郭敬明被认为是“不自量力”,但他的“正严明”言论却引发了业内“贼喊捉贼”的调侃。
003010郑铮。
前几天,编剧林曾写道和景淼郭被中国编剧界开除,他们在编剧界“社会性死亡”。“他们不会出现在任何正式的编剧活动中……”。
和郭敬明早年都面临抄袭的指控。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景某国撰写的《演员请就位》整体抄袭了撰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2014年,琼瑶起诉郑宇抄袭《圈里圈外》。在这起诉讼中,业内139名编剧和制片人也共同谴责了郑宇。两人的回应都是一样的:赔钱,但拒绝执行道歉。
事实上,根据人工智能金融学会,2004年,郑宇早年遭受剥削。
《宫锁连城》播出时,郑宇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剧本连署名权都没有,于是将李蕙敏大师和制作人告上法庭,然后选择单飞。然而,单飞没能避免类似的命运。另一个书面剧本被赋予了女演员的署名权,因为女演员和导演在同一个组里有着不寻常的关系。然而,这些早期的不公平经历似乎并没有让他开始追求行业正义,反而走向了反面。
与相比,郭敬明的抄袭事件更多发生在作家圈而非编剧圈,且案件发生时间早于。对此,联合行动的参与者之一编剧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当年郭敬明被作协吸收为会员,但影视行业的作协仍然拒绝接受他的参与。“他在作家圈和文学界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们不欢迎这样的人,所以这次庄羽先生也参加了签名。”
103010京民国
除了抄袭之外,郭敬明在作品《梅花烙》中署名自己为编剧,又署名另外两位编剧为“副编剧”的行为也引发了争议。人们发现,这一立场在郭敬明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大多存在――这一立场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被认为是安上制造的尴尬地位
与稿酬相比,署名权甚至可能是作家更关注的东西。影视剧中署名的位置和方式往往可以决定相关编剧下一个项目的议价能力。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作者会降低报酬,他也应该努力在签名中获得一个合适的位置。郭敬明的举动很容易被理解为资本对内容创作者的傲慢。
组织过程
抗议的组织比预期的要快一点。汪海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抗议活动从参与者聚集到正式发布不到两天。“没有组织者这种东西。大家线上线下都在讨论这件事,所以是一个热播,一个回应。”
“我觉得已经很久了,不然一天之内不可能有这么多签名。第一天100多人,第二天150多人,不断有人要求加入。事实上,这是整个行业的声音。接下来,后面可能会有200人、300人甚至更多的人(参与)。”汪海林说。
编剧刘一也是联名信的签署人之一。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联合抗议突然发生,但这是行业长期积累不满后爆发的正常行动。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过程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因为郑宇一直拒绝履行法院判决,并向抄袭者琼瑶道歉,我们一直觉得作为同行,应该公开声明。”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或者组织者,但是平时大家对这些事情都有讨论和共识。最近,王。
海林,宋方金,余飞和我,把大家的想法和说法整理成了文字,然后反馈给大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呼应。”刘毅说。汪海林还表示,与其说大家是对于正、郭敬明二人表示不满,倒不如说是对二人身后代表的创作风潮和资本倾向表示抗议。在汪海林看来,资本和平台追捧于正、郭敬明,实质上是在追捧一种“不择手段的新型内容生产模式”。
编剧汪海林。图/四味毒叔
除了深谙大众心理,于正、郭敬明二人还会自己制造流量和话题。马上,郭敬明新作《晴雅集》就要上映了,很难说近日的舆论风潮不会给这部电影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而综艺节目的制作播出也以流量为导向,在明知二人身负争议标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选用其做导师,也不免有刻意制造噱头的嫌疑。
汪海林将综艺节目这种为了流量“一而再再而三”推出类似争议导师的行为,理解为对影视内容生产行业发出的一个挑衅。
“郭敬明也好于正也好,都是在资本和平台的加持下,企图改变行业,改变行业规则,改变行业道德――只要有流量、有点击率、有收视率,有人骂他也无所谓。这种流量模式是和传统内容生产模式的一种对撞。长期以来,资本和平台主导生产的什么宫斗啊,甜宠啊,撕逼啊,这些文化内容已经引起了观众的不满。这些观众的不满也是内容从业者的不满。这种不满在这个节点上就爆发出来了。”汪海林说。
意义何在?
对于这次联名抗议,许多业内人士都持悲观态度,认为其意义聊胜于无,既不可能撼动于正、郭敬明二人在圈内的地位,更无法造成什么实际损失。“顶多膈应一下他俩的心情。”一名制片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从资本和平台的角度,他俩都是最受欢迎那一种人:好沟通,可预测,愿意为了大众的喜好去修改产品。而现在很多创作者其实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只顾自我表达,对营销、大众心理和传播规律都没有研究。不少人因为性格原因,沟通成本还特别高。”上述制片人分析道,相比不可控的艺术家,于正、郭敬明二人更像产品经理。“还是特别优秀的那种。”
从赚钱能力的角度来考量,过去几年,郭敬明和于正无疑都是成功者。郭敬明有《小时代》系列20亿元票房加持,于正则手握《宫》系列和《延禧攻略》等高收视率剧集,都是资本追捧的宠儿。资本和平台既没有意愿、也没有动机因为纯粹的道德问题放弃同二人的合作。
《延禧攻略》《小时代》海报
被封禁的可能性也不大。且不说抄袭能不能归类为“劣迹”,即便算,二人也顶多不再出镜,幕后创作并不会受太多影响。过去,除了在2013年吸食冰毒被捕,从此销声匿迹的《武林外传》编剧宁财神外,影视幕后工作者鲜少有因劣迹被封禁的案例。而据坊间传言,今年3月上线的网剧《民国奇探》便是宁财神的新剧,只是编剧一栏署名为“宝盖丁”(即宁)。
不过,从联合声明的措辞可以看出,编剧们集体讨伐的并非二人本身,也并不是想将二人“赶尽杀绝”。众人抗议的,是二人被判侵权后却拒不道歉的行为,以及网络平台、电视台“是非不分”,将其捧为导师的举动。
汪海林和刘毅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联合声明更多是表明一种态度,至于能否对二人造成影响,则不在他们关心和控制的范围内。
“这件事情由头到尾,并不是针对他们两个人,而是针对某种行业风气乃至社会风气。对他们两个人是否造成影响,其实不是我们在乎的事情。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对不好的社会现象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个声音,这就已经达到我们的目的了。”刘毅对中国新闻周刊总结。
“不在于要什么样的结果,而是在于要给历史留下这样一个痕迹:就是这个行业的人曾经抵抗过,曾经发出过声音,不认同这两个人代表的内容生产模式,不认同这个时代资本和平台所做的一切。所以这次100多人的声音是留给历史的。”汪海林说。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