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学视频剪辑难学吗,在北京视频剪辑工资一般多少

  

  希望大家不用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我不认为剪辑没有前途,也不认为剪辑会让人变得有钱又贵。只是想在迷茫的朋友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抬头看看别人的经历。   

  

  我从来不相信名人传记和名人励志书,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无法复制,你也无法像成功的名人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合适的公司或合适的平台,即使最初的势能不同,为什么不模仿学习呢?   

  

  不管你现在的收入有多低,生活有多艰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有多大,你能不能把自己培养得足够强大,去支撑这个巨大的决心。   

  

  2017年春运高峰期,在北京到南昌的火车上,我进行了20多个小时的硬卧旅行。我突然写了这篇长文来回顾我和“Clip”之间的一些事情,很多机会促使我有了这个想法。   

  

  最近连着微信官方账号,上帝的编辑,提交了一个我个人不喜欢的投稿。   

  

  通过点击观看2016年的电影,结交了一些编辑行业或者即将进入编辑行业的朋友。其实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只是业余时间的新手。有了你的闲言碎语,我似乎感受到了当初打算进入和离开编辑行业时的复杂心情和不断纠缠。   

  

  这样,我也希望写一篇文章来纪念我的工作岁月,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给编辑界的新人以精神上的慰藉,与编辑界的老人们一起品味编辑工作的五味。   

  

  从职业选择说起   

  

  说来话长,也不能短,先从职业选择说起。关于工作,每个刚毕业的人都会有一段艰难的时光,那就是选择从事哪个行业,并以此为生。女人怕嫁错人,怕入错行。这完全是真的。我甚至总觉得,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比自己在做什么更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只能停留在现有的岗位上,被制度化。   

  

  然而,也有很多人成功通过了这一关。他们甚至完成了目前的工作,根本没有考虑要做什么。一切都归功于他们之前学习的技能和专业。我不走运。这个水平现在卡住我了。   

  

  我在大学学的是数学。全系一个年级两个班,40多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被转移了。我也不例外。很多同学的想法比我好:既然学数学,就直接考研或者从事数据统计、数据挖掘等相关工作。   

  

  我从来没有对这个感兴趣过,也从来没有想过以后会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所以大学四年也没有认真学习过任何课程。尽管如此,我一直感谢我的大学生活。这四年的经历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即使不学知识,这个进入社会前的温柔缓冲期也会给我们带来其他宝贵的经验。   

  

  励志做剪辑   

  

  大三下学期,当我真正开始思考马上就要找工作的紧迫问题时,我选择了从我所知的一点点技能中吸引我的“编辑”。一方面,我平时会拍一些短片;另一方面,我想,“不就是拼接镜头吗?这很容易。”。   

  

  于是,我开始了自学之路,买了一堆编辑书,但到目前为止都是新的。什么《一百天精通剪辑》 《剪辑入门宝典》简直就是浪费钱。毫无例外,他们会一章一章地告诉你软件的使用方法,洗去缺页的嫌疑。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在视频网站上看教学视频来学习,编辑的重点根本不是“软件”。   

  

  可能有些所谓的培训班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教过软件的使用,所以我不敢胡说八道。我想说的是另一回事。之后我接触了Adobe。   

  

  效果(简称AE),只有一点点了解,然后有个培训班让我当讲师。他们的意思是,只要他们知道钥匙是什么意思,他们就能说话。我拒绝了,这是后话。   

  

  改学AE电脑“炸”了   

  

  有时候回头看以前拍的资料简直不堪入目,当时用的编辑软件是Adobe。   

  

  首映(简称Pr)。后来觉得剪辑太无聊了。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说剪辑太容易了,工资也不会太高。所以,走到一半,我决定学更高的东西,也就是前面提到的AE。那时候只有一个低配笔记本,很难运行PR,更不用说AE了。   

  

  你从哪里开始学习?看教程,一点一点跟着学。即便如此,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直到找到了“模板”,我才开始研究模板,发现一个模板下载网站快要疯了。我拼命下载资料,下载了一晚上,暖气片嗖嗖作响,直到有一天醒来发现电脑没亮。百度说显示器可能烧坏了,我也想过。   

  

  还好当时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子,刚交了三个月的房租和押金。我小心翼翼的打电话给房东,说电脑烧坏了,想换,想退房租(搬回宿舍)。房东是学校图书馆的老师,她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我去找她退款的时候,她也很关心地问我以后打算怎么办。我说视频后期制作,给了她一个PR的详细描述。   

  

  还完房租和押金,搬回宿舍,心里一凉。看我手里的钱,再买一个。你为什么买它?又烧了?犹豫了很久,我去修了。花了150元。过了一段时间,我再也没有碰过任何关于“剪辑”、“特效”和“后期制作”的东西。我基本上都忘了。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大四下学期即将毕业。同学们不是在准备考研,就是在宿舍等死。我想念我自己。   

一定要先人一步,于是放假我就去找工作了,当地的一家媒体,因为之前一直有接触,所以面试很轻松就过了,然后一直在那上班,开学之后只有几次回学校上过课,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才请了一个月假,待在学校一直到毕业。

  

然而,我做的工作只是文字编辑,跟“剪辑”没有任何关系,说是文字编辑,又只是干一些复制粘贴、打哈哈的事情,有时候我特别瞧不起我的职业,只不过在这过程中,我接触了摄影,马马虎虎,半生不熟,以至于后来有人劝我去做摄影,我没去,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我忘了我什么时候在公司显示出有“剪辑”的“能力”,只是记得公司要做活动需要视频的时候,肯定是我来做,我真的很害怕,因为所知甚少,刚开始我甚至都不敢用不太熟的Pr做短片,因为我实在是导不出高清的视频成品,我一直用绘声绘影,简直Low爆了,我第一次做完导出的成品也非常不清晰,而我也没有办法导出高清版,我只能糊弄领导说高清的太大了,这个就可以了。

  

随着“名声在外”,视频制作的任务都我一人包揽,那段时间,我也有点自满,因为貌似我摆脱了我瞧不上的“文字编辑”的头衔,这时候我才恍然很久以前不经意地主动接触一件事物对日后肯定有帮助。

  

任务最重的一次是公司开年会,大型晚会性质的,追求舞台效果和视听效果,所以舞台视频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一个人将这项任务理所应当地承接了下来,而这也成为我再次确定我要进入剪辑界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歌舞类的节目都需要有LED背景视频,这些都好弄,网上找素材然后拼接,凑凑合合的看不出什么大毛病就行了。最难的就是做主题类的视频,比如前期宣传短片、公司介绍、社会名流祝福(包括前期拍摄)等等,其中有些都是用AE模板改制的,改模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边做边学,渐渐地才算熟悉一点AE的使用,之前提到的自学简直就是扯淡,除了使我知道世界上有AE这么个软件存在之外别无所获。

  

剪辑界的朋友都清楚一个视频的一点点改动就可能要耗费制作人员几个小时的心血,年会前的一个礼拜,我几乎没有好好地睡过觉,每天熬到凌晨一两点再回家,正点再上班接着做,但是一点都不觉得苦,想着自己做的东西能被很多人看到反而激情饱满。

  

年会圆满结束,没有出现任何差池,各方满意,于是我也觉得我可以以非科班出身进入剪辑界了,从此名片上的头衔是“剪辑师”。

  

辞职北漂

  

转过年的五月份,我正式辞职,开始了我在北京的求职之路。我知道每家公司面试基本都是要看作品的,简历上写一堆,不如实际拿几个作品看看,而我当时并没有成熟的作品,只能临时拿着相机去拍一些片段,做了一个MV,杂乱无章的镜头拼接,一键预设的调色,把歌曲铺上音轨,然后导出。

  

我把这个视频考到U盘里一个被重命名为“面试”的文件夹里,自信满满地开始投简历。

  

投出去的简历基本上都能收到面试通知,我一直怀疑传说中的“求职难”是不是媒体瞎说的。我也基本会按着通知内容准时准点去面试,杂七杂八的,有些公司确实忘却了,但有几家印象深刻。

  

有公司说要提前交什么费,这肯定骗人的,这点常识我在贴吧里早就见识过了。有公司说要去怀柔的影视基地工作,我也拒绝了,直到我面试了几家都是这要求,我才想去影视基地还能接触到更多剪辑之外的东西,何乐而不为?我没想过事情真假,于是我想下一家如果也是这要求,我就答应了,

  

结果不出意料,下一家也是要求去影视基地,我说可以,对方说等电话,我窃喜终于有工作了,然而并没有接到过电话,后来我在网上查看了相关的事件,有很多人说骗人的,我心里五味杂陈,如果是假的,说明我的能力连骗子都看不上。

  

初识别毛片

  

还有一次面试,面试官说刚接触剪辑的新人比较适合去剪毛片,如果你被录用的话也是先从剪毛片开始。我心里一惊,这是不是正规的视频公司?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可能毛片的镜头和事件都比较单一,所以比较适合新手,我说没问题。

  

走出大厦,我用手机搜索了一下“毛片”,除了你懂的那层意思之后,原来“毛片”还指没剪辑处理的电影胶片,我很难形容那时候我的哭笑不得…

  

后来,我在一家工种完善的影视公司找到了工作。对方根本没看我作品,聊了几句就答应了说:一周休息一天,工资2000多(忘了具体数),弹性工作,八小时制,不排除加班(没说加班费的事)。

  

我答应了,我是在屡次面试失败之后答应的,当时跟我一起面试的还有一陌生哥们,我离开公司在地铁又遇见他,他说他没答应,原因是工资太低。

  

其实对于工资,我有自己的盘算,我根据自己的情况,一、我没成熟的作品,二、我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那我只要在这家公司呆一个月(后来我呆了三个月)这两样都齐备了,我就可以换别的公司,至少那时候我有谈工资的本钱了。

  

这是一家影视后期公司,部门齐全,特效部、声音部、剪辑部、视频制作部等等,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所在的部门的成员都不是被称为剪辑师,而是视频制作,呆的时间长了,我越发觉得这是全公司最底层的一个部门,好像是人就可以来上班,而且剪的都是短片,给某档卫视凌晨档做节目,

  

另外有一家公司好像是负责前期拍摄的,他们拍完素材之后会拿脚本、剧本来给我们剪辑,他们每一档节目都有导演,我们与这些导演对接,也听他们的吩咐。

  

以前一直用的都是PR,到了这家公司之后,一律都用Final

  

cut,这也不是问题,剪辑软件都是互通的,花点时间认准按键和快捷键就能上手干,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基本熟悉了Final的使用,刚开始跟着一“前辈”剪了一个月的mv,除了学到一句“跟着节奏走”,别无所获。

  

这样一来,我一个月实现跳槽的目的就没有实现。第二个月,我开始剪一些五分钟的小节目,街访、恶作剧、恶搞之类的,垃圾到死,而且拍的素材总是不尽人意(也是我自己功力不够),以致后来我在公司每周一次内部作品交流探讨会上向总监提出一个问题:节目组拍的素材实在太烂了怎么办?总监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好的厨师能用好任何一种食材”的心灵鸡汤故事。

  

详细地说说工作内容

  

因为是给电视台提供周播节目,所以一个剪辑师(实际上是视频制作人员)是负责其相应的节目,一个礼拜的工作量就是做一个视频,刚开始我觉得特简单,快刀斩乱麻几个小时就剪完了,

  

然后给导演看,导演觉得有问题再改,没问题就给调色人员调色、给声音部修声,然后配字幕,输出。然而,实际情况却远非这么简单,给电视台的节目是严格要求的,比如时间长度必须准确、镜头画面必须协调,更严格的是不能出现纹身、烟,如果有就得打上马赛克,打码这个过程也是不断骂导演的过程:“你TM注意点,我这省多少事”。

  

更可笑的是有一回,我看到别的栏目的剪辑师拿到了一个角色在烟酒小卖部的烟专柜前接受采访的镜头,剪辑师瞬间奔溃,最后只能把素材给特效组进行抠像,全抠出来再放在另一个布景里。

  

有时候更让人奔溃的其实是这些自诩是导演的人的情趣和审美,比如他也不知道怎么弄会比较好的时候,他就让你提供多种方案,他再挑,当然这种事也不够稀奇,还有就是他可能偶尔看到一个好的转场方式,他就独好这一个,真是不得不怀疑其的职业能力。

  

前面说了,我们部门是最底层的,公司还有单独的剪辑房,据说是给做电影、电视剧的剪辑师准备的,我没有去看过。地下室是专业的录音室和调音室,很牛逼的样子。

  

我们部门独占一层,跟网吧无异,同事好像也没几个正经科班出身。我刚进公司的时候,遇到一个中国传媒大学专科毕业的,我本着虚心的态度向他讨教,他一个劲地说干剪辑就是干民工,没用。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就离职了。

  

我去的时候,公司有一个女前台,态度极横,没多久她就离职了,我也是她离职之后快一个月才知道她离职了,还有一个小女生会计,跟我同一天面试的,不久之后她也离职了(听说是被辞退的),后来,公司领导层就剩总经理、总监和兼行政、会计的总经理妻子,从这个行政架构来看,公司基本上是没有条文规定的,至少我没听说过,我离职的时候我都还没搞清楚到底是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好像也没人管。

  

我也是随意发挥,迟到早退是常事,毕竟工资本来就少,再扣点也不影响大局――怪了,我属于没有钱但不心疼钱的人。

  

第一次有了电视台播出的作品

  

呆了两个多月了,我才接手到一个在我看来有点内容的栏目,十分钟,其中涉及到的镜头、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多,我想我的离职机会来了,我做完这一个,我就离职,然后拿这三个月里的作品去面试。

  

一个礼拜的时间,听着一位傻逼导演的左右指挥,熬了两夜,在周五要上交的前一刻还在讨论字体的大小是不是与往期不同,确定是真的不同之后又改。

  

第二天,我就提出了离职,组长也没有挽留,好像一直都是这样,这地方属于你爱来就来、不来也不留。就在我离职前的一个月,公司实行的提成制度,按每分钟多少钱,我离职之后,听说留下了的同事都拿到了可观的提成。

  

等到发工资那天,我已经找到下一家公司了,我请了半天假回去拿工资,等了一下午直至晚上八点才等到那位总经理妻子回公司发工资,我去的时候发现跟我一波的好几位也都离职了,我们也在这一天聚在公司等着发工资。

  

离职之后,我第一次坐在电视机前守着自己为之间接工作过的电视台直至我们节目要播出的时段,凌晨之后,我并没有看到我的作品,而是同事的,但有看到自己套用AE模板制作的一个几秒钟的广告,心满意足,睡觉。

  

辞职之后,我休息了差不多一个月,旅游什么的,不提了。

  

第一次跳槽有了作品面试

  

正式开始找工作,我投了第一份简历就收到了面试通知,我带着在上家公司做的几个作品去面试,最终7000多的工资定下来了,双休,早十晚六,而且这家工资离我当时的住处只有1公里左右的路程,这种条件再令人满意不过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家特别火的短视频自媒体公司,只不过我呆的地方是分部,只有几个人,日常就我和另外一位剪辑师在公司,一位女行政,每天十点之后才来,下午三四点就走了,我根本没见过她的脸,还有一位应该是领导,经常不在,另外一位是偶尔才来的剪辑师,也就是说总共是五个人。

  

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去公司的,其实也无所谓第一第二了,总共就两个人正常上班,剪辑的是3-4分钟的短视频,用的软件是premiere,于是我又得从使用Final的习惯调整回premiere。我收到了一个关于艺术品之类的素材,要求剪辑出比较高逼格的作品,

  

从这开始,我才算真正明白什么叫镜头语言,以前都是胡乱拼镜头,而现在做的内容,如果一个镜头没有处理好就可能导致整个视频的质量和格调下降。

  

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完整地把这个3分多钟的视频做完,中途不断地翻阅各种剪辑方面的知识。做完之后,有一天,另一位“高手”剪辑师终于出现在公司了,他检查了一下我的作品,提了点建议,于是我又改了两天,他再检查,又提了建议,我再改,他再查,这段时间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能力真的不够,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个礼拜,当然我并没有一直在做,一直做一个东西不得把自己做吐了,很多时候都是极其无聊地看网页,因为根本没人管,正点上下班也没人管了,差不多就下班走了,力不从心和烦躁的情绪一直折磨着我。

  

感觉不被领导重视

  

两个礼拜之后,我接到“领导”的电话,要求去哪个小区几栋楼几号,我打车就去了,进门发现是一家后期制作公司,原来“领导”打算调派我来这上班,工作内容是剪辑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我看了一下正在剪辑的页面,机位好像特别多,这使我心里有点发怵。

  

再加上“领导”随意指派,也是因为如果我来这工作的话,我必须倒五趟地铁,这跟我现在1公里的上班路程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各种情绪交杂在一起,我果断地说“我肯定是不会来这的”,“领导”除了说“不来就不来”之外没有说其他的。

  

我当时很气愤,出来已经是晚上7点左右了,我一个人走了很远,一直在想我要离职的事,想清楚之后我就进了地铁直接回公司,并写了张离职纸条放工位上,把大门钥匙放在了大门边的砖头下,很纠结地走了。

  

第二次跳槽

  

至此,我的第二份剪辑工作只存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没关系,再继续努力。

  

我接着投简历,面试的一家也是离住所只有1公里左右路程的公司,我很满意,面试过程中我觉得对方对我也挺满意,于是我等消息。在这过程中,我接着找工作,但我一直对第一家公司念念不忘,毕竟路程比较近,而且待遇也不错。

  

漫不经心地找工作却一直没有得到第一家公司的电话,我实在等不及了就主动回了电话,对方说之后会有短信通知,我收到短信的时候,我正好在外面休闲骑车,“未录用”的消息显示出来之后,我假装镇静地多骑了一段距离。

  

自此,我再也没投简历了,无所事事,东游西荡,直到有一天接到我毕业之后进入的第一家公司的领导的电话说有家公司希望找一位能干图像、视频后期又懂自媒体的人,而我正好合适,前文说到过,我接触过摄影、又是在媒体公司干过文字编辑。

  

于是我就去了,待遇很好,管三餐,但这家公司根本不合我意,呆板生硬,另外当时公司装修,办公区都搬到了地下室,阴冷潮湿的冬天让我备受煎熬,而且我还是第一次被要求穿西服皮鞋上班,我根本适应不了这样的环境,但我又暂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能混一天是一天,每天上班迟到――因为我真的不想去,每天上班基本上是发愣――因为我真的觉得无事可做。

  

就这样呆了半个月,人事主任主动找我了,是的,我被辞退了。对此,我一点也不意外和诧异,我很平静地接受下这份安排。

  

我有了新工作,不是剪辑

  

离职之后,我还想着剪辑工作,但被着实打击了一通之后,我又在潜意识里对它敬而远之。

  

有朋友是干后期工作室的,他邀请过我,我去详聊过,也好像是答应下来了,但回去之后我就没有再联系他了,种种迹象表明我可能要离这个行当越来越远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一段时间之后,我找到了新工作(不便详说),与剪辑无关,我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或者说不再有热血澎湃、有明确梦想的工作生活,有时候我回想起之前拿一个粗制滥造的MV就敢去面试的场景,我都有些后怕。

  

在剪辑界呆了五个月的时间,而我却从来没有够得着我想象的“剪辑师”的身份,更别说奢望像很多有抱负的剪辑师一样梦想有一天去剪辑电视剧和电影。

  

剪辑成了我的业余审美

  

当然,剪辑给我带了很多专业性地知识,只不过我不会用,这些知识在我现在业余主要的电影评论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去实现这些剪辑,但多多少少能看出一些门道,品出一些优良。

  

剪辑也成为了我自身的一个附属品,虽然不是主要和专业的,但是关键时候还是能用得上,偶尔激情再起的时候,还是会拿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去剪点并不为足道的短片,自娱自乐。

  

行文至此已是7000余字,这就是我与剪辑之间的故事,并不完整,但是我已经把能够回忆起来的事都写出来了,无所谓要说明什么,感谢你的阅读。

  

行业的情况也好,个人的坚守也罢,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只是希望能拿出自己的故事与诸位分享,我曾经去过你们战斗过的圣地,而你们比我幸运,至少你们还在,为你们祝福。

  

转载自:神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