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信iOS7.05正式更新。本次更新主要关注多任务浮动窗口、微信官方账号展示页面、朋友圈和视频动态。事实上,自去年8月信息流改版以来,微信就开始了一系列小修小补。一次调整可能微不足道,但综合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微信谨慎但坚定的转向。
#万物皆可悬浮:小程序利好
这是本次更新最大的变化。去年5月,微信首次出现“浮动窗口”功能,主要解决了“一边看文章一边不聊天”的痛点。虽然刚上线时很多用户高喊“强迫症受不了”,但后来的行为却是一个大规模的真实场景——一篇文章从早到晚被“挂”着,图标经历了色、红、色、红的反复循环,但并没有完成.
如今,一扇飘窗已不能满足焦虑综合症。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多线程处理。经常是A条挂着我还没看,B条急着顶。于是微信7.05放了一个大招:
除了文章,预览文件、小程序、音乐等,一切都可以悬浮.
其实上一次改版的时候,微信里的网页是可以暂停的。可以打开石墨、百度、微博的网页,边工作边吃瓜,边回复微信消息。但是这种场景用户很少遇到,微信也不强调。毕竟应用和小程序的体验要比微信内置浏览器好很多。
但这一次,小程序和文件也可以暂停。社会领域的企业家李慕阳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红利”,小程序不再是“用完即走”了,而是如果有用,则“用完可浮”.下拉菜单(小程序桌面)虽然可以提高小程序的使用率,但毕竟是“不打扰用户”,没有浮动窗口的强提醒那么直接。
同理,虽然过去安卓用户也可以在桌面上“添加”小程序,但这样的小程序就跟app一样,只是静静地躺在手机桌面上,很多人还是想不起来用。浮动窗口的紧迫性将带来机遇——备忘录、共享文档等用户高频使用的工具将占据一席之地。
更新后用户可以暂停5个任务,音乐不占名额。这是因为微信官方账号推文的插播音频本来可以在后台播放,但之前是显示在消息页面顶部的。现在都崩溃了,
强化了悬浮框的“收纳”意味,换句话说,微信更接近操作系统。
#激活公众号:社交推荐、长尾流量
除了暂停框,另一大变化是微信官方账号详情页的改版。
这几年,本页最大的调整发生在信息流改版之后。那时候用户对小红点越来越不敏感。为了展示标题,
微信选择用feed流的形式,订阅的逻辑呈现公众号.用户使用方便,但微信官方账号退出的原因很多:
1.微信官方账号名称弱化,品牌容易被大量文章淹没;
2.只有用户的星标或者经常看到的数字才是大图,其他数字很容易被忽略;
3.以下两项需要用户手动点击,很容易溜过去;
4.用户进入微信官方账号详情页的权力被削弱,长尾流量几乎没了。
增加优质内容的权重,努力让用户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这个前提不变,微信只能在微信官方账号界面进行调整。
首先是吸引用户进入公众号详情页:信息流的微信官方账号名称像超链接一样从灰色变成蓝色,会议有动画效果;第二个详情页尽可能多地呈现内容.
:首先是菜单栏上移,然后这次修改:区分标题和子文章,直接查看历史新闻。
左:修订前,右:修订后。
与其他平台相比,微信订阅号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可以显示“xx好友已阅读”、“xx好友已欣赏”等社交信息。在微信官方账号的上一页,只能显示一天的推文。现在不仅缩短了看历史新闻的路径,还展示了朋友们每篇文章的阅读情况。
一位当地企业家告诉我,这个功能还能检测是否刷量.
:如果一个数字被200个朋友在头条阅读,400个朋友在副头条阅读,阅读数据是70000和5000,那么头条一定有问题,跑不掉。
信息流的改版确实减少了微信官方账号的私域流量。所以微信在“看一看”等地方通过社交推荐来弥补公共领域流量。从点击“在看”到同步“在看”,再到点赞和与好友互动“在看”,微信正在逐步培养用户。
刷「看一看」的习惯。根据很多公众号运营者的经验,来自「看一看」的占比越来越高,「看一看」中的视频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提到微信第三个策略――视频化了。
# 视频化:三种形态,组合出击
以前,微信公众平台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对视频创作者不友好。不过随着抖音快手抢占用户时长,腾讯短视频战略失利,微信对待短视频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用新媒体从业者火火的话来说,“
微信公众号正在自救,今年是最后一波机会 ”。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看一看」中「朋友在看」的视频内容没有那么多,但「精选」几乎每屏都会出现一条视频,有的还会显示播放量。不得不说,
信息流呈现方式下,画面有冲击力,点开即放的视频,确实比干巴巴的文字更吸引人 。
微信也在优化视频播放的体验。很长一段时间,视频都只是图文的补充素材,无法单独展示。去年4月开始,公众号后台可以直接推送视频消息了。今年,视频播放页进行了界面优化,
除了自动关灯的沉浸式体验,还可以上下滑动――活脱脱就是个横屏抖音 。
不止是媒体形态的公众号,社交形态的朋友圈小视频、时刻视频,也在频繁迭代。
去年10月,朋友圈小视频从10s延长到15s,和主流小视频产品看齐。7.05的更新中,朋友圈小视频可以自动播放了。用户的时间、流量和内存,将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虽然微信给了关闭选项,但入口太深,很多人找不到。
朋友圈越来越欢迎视频,这还体现在外部引入上。前不久,微信就对微视、快手开了口子:微视发布30秒视频,可以同步朋友圈;快手App上的视频,可以直接转发朋友圈,不被屏蔽。
视频动态
去年年尾发布的「视频动态」功能,正在逐步完善。AppStore中,微信每个版本说明中,都会提到「视频动态」。区别于朋友圈小视频,「视频动态」是个阅后即焚的日记本。
微信在慢慢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增加「视频动态」的使用量。
上个版本中,「视频动态」增加了发布私密视频动态、朋友间私密留言的功能,还支持“不通知到朋友圈”――主要是降低用户社交压力;这次更新中,支持选择图片合成视频,还新增了自动匹配歌词功能――主要是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从看一看视频,到朋友圈小视频,再到视频动态,三种内容形态的可消费性越来越低,社交性、私密性越来越高。 通过这套组合拳,微信正在搭建自己的视频生态。
社交压力过载、公众号活跃度下降,这几年微信一直在和这两点对抗。全面短视频时代,距离交卷的日子可能不远了。