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专家表示,学生普遍使用这类软件做作业,这也与作业多、作业题目枯燥重复有关。在这个时候,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现做更多的事情和应付作业是没有用的。因此,一方面,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优化作业安排。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傅冬燕。
在如今APP泛滥的时代,学生和家长的手机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种学习软件,其中,一系列搜索软件成为了学生解题的“新宠”:只要拍下照片,上传不熟悉的作业题,就能立刻得到答案和详细的解题步骤。在人们感受到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这么简单的操作会不会导致学生作业答得不好,考试不及格?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如何?如何合理利用这些便捷产品?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软件帮助回答问题是很常见的。
由于几门学科都需要使用在线软件,五年级学生樊沂终于获得了拥有自己手机的权利。一开始,一帆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下载了数学和英语的“一起作业”和中文的“阅读伴侣”。
而且渐渐用多了,他发现这些软件除了写作业,还有其他功能:比如拍照和检查——做口算,只要你拍照上传,就能知道哪些题是错的;比如在搜索作文时,只要输入作文题目,就可以有十几个各种成绩的优秀范例;有些软件还具有拍照和搜索问题的功能。只要上传自己不会的问题,几分钟内就会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案。
在发现这些“美女”后,一帆经常想着用这些软件。“有时候,如果我解不出一道数学题,我会通过拍照来搜索答案,也会看看里面写的解题思路。这样我就不用经常去打扰妈妈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和班里几个好同学分享了一下。结果发现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已经用过了。
一帆的班主任周老师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时候确实会用这些软件来帮助他们,发现有些孩子平时作业做得很好,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理想了。周老师认为可能与这些软件的使用有关。她已经和一些家长沟通过,建议孩子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软件。“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来说,在搜索软件的帮助下,他们的作业变成了另一份作业,这和抄作业没什么区别。”
三年级班主任李老师说,一、二年级的学生使用搜索软件是相当普遍的。她的原则也不推荐。“我发现,自从学生使用搜索软件以来,他们一直在与家长和孩子交流。大多数家庭可以控制孩子通过手机使用搜索软件的频率。”李老师说。“但是,据一年级初一和初二的一些老师说,有些家长太忙,没有时间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所以孩子在做作业时使用手机上的搜索软件是很常见的。”
记者发现,类似功能的软件相当多,如作业帮助、小屁搜索、学霸君、阿凡搜索等。许多软件已经被数百万人下载。一个软件甚至被下载了上亿次。
记者还尝试下载了作业帮助、小猿搜索等多种软件。使用这些软件后,发现一些基本功能是免费的,如口算检查、英语作文修改、作文素材搜索、一些学习方法的文章推荐等。但与此同时,该软件也将被推荐用于醒目位置的收费学习课程。
合理使用可以成为家长的好帮手。
一些家长可以熟练地使用同样的产品来帮助孩子更顺利地学习。
张力文是一个六年级孩子的母亲。虽然本科毕业了,但她发现帮助孩子做作业的障碍越来越多。“从五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无法解决孩子的数学题。这时候我跟孩子说,妈妈需要好好琢磨琢磨,然后去百度各种搜索,有时候就是找不到答案。”
随着其他孩子母亲的介绍,张力文知道了搜索软件的存在。她发现这些软件非常好用,“能给家长很大帮助”。现在她经常使用口算批改,可以快速找出孩子在哪些口算题上经常出错;英语作文批改,一拍照就能发现文中的错误用法;“现在孩子和我一样不会解数学题,所以我会用照片来搜索他们。一般我会用几个软件比较答案,因为有时候会得到不同的答案。看完之后,我再给孩子们讲一遍。”张力文说她喜欢和孩子一起研究问题。但她也承认,有时候答案是错的,所以家长需要动脑去分辨。
大二学生的家长李杜说,她有时候会用这些软件给孩子听写,只要选择课本的版本、年级、课文,就很方便。同年级的另一位家长说,他会用软件让孩子给英文绘本配音,很有意思。"软件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有用."二年级学生的家长程女士说。
在很多看好搜索软件的家长眼里,作为通过网络发展而诞生的学习产品,这类搜索软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何正确使用是关键。
学生使用搜索软件是好是坏?
大兴区某重点初中班主任张老师表示,这些软件的使用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一些自制力比较强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搜索软件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或者找出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点。搜索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老师”的作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对于一些责任心强的家庭来说,搜索软件真的可以帮助家长帮孩子讲解话题,一起学习。
“这类软件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使用,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参考。”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称这首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就像有些学生向其他学生请教学习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另一些学生则抄作业。
但是一个校外培训机构教奥数。
孙老师,对于搜题软件的使用表示坚决反对,“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最好都不要使用此类软件,容易产生思想上的依赖。”他表示,孩子都是有惰性的,在这种软件的背书下,题目稍微有一点儿难,孩子可能就会拿起手机扫一扫。自觉一些的孩子即使去了解了解题的过程,也很可能不会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这样,老师或家长在检查作业时,不能完全知晓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怎样的,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当学生习惯于借助搜题软件来完成作业,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孙老师建议,家长一定要负起责任,知道孩子在使用手机做什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出,学生普遍用这类软件来代做作业,也与目前作业多、作业题目枯燥重复有关,这时不免就会出现学生觉得多做无益、应付交差的情况。所以,他的建议是,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优化作业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