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在2240写,在4分钟.读
应一家连锁餐饮品牌的邀请,我去了它总部所在的城市三天。这个团队非常热情,他们的学习欲望和能力都很强。但是因为做加盟连锁品牌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在行业内经历了一些误区(这其实是所有做加盟连锁品牌的团队都会有的,就像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一样,这是正常现象)。今天我们就和他们聊聊沟通的过程,看看能不能给其他连锁品牌一些启示。
目前品牌有200多家门店,其中直营店5家,其余均为加盟店。目前在扩店过程中遇到了困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所有来这里的加盟商应该怎么筛选?
为此,我和他们团队一起梳理分析了数据,制定了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接下来,我将与您讨论与他们的团队一起整理单店模式的具体步骤。
品牌创始人大学就开始创业,加入了一些餐饮品牌,运气还不错。他加盟的品牌基本都有不错的回报,从而通过加盟品牌积累了原始资本和创业经验。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目前该品牌门店主要集中在某新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省外开设门店近10家。
品牌加盟商的选择没有清晰的思路和策略。只要有加盟商,他们就会考虑签约。唯一的要求是加盟商不能超过40岁。
因为他做过不同品牌的加盟商,对加盟商的需求非常明确,知道只有加盟商有快速的投资回报,品牌才能持续发展。因此,他要求团队成员回答任何问题并回应任何请求。
正因为如此,相反,很多赚钱不错的加盟商也有不合理的行为。因此,我认为品牌原则上需要与加盟商打交道。这一原则需要根据自身品牌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断优化,从而找到品牌与加盟商合作的最佳平衡点。
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加盟商的店铺投资回报不错,因为给加盟商的利润空间更大,导致总部利润非常薄。目前有200多家门店在运营,总部实际上还处于盈亏平衡阶段。
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数据,先整理一下门店的投资回报周期。对于这个指标,很多品牌只有一个大概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准确的数据,所以我还是担心自己的数据是否完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有相对完整的数据。每家店的租金和人工成本都是加盟店开业之初就自觉收取的。
这与创始人本人曾经是加盟商有关,所以他会注意这些细节。特许经营有一个基本原则:被特许人的投资回报率高,越容易服从品牌管理。加盟商的投资回报率太低,很难与品牌达成一致。
投资回报周期是连锁品牌首要关注的,与直销、加盟属性无关。事实上,加盟连锁对投资回报周期的关注更为重要。
我们整理所有店铺的投资回报周期,店铺属性,以及所在区域的数据;而排名前5%、10%、20%和30%的门店分别进行排序,看看数据规则有没有差异,希望能得出一些结论。
在整理了投资回报周期的数据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前30%的门店中,地级市门店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省会城市,县级市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地级市。而且,县级门店的就餐明显高于地级市和省会城市(就餐毛利比外卖高十几个点,同等销售收入中就餐占比越高,门店盈利能力越强);最近,他们也有三家店
首先从这个数据来看,县级市的门店普遍不错,投资回报也快。首先把县级市的所有门店整理一下,看看整体数据怎么样。然后整理出前20%的门店收入、进外卖比例、报货贡献与门店利润的绝对值,看看它们是如何重合的。
这样就可以梳理出单店模式中的投资回报期、销量、销售占比、利润贡献和门店位置。通过这五个维度的数据,我们找到了不同区域的门店对品牌的贡献、门店的投资回报期和开店难度之间的平衡点。
经过两天的梳理,基本可以确认下一步开店顺序是先以县级市为主,再以地级市为主;先在省内,再在省外;把省内所有县级市的GDP和人口。
排名拿出来,看看目前已经有的县级市门店情况,规划下一步开店的县级和地级城市的排名。这个品牌还正好有几家乡镇的门店开业了,我要他们密切关注乡镇门店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通过数据去进行分析,然后到现场去进行实际调研。因为对该品牌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不同的区域属性,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是有较大差异的,需要品牌去研究如何建立与消费者的关系。
因为有去过该品牌的多个门店进行实地调研,我认为这个品牌在乡镇拓展的潜力非常大,因为其客单价在15元左右,单品价格在5-6元,15元可以有三个单品的组合。在目前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下,这种价格带太有生命力了。
当然,这只是单店模型在我们拓展环节上的一个案例,大家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数据的梳理,我也在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字化工具使品牌在这方面数据推导更有效率,并且系统能够定期自动地进行计算,这样能够加速连锁品牌在拓展策略上,尽最大可能先把最容易创造势能的区域打透。
对单店模型的探索在规划、拓店、招商、运营及产品研发等等各个方面都能够给出非常好的数据指导价值。当然,这需要更多维度的数据,通过日常的数据积累,有助于我们更精细地梳理和打磨适合品牌发展的单店盈利模型。品牌创始人要有意识地采集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实际数据,才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