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网络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短视频传播效果怎么写

  

  为什么会有谣言?怎么才能摆脱呢?辟谣工作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   

  

  1.了解公众认知的差异,打破“信仰鸿沟”的藩篱。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增长5.9个百分点。社交媒体是目前最大的文化传播载体。   

  

     

  

  只有当有人相信它时,它才会传播。“信仰鸿沟”的概念逐渐出现在学者的视野中。“信仰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对同一问题的信仰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大多表现在社交媒体的社区传播中。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吗?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球形。可以说,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然而,只有一小部分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群体有着相同的信仰,他们建立网站,拍摄视频,建立网络社区,不断加深“地球是平的”的观念,孤立思想相反的人。于是,“信仰鸿沟”的屏障就形成了。让现有的信徒在网络约定的价值传播模式下与谣言保持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价值观”。这种靠“信仰”聚集起来的人,很难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和知识水平。   

  

  2.了解传播的特点,让谣言更有针对性。   

  

  关于“醋”的谣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喝醋能灭新冠肺炎”“喝醋能软化血管”“房间里抽醋能预防感冒”“醋和水果能中和酒精保护肝脏”“神奇的‘醋蛋液’能治百病”“醋泡草莓能保鲜”“醋泡花生营养价值更高”“醋除甲醛能救命”等等,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正是因为社区的封闭,辟谣工作才复杂多变。这种常识性的谣言就像一种慢性病,周期性出现。在“信任”与“怀疑”的博弈中,网络谣言的类型也在不断翻新。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为寻找谣言的传播规律提供了依据。   

  

  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公众缺乏判断力。当公民急于了解真相时,网络上发布的、被猜到或故意传播的虚假信息,就会借机填补“真空”,想以虚假信息进行恶搞、发泄或“吸引眼球”。   

  

  网络传播谣言的特点是:一是越接近人们的利益越容易引起注意,会引起恐慌或与人们利益相关的信息更容易传播;第二,由于经常使用其他手段,很难区分信息的真假。三是以专家名义或打着权威机构旗号迷惑人;四是沟通周期很短,但一些虚假信息会反复出现;第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3.注重科学的传播策略体系,建立辟谣机制。   

  

  社交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构建一个想法一致的信息传播圈。这使得现实生活中分散的思想分歧在互联网上得以整合,达成共识,形成“意见群”。   

  

  “互联网巴尔干化”现象使网络分裂成各种不同利益的群体,一个亚群体的成员几乎总是利用互联网传播只能吸引该亚群体其他成员的信息或材料。如何有效传播谣言信息,使谣言信息更具说服力,需要注重科学的传播策略。   

  

  如何将必要的信息传递给一个信息相对孤立的社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说服他们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毕竟,相信谣言的人的圈子是多样的,他们不一定相信谣言。此外,还有心理、社会、网络社区等诸多因素。因此,谣言是系统科学,是以社会科学和我的知识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