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贵州省雷山县排翁村的李晓明非常高兴。回到家乡创业三年后,他的专卖店一度因销量不佳而关门。如何从各种渠道销售雷山特产一直是他的难题。然而,在完成“乡村振兴试点人才培养计划”的第一天后,他心里有了底。
李晓明参加了由优成基金会、杜小曼金融共同发起的“乡村振兴领航者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农业冠军”,带动乡村产业。
杜晓曼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优成基金会共同发起“乡村振兴领航者人才培养计划”,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制造者”成为懂产业、懂营销、懂品牌的“顶级农民”。
回乡创业,带动更多人一起富裕
雷山县丹江镇排翁村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之一,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由于地理位置在山坡上,种植产业难以规模化,村民收入来源少,村集体经济效益不高。外出打工,是排翁村很多年轻人的无奈之举。
现在是排翁村副主任的李晓明,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在大城市打拼。在浙江外贸公司的七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从五六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回家的机会是2018年奶奶的危重症。李小明辞职回家照顾老人。几个月后祖母去世后,他越来越不愿意放弃年迈的父母。此外,当时村委会号召他帮助家乡发展。最后,他选择了回国,和排翁村一起长大。
剩下的李晓明面临着拉动村里经济发展的问题。看到村里农产品众多,又有多年的外贸经验,他有了把村里的产品对外销售的想法。于是,李晓明用自己筹集的10万元资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开了一家专门销售和推广雷山特产的淘宝店。
开店期间,李晓明卖的很多特产都来自排翁村,有的是从村民那里买的,有的是自己种的。在李晓明看来,村里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蜂蜜、茶叶、天麻、红米、腊肉、鱼露酸等等,都是大众化的特色农产品。只要有销量,村民的收入肯定会增加很多。
但事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村里条件有限,到目前为止一些村道还没有完全打通,农产品很难长途运输到外界。此外,缺乏电子商务运营和产品包装的专业知识,很难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推广。李晓明的淘宝店销量不好。一年半之后,他别无选择,只能将商品下架,他的创业生涯也暂时告一段落。不仅对自己辛辛苦苦筹集的资金感到心疼,李晓明更担心的是村里是否真的没有其他的增收途径?
李晓明没有受太长时间的苦。排山村的气候一年四季凉爽湿润,非常适合羊肚菌生长。2020年底,村里整合闲置土地,引进珍贵食用菌羊肚菌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羊肚菌特色种植产业。李小明也加入了进来。他不仅种植了20亩羊肚菌,还促进了村里32名贫困人口的就业。
“羊肚菌需要小心维护。如果没有病虫害,就要保持温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在产卵阶段,菌体会更加健壮……”,每天坚持在李晓明的大棚里养护菌种,我们已经了解到羊肚菌的培育和采摘。他计划等资金到位后,再扩大种植和收购规模,这样羊肚菌就能带动村里更多的人致富。
今年7月,随着“小满帮扶计划”的o
凭借之前的创业经历,李晓明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事业更长久。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他对未来农产品的销售做了初步的规划,希望不要简单地把产品经过初加工后再销售,而是把产品做成品牌,提高产品的价值,然后集中力量购买当地其他农民的农产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目前,李晓明一直在发布关于乡村旅游的短视频,平时也会做一些直播。希望以后进行直播带货。只是李晓明不太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做,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如何实现。
为奠定未来发展的知识基础,李晓明成为“乡村振兴试点人才培养计划”培训项目的见习生。他说,他在上次创业中遭受了损失,知道农村工业的发展并不容易。这次培训他最想学的是“互联网认知与思考”“农产品产业链”“产品搭建与营销推广”等相关课程。
像李晓明这样回国发展的年轻企业家还有很多。过去,年轻人在贫穷的家乡看不到发展的希望,只好走出去寻找机会。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家乡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新路子,杜小曼等社会企业的帮助也吸引了更多的本土人才回归家乡建设。杜晓曼与友成基金会此次联合打造“乡村振兴领航者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要从乡村内部培养更多的人才,改善雷山本土人才专业性差、带动能力弱的痛点,助力实现人才多、乡村旺、产业旺的区域发展目标。
从“帮扶”到“引领”,都小满金融不断探索精准扶贫长效运行机制,农业公益帮扶计划不断深化,带动了当地其他低收入人群在产业链中增收,带动了县域农村核心产业发展。未来,50名乡村领航员将成为雷山县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器,带领更多人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