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乐音体系
1.四个属性:高度、长度、力度、音色。
2.振动不规则,声级不明显,称为“噪音”。
3.音乐中使用的基本音调的总和。
4.音调水平:音乐系统中的每个音调。(尤其是音乐)
5.音系: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顺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半音:音乐系统中音高关系的最小度量单位。
7.全音: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
8\.语音名称:CDEFGAB。
也叫基本音阶,(形成于中世纪,几乎是当时唯一的音阶。现在已经增长到80多了。钢琴上有五十二个白键,从一级到下一级的距离是“八度”,做re mi fa。
索尔拉斯(这些音名大多用于歌唱,所以被称为点名。
9.可变声级:通过提高或降低基本声级获得的声音。
10\.升级调:把基础调调高半个音,比如调高C,调高D,反过来调低。
11.重新提高音量:将基本音量提高到全音,如C、D等。否则,它将被重新降低。
12\.
音组:音乐系统中的80多个音用于将声音区分为若干组,它们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和右上角的数字“1”表示。例如:c?1、d1、e1、f1,每组高于第一组小字,由低到高,被命名为“第二组小字”、“第三组小字”、“第四组小字”和“第五组小字”。依次写出数字“2”、“3”、“4”和“5”。每组比组低的小字由高到低依次命名为“小字”、“大字”、“大字”和“大字”。小字符使用小写字母,大字符使用大写字母。
13.标准音: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高度是每秒振动440次的A音,也就是小字的A就是“标准音”。音乐系统中各个层次的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中央C:位于c1从音乐系统的总音调到中央的小字。每秒振动约261次。
15.律法:为了确定音乐系统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流涎、纯律等。
16\.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阶(如c1-c2)分成十二个等份。
17\.
等音音:音调相同但符号和意思不同的声音。比如调高C,调低D,再调高B,这三个音符在钢琴上的音高完全一样。但是符号和意思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降a只有一个同音字外,其他所有音都有两个同音字。
18\.
复调:当你听到某个音调时,它通常是由许多音调组成的。它的产生是因为当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整个音段振动,它的所有部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音段等)也振动。)同时振动。
19\.音高:整个弦振动产生的声音听得最清楚。
20.泛音:是发音体各部分振动产生的,不易被听到。
21\.分音:构成复杂音调的音调。
22\.音域:声音从低音到高音的总音域。
23\.
范围:范围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可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组1、小字组2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3、小字4、5是高音区,大字组、大字组1、2是低音区。
二 五线谱
1.记谱法: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
2.\.注释:表示注释进度的符号。
3.\.休止符:表示声音其余部分的符号。
5\.
音符与休止符的时间价值关系:较大音符或休止符与其最近的较小音符或休止符的时间价值比为2: 1,即一个完整音符等于两个半音符,四分之一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之一休止符。
6.增加基本音符。
7\.注意:音符和休止符右边的小点。附加点表示将原始音符或静止值增加一半;用两点叫做双点,意思是增加原来的音符和四分之三的休息时间。
8\.
延伸标记:在半圆弧的中心加一个小点。根据作品的风格或玩家的意图,t的时间值
9.延音线:写在两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意思是把两个音符唱成一个音符。维持线可以连续使用。
10\.五线谱:五线谱上的声级取决于音符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位置越高,高音越高,低音越低。注意符头可以在线上和房间里录制。
11.弦乐:为了记录更高或更低的声音,应该在五线谱的上方和下方添加许多短线。分为:上加线和下加线。
12.巧痕:如果音乐作品需要写几行五线谱,那么几行五线谱就要用“巧痕”连接。包括两个部分,即开始线和封闭线。
13\.
巧妙:g谱号,意思是五线谱上的两行等于g1。其他行有声音名称,如图P21所示。f谱号,表示五线谱第四行等于f,其他行、行间名称如图P20所示。c谱号,第三行五线谱等于C1,而记录在第四行的五线谱叫做“次声谱号”。
14.变调标记:表示声音上升或下降的标记。长半音,半音,全音,全音。恢复原声。(他们都为基本音调而起伏)可以在线上和房间里录制。
15\. 调号: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一个调号后对所有的音组都有效。例:P23所有的F都升高半音,所有的B和E都要降半音。
16\.
临时变音记号:记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它的作用仅表示变音记号后面,一小节之内同高度的音有效。但用延音线连接起来的下一小节例外。在多个声部中只对一个声部有效。
17\.
音符的正确写法:单符干记谱时,在三线以上,符干下。反之上。在第三线上,上下都可以。多符头的情况下,以离第三线最远的为准。(单声部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在多声部音乐中,只有在节奏相同情况才用单符干记。双符干记时,高声部干朝上。低声部朝下。
18\. 休止符的写法,在单符干的记法中,休止符永远写在靠近三线的地方。
19\. 符点音符和符点休止符的符点:永远记在五线谱的间内。符点音符的附点要靠近符头。
20\. 省略记号:移高八度和移低八度用记号8――,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以内的音,移高八度。记在下面则表示降低八度。读谱方便,避免多加线。
21\. 重复八度记号
22\. 长休止记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的小节数。多在管弦乐分谱中使用。
23\. 震音记号:用斜线标记,有两种情况,表示一个音或和弦迅速均匀重复时,斜线记在符干上。斜线的数目与演奏时音符符尾的数目相一致。
24\.
反复记号:表示乐曲的某一部分或全部重复演奏。某一旋律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数目与符尾数目相同。一次或多次重复某一小节时,用记号除法的词来表示。从一小节到整首乐曲的重复,可用颍
:蚶幢硎尽1硎炯呛乓阅诘牟糠忠重复演奏。不同的部分,可以用括弧括出,并记心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几次反复时使用。
三. 节奏 节拍
1\.
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例:列队行进中的步伐,体现了这特点;左脚强,右脚弱,每一步时间片断相等,按照一强一弱的次序循环重复。每一时间片断,叫做“单位拍”就是一拍。带强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
2\. 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的鼓点,体现了有强、有弱、有长、有短的许多音的序列组合。
3\. 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单位拍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单纯音符来代表。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等。
4\.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拍号用分数的形式标记。分子表示几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拍。
5\. 小节:在乐曲中,由一个强拍到次一强拍之间的部分。
6\. 小节线:永远作为强拍的标记写在强拍的前面。穿过五线谱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
7\. 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部分开始。是不完全小节。结尾一般也是不完全小节,两个不完全小节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全小节。
8\. 单拍子:第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
9\. 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起。
10\. 混合拍子:由单位拍相同的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
11\. 变换拍子:各种拍子交替出现。
12\. 一拍子:是有强拍,没有弱拍。
13\. 散拍子:拍子的强音位置和单位拍的时值都不是十分明显,也不固定。
14\. 音值组合法:把各种时值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
15\.
节拍中的强弱关系:拍子的强弱关系同样体现在节奏中,两个音,第一个强,第二个弱。三个音为强,弱,弱。四个音为强,弱,次强,弱。平均五个音有两种可能:强,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
(一个类似的三拍子,每拍分为平均两个音,其强弱关系就遵循平均六个音的可能。强,弱,次强,弱,次强,弱。这些节奏的强弱关系可以出现在一拍中,也可以出现在更小的部分中。如半拍、四分之一拍之中。
16\. 音的强弱也用文字、字母、记号标记。F\代表强、F越多代表音越强,P越多越弱。MF表示次强。MP表示次弱。渐强,渐弱。
17\. 切分音:如一个音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的部分,这时后面的强音便移到前面的弱部分。切分音都要强奏。
四. 音程
1\. 音程: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2\. 冠音、根音:音程中,高的音叫冠音,低的叫根音。
3\. 旋律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先后发声。依照方向,分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4\. 音程的度数:音程在五线谱上包括的线与间的数目。如:同一线上或间内构成的音程叫一度。相邻与音构成的叫三度。
5\. 单音程:八度以内的音程。
6\. 复音程:超过八度的。
7\. 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
8\. 变化音程: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
9\. 协和音程:自然、纯音程。
10\. 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大、小七度、
11\. 音程的转位: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
12\. 等音程:两个音程孤立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同,但在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不同。
五. 和弦
1\. 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或非三度音程关系、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
2\. 三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马叠置起来的三个音所构成的和弦。
3\. 音程排列用1、3、5 来表示 。
4\. 七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四个音所构成的和弦。用1、3、5、7来表示 。常用的和弦有:大小七和弦、小小开和弦、减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
5\. 原位和弦:和弦的根音为低音的和弦
6\. 转位和弦:以和弦的三音、五音、或七音为低音的和弦。转位时,原来的根音、三间、五音、七音等名称不变。
7\. 等和弦:两个和弦孤立起来听时,具有完全相同的音响效果,但在音乐中的意义不同,写法也不同。
8\.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
构成和识别和弦,熟记各种原位和弦、转位和弦的音程结构以及和弦中各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以D为低音构成大三和弦的原、转位。按照和弦的音程结构,原位大三和弦是大三度加小三度。那么以D为低音的大三和弦原位,应是D#FA。大三和弦第一转位的音程结构是小三度加纯四度P89
六. 调及调关系
1\. 调: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
2\. C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它的调号标记是没有升降号。
3\.
G调:将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都移高纯五度,也就是把C调中的音都移高纯五度。由G音开始,将F音改为#F。就叫做G调。(为什么要把F改为#F?从纵的关系看,B到F是减五度,必须把F升高半音,才能成为纯五度;从横的关系看,由C音开始,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开个基本音级。相邻之间的关系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因此,在G调中,只有将F改为#F,才能符合基本音级所形成的音列的音程结构。
4\. D调:将C调移高一个大二度,也就是将G调移高一个纯五度,由D音开始,这就是D调。D调的调号标记是两个升号,# F和#C。
5\. F调:假如将C调移低一个纯五度,由F音开始,将B改为bB,其调号是一个降号,降B
6\. 基本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构成的调,C调。由基本调开始,向下,按照纯五度连续相生,依次可以产生F调/bB/
7\.
降号调:所有用降号表示的调叫降号调。(其书写有固定的位置和次序。都是照纯五度向上或向下依次增加。出现的次序是对称的、相反的。由于谱表的不同,调号在不同谱表上的位置也不同。
8\. 等音调: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相等的理论,不仅产生了等音、等音程、等和弦,还产生了等音调。就是两个调之间的所有音都是等音关系。如前面说的#F调和b
G、#C和 b D调、等都是等音调。(等音调虽然音高相同,但在音乐表现中,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
9\.
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P100,可以无穷尽地继续下去。但由于等音关系,有条件使调的五度循环通过等音调构成一个圆圈。从图中可以看到,基本调、升号调、降号调,加在一起共有十七个之多,但就钢琴上的音高而言,实际只有十二个。
10\. 调关系: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有远有近。区分调关系的远近主要根据两调之间共同音的多少。两调之间共同音越多,调的关系就越近。
11\. 近关系调、远关系调:在调的五度循环中,除了相邻的两个调是近关系调外,其它各调都叫做远关系调。
七. 调式
1.调式:几个音(3-7个)按照一定的关系(高低、稳定,不稳定)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并心某一个音为中心的体系。是音乐中音高关系的组织基础,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2.稳定不稳定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音具有支柱的作用,给人心稳定的感觉。
3.调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4.主音:调式中最稳定的音。(乐曲中的结束音,一般都是主音,很少例外。
5.音阶: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由低到高叫“上行”。由高到低,叫“下行”。
6.大调式:简称大调,是一种由七个音构成的一种调式,其稳定音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三和弦,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构成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根本特征表现为主音上方的大三度。分为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7\. 小调式:简称小调,也是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但其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和大调一样,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
8\. C大调:是以C为主音,C是第1级。a 小调,是以a 为主音,a 是第1级。
9\. 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的调式。这五个音由低到高依次定名为:宫徵商羽角
10\. 调与调式:一各种调式,不管是大调、小、五声,都可以在一种调中构成。
11\. 关系大小调:调号相同的大小调,叫做关系大小调。
12\. 同主音调:主音相同的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属于远关系调,因为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号,永远差三个升降号。
13\. 确定调式:首先依靠听觉,但也可以利用客观特征。如旋律中的音组织及表示音组织的调号、和声调式、旋律调式中临时变音记号,以及乐曲的结束音、结束和弦等。
八. 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
1\. 调式中的音程:音程与调式的结合
2\.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及不稳定音程的解决
3\. 确定一个音程可能属于哪些 调式
4\. 音程在音乐中表现中的应用
5\. 调式中的和弦:和弦和调式相结合
6\. 属七和弦:属音上构成七和弦
7\. 确定一个和弦可能属于哪些大小调
九. 转调
1\. 转调:从一个调转换到另一个调或从一种调式换到另一种调式。
2\.
转调的意义: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为了求得更为丰富的调与调式。这种不同的调和调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象调式中的和弦一样,主调(主和弦)起着中心的稳定作用,其他调(其它和弦)为不稳定调,起着不稳定作用。另外,不同的调和调式,有不同的色彩,转调也起着改变调及调式色彩的重要作用。
3\.
转调的类别:过渡转调:发生在音乐段落的结束处,使新调得到充分的巩固和肯定。哲转调:不是发生在音乐段落的结束处,而是在段落的中间,并且时间短暂,新调没有得到充分巩固,很快又转回到原调和他调。近转调、远转调。
4\. 近关系调中的各调式。
十. 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
1\. 调式变音:在七声自然调式中,将调式的自然音级加以半音变化所获得的音。
十一.移调
1.移调:将音乐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由一个调移到另一个调,叫做移调。
2.移调的方法:⑴按音和移调⑵更改调号⑶更改谱号
十二.装饰音
1\.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主要音的某些特殊记号和小音符。大部分由时值较短的辅助音构成。
2\. 倚音:
倚音是由单个(或多个)小音符写在主要音符的前面或后面,所形成的装饰音。倚音可以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两种。
[长倚音]是由一个音形成的倚音,写在主要音符的前面,一般相距二度,其间用连线连接起来,长倚音的小音符不带斜线。长倚音的时值要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之内:如果主要音符是单纯音符,那么长倚音的时值要占主要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如果主要音符是附点音符,那么长倚音的时值要占主要音符的时值的三分之二。
长倚音的标记法在一百多年前就废弃不用,但在演奏、演唱古典乐曲中时为了忠实于原作还是要依此演奏和演唱。
[短倚音]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符所组成的倚音,根据短倚音在主要音的位置可以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两种;根据短倚音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倚音、复倚音。
短倚音在演奏时也将时值计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内,但其时值只占主要音符时值的很少一部分。短倚音用小斜线加在单倚音的小音符的符干与符尾之间,而复倚音用连在一起的十六分音符来标记,符干朝上,不用斜线。短倚音与主要音符之间用连线连接起来。
3\. 回音:回音是由四个或五个音中组成的旋律音型,以音符的上方音和下方音的回转来修饰主要音符,回音可以分为顺回音和逆回音两种,一般所说的回音即顺回音。
顺回音用记号
来标记,表示由上方音开始到主要音,再到下方音,最后回到主要音上。五个音的顺回音是由音开始的。
逆回音用
记号来表示,它的音符进行顺序与顺回音的方向正好相反。
回音记号可以记写在音符的上方;也可记写在两个音符之间;还可以在回音记号的上方或下方加上变音记号表示相邻的音为变化音。
4\. 波音: 波音是由主要音符开始向上或向下与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波音记号在记写在音符的上方,在演奏时其时值要计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之内。
波音按波动的多少可以分为单波音和复波音。单波音用记号
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复波音用记号
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两次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根据波动的上下可以分为上波音和下波音。上波音记号同上。下波音记号是在上波音记号的中间加上一个小竖线来表示。
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下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这两种分法也可综合起来使用,如:下复波音
等。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加特殊说明的就指上波音和单波音。
波音还可以加上临时变音记号,它表示相邻的音符是变化音。上波音的变音记号
写在波音记号上方,下波音的变音记号
写在波音记号的下方。
5\. 颤音:
颤音是由主要音符和它上方相邻的音快速均匀交替演奏而形成的的一种装饰音。颤音用tr~~~~~~记号来标记,如果演奏的时值较长,则用tr或tr~~~~~~~~~~~~记号来标记。颤音记号的上方有变音记号则表示上方相邻的音符为变化音。
颤音一般无特殊标记都表示由主要音开始,并结束在主要音符上。但有时也会从其它音开始,为了更好地、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最好是将开始音与结束音用小音符标记出来。
十三.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
1\. 旋律: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
2\. 分类:声乐旋律与器乐旋律
3\. 主调音乐:旋律在多声部音乐中,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的。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为副,叫做主调音乐。
4\. 复调音乐: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协调地结合在一起
5\. 旋律进行的方向及高潮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可以呈直线型或曲线型。发展中,情绪不断高涨所达到的顶点,叫高潮。
6\. 旋律的分段:和语言一样,根据呼吸、停顿,分成许多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这每一部分就叫做一个段落。段落有大有小。段落与段落之间,往往带有休止符或长音。
7\. 终止:用来结束段落的某几个音或和弦,叫做终止。终止总是位于停顿之前。
8\. 完全终止:旋律结束在主和弦的根音上。
9\. 半终止:旋律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或五音上。
10\. 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