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半佛仙人写的第五篇22的文章的原文。
4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九。
这个外号是不是好像有很多故事和影射?
其实不是,他只是比较喜欢韭菜炒鸡蛋,说对肾脏有好处。
没有太多影射。
他的主业是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运营,每天的工作就是跪在老板、产品、研发上,被客户打。
时间长了,他想摆脱工作周期的命运,于是觉得开个剧本杀店挺好的。
剧本杀行业的本质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本质是跪舔客人。
这是他擅长的。
以私域流量为抓手,深耕大厂员工品牌潜力,在垂直领域打造自己的生态,运营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实现企业赋能个人的闭环业务。
成人话的翻译是:凭借他在大厂的个人网络资源和在大厂获得的跪舔能力,剧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回头客。
当“私域流量池”满时(即1,客群超过5人http://www . Sina.com/)。
他要拿起镰刀,给客人割韭菜。
但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未来几个月的韭菜。准确地说,小白店(新手店)就是韭菜。
0
你知道,剧本杀死了店主本身,但他们只是被剧本杀死的搬运工。
剧本杀行业的食物链是:0.
最上游的肉食者是作者和发行人。作者负责写这本书,发行方负责写的所有工作:打印,加一个纸盒,卖给店主。
这是一个面向B的小生意,连接的是企业客户,而不是终端消费者。
下游的汤店负责呈现这个纸质游戏,组织、托管、表演和重播游戏。
一个五六百元的剧本,可以在一个剧本局收回成本,然后在其他时间重复为店里几百个客人提供服务。
几百块的成本换来几万元的收入,如果单看毛利,似乎比不上茅台。
这个非常粗糙简单的计算公式,非常容易吸引一些没有商业经验的小白。
但剧本可以复用的前提是剧本被玩家认可,文字无bug,剧情丰富,游戏机制不沉闷。
其实一个能同时达到以上几点的剧本,在剧本杀圈里大概是百里挑一。
不信的话,可以了解一下中国的影视行业。
所以剧本杀了掌柜小白,想要达到高毛利的目标,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买书不踩雷,买的每一本都可以重复使用。
但显然,这并不容易。
剧本杀是一个三分靠书,七分靠玩家自己解读的游戏。
有时候剧本本身的内容一般,但是遇到精英玩家的时候,桌子上的其他玩家就能体验的很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陪伴玩家,不同的主持人,甚至是同一天不同的游玩状态。
剧本的这一特点导致了评价的两极分化。
买书是一个薛定谔的动作:你在玩之前不知道书的质量,即使玩了一次之后也不知道。
买剧本就像买盲盒,店家在服务顾客之前不知道这些剧本是好是坏。当大部分客人反映剧本不合逻辑、文笔拙劣、bug太多时,店家只能咬碎牙齿吞进肚子里,书却无法归还。
这是一款只能玩一次的游戏,店铺需要为回头客预留至少10个0,1的脚本,这至少需要花费作者/发行――店家――客人。. 1万元
如果遇到坏书的概率稍微高一点,至少要预留8个4剧本,费用会翻倍。
网络俚语指南说得好。如果你有痛点,你可以去玩,得到结果。
0
现在问题来了,不是很多老板都抱怨买盲盒的书吗?先玩后下单,会有剧本展览,是卖剧本的一种形式。
所谓剧本展,就是剧本圈里的几个老枪在自己的城市订个酒店,包几个房间,邀请卖剧本的人过来卖,邀请买剧本的人过来买。
当然,这种调解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中介费以门票的形式收取,每个卖家几千美元,每个买家几百美元。旅馆的钱要额外收费。
还可以吃一次房费差价。几百个店家和几十个发行,卖票十万,几人平分,这钱可比做店家卖服务容易多了。
挖金子的不赚钱,卖水给挖金子的赚钱。
剧本展会一般是三天,提供十几个本子到几十个本子可以玩,根据兴趣自由组队测本。
你交了几百块门票钱、几百块住宿费以及上千块机票钱,想着认识认识全国的店家,让他们帮忙推荐一些好的剧本,或者抱发行的大腿,让他优先授权你这家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你选择加入了一个《割韭菜》的新本测本局,玩完以后也觉得挺过瘾,揭穿了真正的凶手,其他人都猜错了。
你是全场MVP,很开心,买买买,硬核,够硬!
回去店里之后你发现几乎所有客人都能很快猜出来,并且因为过于简单给这个剧本打了差评。
你很疑惑为啥那个局的其他玩家都没猜出来?
你当然不是只买一个本,又加入了另一个《不割你割谁》的测本局里。
这一次体验一般,很奇怪的是在场的其他玩家都潸然泪下,说这个故事太感人了,甚至有个美女店家在游戏中途就泣不成声了。
你本来觉得并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打动你的地方。
但是其他人的反应令人吃惊,这时候同场的A跟你说,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总会有人吃这个的,况且这个本子没啥bug,一定会大赚特赚。
你听信了这个看起来很位看起来很资深的从业者的意见,买了这个在这次展会上被人吹爆的“史上最催泪的哭哭本”。
回去店里之后你发现几乎所有的客人都没有哭,而且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你很疑惑为啥那个局的店家泪点都那么低。
你吸取了教训。
第二次展会决定以自己体验来做唯一参考依据,你走进电梯准备赶下一个局,电梯里两名看起来很资深的店家对展会上的一个本子赞不绝口,说这是堪比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机制创新、诡计独特、剧情丰富、史上最佳。
虽然类似的台词有些耳熟,但你还是果断下了单。
人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一点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吸取教训。
再然后,你再也不敢参加展会了。
3
剧本店是一个没有品牌溢价的产业,大多数客人选择某一家门店的理由是:地址(就近)、环境、主持能力和好剧本游戏的多寡。
每一个变量都可以成为割韭菜的切入点。既然店家觉得主持能力影响生意,就有剧本杀的老店愿意提供培训服务。
剧本杀有明显的淡旺季,周末和节假日满客,但工作日却几乎没有客人,有一些城市的店家就拿出这个时间段专门做培训这个生意。
每个人收三千学费,每期开三天课,十名学员收入三万。
瞧瞧,只要手段高,同行不是仇敌,同行是案板上的鱼肉。
卷,往死里卷。
除了主持能力外,最大的变量就是好剧本的多寡。剧本杀根据发行对象是否受到限定分为:普通盒装、城市限定和城市独家。
城市限定是在一个城市只有三个店家可以拿到授权的剧本,城市独家是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店家可以拿到授权的剧本。
物以稀为贵。独家本最贵,可以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块。中国有二百多个城市,加上华人多的海外城市,全球能有三四百个城市,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算出一个本最大的商业价值。
限定、独家由于在售后上更麻烦,所以作者通常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处理内容瑕疵,这也导致大多数情形,在质量排序上,独家>限定本>普通盒装。
时间长了,在新玩家和新店家印象里,独家/限定本≈好剧本。
久而久之,拥有限定或者独家本数量的多寡也成为了一家剧本店最好的揽客广告,也成了一个剧本店生意好坏的最大变量。
为了抢限定本,店家们把已经成名的发行当成爸爸来看待,纷纷请客吃饭拉近关系。在剧本杀从业者圈子里,大的发行就如同爱豆一样受人追捧。
甚至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奇闻:某女店家为了获得某限定本,在展会期间把自己房卡偷偷递给了那个限定本的发行,结果羞羞之事发生后该发行却变卦把限定换成了盒装。
韭菜们把割韭菜的奉为爱豆。
这恐怕只有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才能够看到的现象同样出现在剧本杀圈里。
由于门槛低、容易赚钱还容易当爸爸,导致剧本的供给量急速增长,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诞生几百个新本、几个展会。过去是几个月开一次展会,现在是一个月开几个展会。
展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
展会就像萝卜蹲,成都蹲玩济南蹲,青岛搞完重庆搞。
剧本店扩张的速度甚至赶不上剧本发行的速度。一套剧本从过去四个月的制作周期加速到现在一个月就可以出一个本的频率。
然而即使是这么一个供小于求的市场,原本应该是个买方市场,买方来挑选质量好的剧本。但荒诞的是,店家仍然是那个谈判桌上被随时掀桌子的一方。
小白店家被割、被骗、被套路,以至于被割怕了的店家纷纷抱紧了已经在圈内有一定影响力、质量有一定保证的发行的大腿,求他们给自己一个城市限定的授权。
4
普通盒装其实也赚钱,全国几万个店家,一个本几百块,同样有几百万流水的可能。
剧本杀正在变得越来越火,店家的数量是每天几千的增加。随着店家数量的增多,剧本的制作开始变成工业化生产,剧本的制作成本也在下降。如果印刷1000册,单个剧本册子的印刷成本可以降到50块钱甚至还要更低。
与不断下降的制作成本相映成辉的是,不断涨价的剧本售价。
普通盒装从早期无人问津时的300多一套,到现在动辄600多的售价。剧本繁荣,韭菜增加,50的成本卖600,毛利要比店家高得多,即使算上交给展会的门票钱,这也是一个利润堪比黄赌毒的生意。
马老师说过,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
于是大量的玩家加入这个盛宴。有很多原先做其他生意的公司都开始卖剧本,北京的一名店家说甚至有原先做led灯管的都加入战局。
这个事还是要比做灯管简单多了,找几个大学生在日本推理小说或者电影里抄一抄杀人事件里的核心诡计,再融合上其他电影里的故事情节。那些阅片量大的玩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这个剧本嘛,至少借鉴了几十个电影,原创指数五颗星。
融合剧本,先锋游戏。
剧本写完之后再找几个写手或者熟悉的吹一吹,在剧本发售前就使劲造势:诺贝尔文学奖读者作品,推凶难度天花板级别。当有买家质疑过于简单时,就说地下室也有天花板。
即使这样的一本万利的生意,仍然有人不愿意拿出“一本”来投资,而是空手套白狼。
韭菜太多,不割难受。
在展会上,有些发行商甚至不愿意花钱做出一套成品剧本,只是把一摞a4纸发给店家阅读,如果满意就先交钱,等凑满了几百个订单然后再去找美术,再去找印刷。
发行商不需要为库存担心,也不需要为资金发愁。
说好听一点,是众筹;
说时髦一点,是期货;
说专业一点,是以销定产。
一个店家通常在春季展会上买的本,秋天才能收到。
所谓春种秋收大致如此,剧本杀原来不是第三产业,而是农业,是第一产业。
瞅瞅人家,把一个服务业搞成了农业,真心是为国计民生着想,你被割一割又怎么了。
韭菜,才是第一生产力。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斗智斗勇,才是剧本杀的真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